摘要:当前我国存在学生科技素质较低的现实, 严重影响我国的竞争力, 这一现状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是脱不开关系的。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概述科学素质的基本理论基础上, 探讨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科学素养;
一、概述
公民是国家的基本组成单元, 整体的公民科学素质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公民的整体素质提高, 才能促进国家的不断发展, 实现民族的腾飞。因此, 如何增强公民的科技意识, 提高科学素养成为研究的重点。教育作为育人的最初战线,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成为教学的关键。物理学作为一项基础科学学科, 科学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要。只有打好基础, 从起点形成意识, 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民的素质教育。
二、科学素养的基本理论
知识是素养的一部分, 并不代表整个人的素质水平。如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学习成绩方面突出, 还要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等多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要在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科学素养包括知识构成、策略方法、办事能力、精神面貌以及思维意识等多方面。
1. 科学的知识构成
知识是科学的最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各种基本科学学科内容, 如数学、生物以及物理等各种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应当全面, 各种知识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只有多方面发展才能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2. 科学的策略方法
策略方法是人们素质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好的方式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利器。在学习上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记忆方式方法、学习方法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等。
3. 科学的办事能力
这主要指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行为人所具有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以及相应的智力和知识支持, 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 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
4. 科学的精神面貌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包含了人的精神品质、价值观以及人生信念等精神层次的内容。人的精神文明对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人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5. 科学的思维意识
思维意识作为一种观念, 可以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起到指引作用。思维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正确的思维意识才能正确地引导人的发展方向。具备了正确的责任意识、创新思维、民主团结意识, 才能获得人生的升华。科学素养的几个构成要素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见图1) .
图1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在整个结构中, 知识构成是基本元素, 方法策略是其他几个方面连接的纽带, 办事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 精神面貌和思维意识是精神文明因素, 也是素养的重要体现。这几个元素的层次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科学素养的层次构成
具备了足够的知识, 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运用知识处理难题, 不断地改进方法策略, 积累经验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良好的精神面貌能更好地促进这些工作的进行。科学素养的这几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 要培养科技意识, 提高科学素养就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
三、物理学教育中培养科学素质, 提高科技意识的策略
1. 加强对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物理是一项抽象性很强的学科, 很多知识晦涩难懂, 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通过自己动手, 通过实验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轮廓, 帮助学习理解记忆,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采用发展的教学方式, 讲述物理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
物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沉淀, 每一个知识和论点都经过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的研究和论证, 物理的历史也是一本科学发展史。通过对物理学知识发展演变的讲述,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另外, 知识的发展过程也是方法论发展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的一种借鉴, 区分是非善恶的明镜。这种根据物理历史发展教学的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物理知识历史沿革的教学思路
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发现新知识, 促进社会科技水平的创新和提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也要发展探索精神, 对知识点深挖学习, 找到知识之间的本质和联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表面, 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经过探索研究的过程, 对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透彻, 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因此,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引导者, 要深入研究提升学生探索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4. 变革物理习题授课模式
常规的物理教学经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整个教学的重点往往在于习题的解答过程, 而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和理解程度, 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上没有进行重点关注。这种简单的应试教育培养, 不能满足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有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着眼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问题的分析和扩展上, 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能力。
5. 鼓励物理学知识的科普工作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学科, 进行物理学知识的科普工作, 有利于学生培养系统的知识构架, 增强了物理学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 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 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认同感。摒弃学习无用论的影响, 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
物理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承知识理论的过程, 在如今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 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只有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提升科学素质, 才能真正地整体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开展物理学的素质教育, 进行科技意识培养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田玲玲。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学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2]李云刚。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王学男, 叶宝生。科学素养的维度研究对我国科学教育三维目标的启示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胡咏梅, 杨素红, 卢巧。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研发及质量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