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三府坪社区建设的做法及成效及其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04 共4290字
论文摘要

  自 2006 年 10 月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 “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不少农村地区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纷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改善乡容乡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川省宝山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一、三府坪社区发展概况

  三府坪新型社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占地约 135 亩,现有农户 312 户,可容纳 1000 人。 当地村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无忧,是“西部山区第一村”。 2008 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宝山村为了尽快做好灾后重建和灾民安置,将村域内三府坪一带作为受灾搬迁户安置点, 打造具有居住观赏性的高档次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 灾后重建工作分新建农村社区和改造原有建筑群落两部分完成。2010 年,新建社区修建完成,村民楼房均是欧式联排别墅,基础公共设施如幼儿园、小型超市、农贸市场、邮政代办点、社区医疗点等一应俱全,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方便,并设有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山地公园及现代山区特色农业园,村民生活环境及居住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二、三府坪社区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针, 结合宝山村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及 2008 年受汶川地震影响后的实际情况, 时任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带着村党委成员调研勘测、了解村民建房意愿、确定统筹自建点、联系规划设计单位,最终选定在三府坪一带安置受灾群众。2009 年初完成制定《龙门山镇宝山村总体规划说明书》,作为规范和指导当地社区建设的主要依据。 组建社区服务中心,履行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将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调解矛盾、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社区公共事务等事务归纳成四类:公共事务、综合维稳、文化发展、公益事业服务,并依此成立相应的四个部门承担日常工作。 2010年制定《宝山村新型社区管理暂行办法》、《宝山村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 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文娱、体育或庆祝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

  形成了“三会治村”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为社区公共事务处理提供组织保障。 村委会是村级自治事务执行机构,村民议事会是村级日常事务的决策机构,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级自治事务的监督机构。 在保障村民民主自治权力方面,《宝山村村民自治章程》中明确规定,村民会议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组织,是村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 为了发挥议事会应有的作用,一是建立村组分级议事制度,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 ” 不出村 ; 二是村民议事日制度 , 固定议事日的具体时间;三是规范村民议事会议议程。 通过村民议事会议事,讨论并解决了如为七社和十二社聚居点修建新桥, 居民生活点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沟渠等问题。 《章程》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 必须按照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做出了明确规定。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成果村民共享

  宝山村新型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村办企业的财力支持。 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全国一些地区纷纷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宝山村召开“岩窝会议”最终确定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此改变了宝山村贫穷的命运。 从最初的马松岭铜矿到如今的宝山集团, 现已形成集能源、旅游、建材等为一体的产业。 宝山集团由村党委书记兼宝山集团董事长,村集体控股,村民、职工参股。 2012 年,全村年总产值 35.7 亿元,上缴税金 6578 万元。①自此,宝山村与宝山集团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靠集体经济发展富裕起来后,村民充分享受到了集体产业的惠果。 设立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 汶川地震后村民每人补贴 5000 元住房重建补助金。 村民教育、医疗、扶贫、困难救助等方面的福利均由村集体全部或部分出资。 饮水管道由集体出资修建、维修,种地的种子化肥薄膜由集体购买无偿分给居民, 修建专门用于村民职工体育健身的运动中心。

  (四)培养社区工作骨干,为社区建设献力献智

  “我们不仅要改变家乡的 山山水水 ,还要改变我们自己 。物质的富有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宝山村前任村党委书记贾正方说。

  宝山村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育, 每年投入教育科研和素质培训的经费达 30 多万元。 实行“招、引、请、聘、送”的人才战略,将外地人才引进来、请进来,本地青年送出去培养,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打造文化新村创造条件。 开办彭州市第一所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宏润职业技术学校, 开设各类专业培训班,为村民学习就业提供支持。 宝山村坚持自治为主线,广泛动员居民积极参与,整合社区人力资源,搭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培养社区社会工作志愿者,鼓励村民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积极参与社区工作自愿服务,通过社区服务增强社区认同。 成立摄影家协会、书画协会,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示宝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成效、新风貌,丰富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城乡社区建设的目标就是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丰富了其内涵,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宝山村的一系列做法已初见成效,现已基本实现幼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究其成效,主要表现在改善了居住生活环境,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农村环境。 增加了村民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村民受教育方面,孤儿的教育经费由村集体承担,从生活照料和精神上帮助他们,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全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 100%,子女的学前教育至初中学费由村集体承担,减少了家庭负担,考上大学、中专还会得到奖励,实现“幼有所教”。 社会保障及生活福利方面,女性年满 50 周岁,男性年满 55 周岁,由村集体出资购买农村养老保险,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医疗保险。 建立了对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的困难扶助,由村集体“三包”(吃穿包干、燃烧包干、医药包干)。 村民享受生活用电补贴、医疗补助、生病住院费用报销,基本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三、三府坪社区建设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启示

  (一)加快树立农村社区建设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目前, 一些农村地区认识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意义,大力推进此项工作,使农村人口向新型社区加快流动。 但各地发展规模、资金投入、城镇化预期目标不尽一致,应该认识到,不管是新区建设、旧村落改造还是村庄“合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村民的利益, 避免强拆强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村民权益;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村民真正过上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不急于求成,避免因规划失误造成资源浪费。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起来了,和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社保、教育、困难扶助等公共服务重新进行资源整合,村民将更加便利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搭建自我服务平台,实现社区管理民主化

  根据国家民政部 2013 年第 3 季度社会服务统计季报表数据, 我国现有社区服务中心 17218 个, 其中农村地区 4875个,约占 28.31%。 社区服务站 95022 个,其中农村地区 39538个,约占 41.61%。

  数据表明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水平还较低。 而在农村公共管理问题上,传统乡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在逐渐淡化,社区自治功能逐渐凸显,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作用越来越明显。 应该明确社区建设的宗旨是服务,核心是是民主自治,需要理顺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的关系,充分实现村民自治及自我服务的功能。 在社区构建村民自治,就是要逐步建立健全村民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配套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决策科学、管理人性化、公开监督,充分尊重村民的利益,大力开展和支持村务公开等民主化的实践,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社区事务自治的积极性,并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逐步实现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三)发展集体经济,为社区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目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多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资金问题短缺比较明显,导致社区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跟进不及时,公共服务滞后,无法满足当前村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测算一个 5000 人的社区,大概需要 1500 万元的配套投入,仅仅依靠财政拨款的方式难以持续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邓小平就提出农村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理论的论述,第二个飞跃即“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同时解决好集体财富分配问题,培养与践行集体主义精神,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在于:一是有利于农村本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二是有利于带动本地及周边村庄适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 适当解决其他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的诸如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照料等民生问题。 三是缓解因人口集中流向城市而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城市压力。

  (四)大力发展人才兴村战略,为社区建设扎下文化的根

  我国一部分农民因受限于文化水平原因, 收入仅能维持家庭基本生活,距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新时代下又面临适龄劳动力外流的问题,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仅留的劳动力不能较好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应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村干部、社区骨干、社区居民”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道德、有信念、永葆公仆情怀的基层干部,有学识、有热情,居民互动的社区骨干,有知识、有文化、有过硬专业技能的社区居民。 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 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帮扶,利用社区骨干的个人影响力带动提高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与居民生活幸福感。 培养农村实用及复合型人才,增强村民的就业技术和本领。 由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积极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帮助人才、向人才学习的良好气氛,利用人才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①宝山村简介[EB/OL].
  ②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四川三农新闻网.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服务统计季报(2013 年 3 季度).
  ④李华燊,付强.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道路的新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3(7).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5.
  ⑥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