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非营利性组织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活跃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营利性组织面临着登记注册、运营管理以及法律环境方面的困境。非营利性组织如何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及如何及时想出解决对策,逐渐成为非营利性组织竞争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研究Z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剖析出此类非营利性组织所面临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并结合国内外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经验对 Z 企业以及此类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困境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性组织;Z 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对策
The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non profit organization:Take Z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creasinglyfierce competition, active in education, health, culture, sports, pension and other fields, has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However, with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s faced with registration,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the dilemma. The non-profitorganization how to discover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nd how to come up with solution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key of the competition and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enterprise Z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puts forward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Z enterprises and non-profitorganiz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on-profitorganizations.
Key Words:Non profit organization;Z enterprise;development status;development predicament;countermeasure
目 录
引 言
一、Z 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
(一)Z 企业的发展现状
1、推广微信线上线下活动
2、开展妇儿权益保护咨询
3、承接政府利民服务项目
4、挂靠大型非营利性组织
(二)Z 企业的发展困境
1、资金困境
2、人才困境
3、内部治理困境
4、法律监督困境
二、非营利性组织面临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
(一)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迅速
2、维护分散主体利益
3、承担社会责任
(二)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困境
1、登记注册困境
2、运营管理困境
3、法律环境困境
三、对Z 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扮演积极的导向者角色
1、公平对待非营利性组织
2、鼓励并吸纳高素质人才
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唤醒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
1、强化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2、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3、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增强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
1、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2、保持与政府、企业的友好合作关系
3、对非营利性组织实施战略管理
结 语
参考文献
引 言
目前,非营利性组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政治、宗教、慈善、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社会事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Z 企业原先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规模20 人以下,服务对象是妇女和儿童,业务范围包括妇女儿童相关调查研究、开展女性就业创业辅导、妇儿权益保护咨询和承接政府转移的妇女儿童服务项目。虽然是一种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的非营利性组织,却具有法定身份,在生存与发展方面虽面临着很多发展困境,但随着慈善法的制定和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逐渐向社会服务机构转变,类似 Z企业的非营利性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非营利性组织(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撑或者处理个人和公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和事情。非营利性组织有时候也被称作第三部门,和政府部门(亦称为第一部门)以及企业界的私部门(亦称为第二部门),形成了三种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非营利性组织有时候不得不产生收益,用来供应其活动的资金。但是,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非营利性组织也因此经常通过公、私部门的捐赠获得经费,而且经常处于一种免税的状态。私人企业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捐赠有时甚至还会扣税。所以,又可以将非营利性组织界定为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所有民间协会、志愿团体或者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与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根据 1998 年公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可以将非营利性组织分为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种类型,但是2016 年3 月份我国第一部慈善法颁布以来,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一名称已不再符合其发展的实际需要,它开始向社会服务机构转变,主要职责是提供专业的慈善服务。
本文将通过对 Z 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的实例调查研究,揭示具有法定身份但处于弱势地位的非营利性组织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同时结合国内外关于非营利性组织的理论研究成果,根据 Z 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Z 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
(一)Z 企业的发展现状
1、推广微信线上线下活动
目前,微信是国内用户数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它是一种快捷的即时通讯工具。据统计,平均每人每天用在微信上的时间是 2 至 3 小时,政府部门的宣传方式也纷纷随之与时俱进。Z 企业在刚成立不久就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组织社会工作者每周编辑并推送 10-20 条微信消息,每季度策划举行一次微信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例如:“最美家庭”
投票活动、农村女带头人农产品名称征集令、“嘉定女性”公众号一周年、“我心中的最美妈妈”母亲节特别活动等,以吸引更多的微信公众号关注量。Z 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力量,结合线上线下的活动推广与宣传,呼吁更多的人关爱女性这个特殊群体、关心儿童、关注家庭;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倡男女平等;展现巾帼风采,弘扬家庭传统美德。
2、开展妇儿权益保护咨询
家庭暴力问题由来已久,且经久不能完全得到改善,85%的受暴力对象为妇女和儿童,受害者身体与精神上往往遭到严重的摧残。而 Z 企业的团队中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有相当一部分心理咨询人士、法律界人士的资源。由于团队成员都是女性,所以会通过一个较为柔和的方式,给予受暴者心理安抚、权益保护咨询等服务,让受暴力的妇女儿童得到心理宽慰、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同时,Z 企业还会通过法律政策宣传活动、开展反家暴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家庭暴力的预防、制止和救助机制各个环节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心理咨询与干预为手段,以法律援助为必要工具,及时处理受暴力家庭的妇女儿童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问题,引导她们重构生存方式,步入正常生活轨道。
3、承接政府利民服务项目
当前,Z 企业这类具有法定身份但处于弱势地位的非营利性组织数不胜数,仅仅通过自身的力量获取融资渠道远远不够,因此,Z 企业选择通过承接政府的利民服务项目来获取项目资金,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去。据笔者了解,Z 企业从2015 年开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积极投身于创业创新的社会实践中,在市政府和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成功举办了女性创业方案大赛,挖掘并选出女性创业优秀方案,培育和树立女性创业优秀典型,帮助并鼓励更多女性实现创业梦想。
此外,在 2016 年,Z 企业又开始筹备成立区里第一个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具备专业人才的组织机构,稳定家政服务员队伍,实现组织管理、协调和保护,进一步规范区里家政行业的市场,以满足全区的家政服务需求,从而引领家政行业的飞速发展,这样也有利于解决全区的就业难问题。
4、挂靠大型非营利性组织
作为同一类型的非营利性组织,当地区妇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不仅规模大,而且项目资金充足,在市妇联的带领下,代表和扞卫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少儿权益。而 Z 企业是由一群有志为妇女儿童提供公益服务的女企业家以及女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希望能为妇女儿童事业添一份力。成立之初,Z 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力量薄弱,所以选择挂靠在区妇联,区妇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为Z 企业提供办公场所,Z 企业一直以来与区妇联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Z企业的成立离不开区妇联的鼎力协助,包括在当地社团管理局的依法登记注册,让Z 企业与同类的非营利性组织相比,多了一重法定身份。Z 企业在区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承办了很多公益性的活动,例如“巾帼在行动,服务进社区”活动,设立免费理发、法律咨询、廉价日用品销售、医生义诊等摊位,关心和帮助社区群众解决一些日常需求,“礼乐修身,美德传承——城乡妇女才艺展示评比活动”鼓励城乡妇女通过“舌尖上的嘉定”、“指尖上的传承”、“足尖上的舞动”系列活动展现女性的多才多艺,弘扬本土传统文化。
(二)Z 企业的发展困境
1、资金困境
Z 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发展速度特别快,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生存与发展方面的困境,例如资金问题。纵观国内大大小小的非营利性组织,规模大的非营利性组织总是比像 Z 企业这样的具有法定身份但规模较小,并且处于弱势地位的非营利性组织获取项目资金要容易的多,从资金的来源上来看,Z 企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通过在 Z 企业半年的实习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 Z 企业获取项目资金比较困难,融资渠道狭隘,局限于承接政府部分利民服务项目来维持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且社会上的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相对来说占总资金的比例特别小,政府部门对这类非营利性组织的优惠政策比较少,因此导致 Z 企业获取资金困难,发展停滞不前。一旦没有政府的项目资金作为支撑,Z 企业就没有办法继续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公众。总之,Z 企业获取财政资金的渠道太过于局限,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服务项目,这样远远不够。Z 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没有能力去获取足够的项目资金,而且获取资金的渠道屈指可数,Z 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发展困境显得尤为突出。
2、人才困境
影响 Z 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才,无论何时何地,人才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利益的优先权,然而非营利性组织则特别重视志愿精神。
据笔者了解到,Z 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人才跟随组织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如今很少有人选择社会工作者这一行业,高素质的人才很难抵挡住高薪酬的诱惑,这也就导致专业化高素质管理人才将长时间内成为非营利性组织的一大缺口。而Z 企业在吸引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这方面更是困难,自身项目资金不充足,没有优厚的自身条件招募到专业化人才。虽然 Z 企业通过网络和人才市场的招聘招募到一些社工志愿者,但是他们不是社会工作者专业毕业,也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从业资格证,不够了解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性质,这样长此以往不仅不能顺利的开展各种公益服务活动,反而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会对 Z 企业的未来发展很不利。
3、内部治理困境
Z 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内部治理问题。一个组织如果不具备完善的框架,如何与别人竞争?据笔者考察发现,Z 企业内部治理不完善,组织结构很不健全。虽然有按照具体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日常活动,但是并没有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设立监事会,组织重大事项的决策并没有经过民主程序,部分决策存在领导专断现象。这也就导致 Z 企业的重大决策权基本掌握在领导手中,不能根据民意决策,缺乏监事会的监督。对于财务资产管理也不合法,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常常将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协会开支混为一谈,没有进行专项核算,甚至将自身的经费收支和行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混为一谈,将收入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应该保持一定的界限,而 Z 企业却存在政社职能边界不清,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既负责立项、资金拨付,又以专家身份或者工作名义,从项目资金中获取劳务费的现象。
4、法律监督困境
Z 企业面临的又一发展困境是配套法律和监督机制问题。国内对于非营利性组织配套法律的制定比较滞后,自从 1998 年颁布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来,十几年来都没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一直到2016 年第一部慈善法的出现才让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个名词有了新的意义,它鼓励民办非企业单位向社会服务机构转变,提供专业的慈善服务。非营利性组织自治性很强,但目前像Z 企业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配套法律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没有透明的财务报告体系,就会很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现象滋生,非营利性组织的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做到自律,甚至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性质搞混,收受贿赂,以权谋私,打着非营利性组织的幌子,却从事着营利性活动,如不法集资、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私自进行愚昧的迷信活动,甚至进行着反政府、反人类、反科学的活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二、非营利性组织面临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
(一)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迅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营利性组织应运而生。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5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分析,截至 2015 年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就已经达到 66.2 万个,其中类似 Z 企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32.9 万个,另外还有4784 个基金会和 32.9 万个社会团体。
图 1-1 社会组织发展情况(2008-2015 年)
由此可见,从 2008 年至 2015 年底,类似 Z 企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之迅速,2015年比 2014 年增长了 12.7%,我们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几年里,非营利性组织还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2、维护分散主体利益
在当代经济社会中,需要通过形成各种不同的非营利性组织来维护分散主体的利益。
例如看似分散的企业却有必要通过专业协会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农民需要建立农产品保护协会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希望能够让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农民工自发成立非营利性组织,能够有利于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如今我国已是WTO 的重要一员,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大国,加剧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需要通过行业协会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维护国内企业在国际大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利益。而类似Z 企业的具有法定地位,但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的非营利性组织,通过举办社会服务性活动,以维护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利益。
3、承担社会责任
当前,形式多样的非营利性组织担当了以往应当是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责任,有利于公共财政资金对于公共产品供应不足问题的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得到了合理优化,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得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构建出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我国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弱势群体,例如农民、进城打工者、失业者、退休工作人员以及老弱病残等等,他们不仅需要多一些福利,还需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更需要关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失业问题、贫困问题、流动人口问题、老年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性组织恰好具有互惠、互助、利他的特点和公益精神,可以承担部分社会责任,以弥补政府成本的不足,从而对增加社会的包容度、促进社会和谐、维持社会安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此外,非营利性组织的普遍发展可以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政府及其部分政府官员的行为,从而有利于政府规范自身行为和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防止公权私用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二)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困境
1、登记注册困境
注册登记过程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极其重要,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合法性,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法定身份。非营利性组织通常会选择登记注册的方法获得社团法人资格,这样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开展日常活动,还可以因此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官方和半官方的非营利性组织而言,登记注册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因为它们挂靠了有力的主管单位,但是非营利性组织的登记注册过程却特别繁琐,需要经过四大步,很多自下而上的非营利性组织因为没有找到主管单位而放弃了获得法定身份的机会,而且虽然选择了登记注册也难以坚持到最后。第一步,需要获得业务主管单位的批文,以及提交对机构成立的背景、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等内容进行介绍的可行性报告。第二步,需要接受民政部门的审查,经民政部门同意之后才能继续填写其他表格。第三步,领取登记证书。在此之前需要进行验资,通常 1 天就可以结束,然后在 15 个工作日内就可以领取登记证书。第四步:办理机构必备的各种手续,包括刻制印章,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购买税务发票等。最后到民政部门将所有机构信息备案。经历以上繁琐的四大步之后,非营利性组织才能正常运转起来。第三步的验资看似简单,一天就可以结束,其实事实上并不止一天,很多非营利性组织就无法通过民政部门的审查过程而选择了放弃,所以,注册登记方面的困境对于非营利性组织来说亟待解决。
此外,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想获取登记注册必须找到一家业务主管单位,经业务主管审批同意后,才能在登记机关登记成立。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有规定,只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才能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与此同时,业务主管单位还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职责。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双重管理规定,门槛设置的过高,严重阻碍了非营利性组织的登记注册过程,严重影响了中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壮大,制约了中国第三部门的成长,成为第三部门成长的短板。
2、运营管理困境
管理界大师杜拉克曾说过“非营利性组织的自我管理功能,要跟管理最好的营利性组织一样。”目前,非营利性组织进退两难,不仅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的困境,还面临着内部治理的困境。
(1)人力、物力、财力困境
由于非营利性组织公信力的丧失,导致非营利性组织陷入人力、物力、财力困境。从人力方面来说,非营利性组织目前存在着专业化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当今社会越来越看重利益优先原则,而非营利性组织特别重视志愿精神,导致非营利性组织无人问津,对于许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来说,企业的高薪诱惑难以抗拒,这样就导致我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在专业化人才方面陷入困境。就物力方面而言,国内非营利性组织的办公条件特别艰苦,很多非营利性组织组织甚至都不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连一些最基本的设施都缺乏,通讯设备和办公自动化都不得不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又或者是租用廉价的场地改建而成,其办公条件较其他行政单位艰苦许多。财力方面主要是指非营利性组织所拥有的活动经费。
据笔者了解,目前世界上存在 2000 万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中却只有 5%拥有充足的经费资源。不仅是国外发达国家的非营利性组织存在着经费问题,经费不足同时也成为国内非营利性组织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经费不足是个严峻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在中国的社团组织收入来源中,来自政府的补贴占了一大半,非营利性组织的会费和收入占了三分之一,其中仅有十分之一来源于个人和企业的捐款。由此可见,中国的非营利性组织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2)内部治理困境
①自治能力差
国内相当一部分非营利性组织虽然具有法定身份,但是大多数在观念、组织、职能等许多方面,都特别依赖政府,有的甚至作为政府的下属机构发挥着作用。即使存在着一些民间自下而上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却因为要选择一家业务主管单位,而受到了政府各个方面的干涉和限制。这样不仅限制了非营利性组织的自由,也严重束缚了政府的自由。国内很多非营利性组织规模较小,能力较弱,虽然具有法定身份,但是自治能力极差,导致这种政社不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②缺乏组织使命感
着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 非营利性组织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 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为先。如果缺乏明确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就会导致非营利性组织缺乏能动性、创新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导致被动、盲目、目光短浅和动力不足,使组织发展停滞不前。而今,部分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人员构成存在着很大问题。
非营利性组织的职工,乃至一些领导者和管理人员,认为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组织使命,而是仅仅停留在考虑就业或者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对组织内工作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情关系;在对组织领导者任命时,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对组织内领导人员的任命如果只是取决于同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工作人员的招聘只是取决于与领导者的关系,那么这种状况就很容易导致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的人事纠纷,对充分发挥组织的能力以实现其使命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不仅组织内部员工如此,甚至有些非营利性组织无法完成社会使命,只是注重自身的短期发展。由于组织内部长期缺乏组织使命感,使得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治理陷入困境。
③内部监督意识薄弱
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监督意识薄弱,道德渐渐丢失,不能形成有效的道德自律,不能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诸多不良道德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非营利性组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少数人道德迷失,淡忘组织使命,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样进一步导致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治理陷入困境。
不仅仅如此,当前很多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却没有严格执行。理事会制度是被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长期实践的治理机制。但是在国内,很多的非营利性组织是没有理事会之说的,而在具有理事会的非营利性组织中,理事会大多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实际的治理职能。“中国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虚设的另一方面,是在组织治理方面强烈的人治风格与行政主导。”在官方或半官方的非营利性组织中,主管政府部门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治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由基层群众创办的非营利性组织中,组织创办人更是对该组织的治理拥着有绝对的权力。
3、法律环境困境
法律环境是影响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久以来,政府为了对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依法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陆陆续续颁布了一系列社团管理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法律环境。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的实际需要。在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立法不完善,立法过于笼统、层次不高,而且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法律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
三、对 Z 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建议
(一)政府扮演积极的导向者角色
1、公平对待非营利性组织
对于非营利性组织面临的资金问题和登记注册问题,政府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国内大多是自上而下的非营利性组织,这类非营利性组织的财政资金中有70%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据笔者了解到,美国非营利性组织的财政资金中有71.3%来源于服务性收入。而像 Z 企业这样的自下而上的非营利性组织没有大型规模的非营利性组织那样的优厚待遇,只有政府部门能够比较公平的对待非营利性组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免除税收政策,这样有利于帮助非营利性组织拓宽融资的渠道,Z 企业才能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开展社会服务性活动。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尽量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注册的程序,适当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规模的具有法定身份的非营利性组织在配置资源方面所享受的绝对性优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内非营利性组织公平、健康、稳定的发展与进步。
2、鼓励并吸纳高素质人才
对于专业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扮演积极的导向者角色,通过培育全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鼓励并吸纳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通过非营利性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伴随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成长,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人才是非营利性组织长远发展的奠基石,通过政府主动的输送专业化人才,Z 企业具备了强大的人才力量,就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必定能够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开始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体制空间。虽然政府不能对非营利性组织进行行政化干涉,但是政府能够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防止和减少非营利性组织内的贪污腐败现象,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长远发展铺路。据笔者研究发现,Z 企业和国外同种类型的非营利性组织相比,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英国于 1601 年出台的《救济法》和《慈善法》,是迄今以来世界上较早的专门用来规范非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行为的法律。此外,有些国家还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量身定制了一套专门的基本法律,从而促进这类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壮大和用来规范其活动,例如日本的《非营利组织法》,德国的《结社法》,捷克的《公益法人法》,匈牙利的《公益组织法》等等,侧重点虽然各不一样,但是其作用和地位都是予以非营利性组织更大的法律生存空间。而国内自从1998 年颁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来,一直到2016 年3 月才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慈善法,国内的非营利性组织较国外的非营利性组织没有完善的法律庇护,这就要求政府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营利性组织的法定身份,及时将之纳入适当的法人制度体系,以确保非营利性组织的自治性,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止非营利性组织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唤醒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
1、强化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社会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公众的力量,对于资金短缺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的非营利性组织在资金筹集方面的成熟经验,值得在国内非营利性组织的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加以运用。国外非营利性组织最独特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于个人、基金会和企业的捐赠。
在国外,民间捐赠占据比例最高的是美国,占据 19%,而其他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则分别占到 12%、4%、7%和 1%。发达国家的社会公众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在捐赠这方面比我国贡献大一些。当然,只有当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和公民才会愿意主动捐赠给非营利性组织,所以这就需要社会公众强化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
2、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Z 企业规模较小、能力较弱,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志愿者人才的参与。当前,发达国家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都特别注重志愿者活动,而且这些国家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已经逐步步入了规范化、系统化、组织化的轨道。志愿者对于任何社会组织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人力资源。国外有很多非营利性组织已经开始将志愿者活动作为实施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以此弥补其经费的不足。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一样,德国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人力资源也是志愿者人才。在 1995 年,将近 1700 万志愿者为德国的非营利性组织服务,这笔数据达到了全部非营利部门 140 万雇员的十几倍,即便换算成时间,志愿者人才在整个非营利部门的人力资源贡献份额也达到了 38.75%,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达到了23 亿小时以上。近几年来,随着非营利性组织在筹集资金方面难度的逐渐增加,志愿者人才对非营利性组织的人力资源的贡献份额应该又会有所突破。因此,社会公众应该主动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努力学习专业化知识,增加对非营利性组织的认知度,主动投身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帮助非营利性组织度过难关,赢得最终的胜利。
3、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社会公众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还起着不可或缺的社会监督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督促非营利性组织对于来自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的财政收入能够透明公开的使用,公众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财政收入的使用和发展动向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从世界各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经验来看,基于不同的传统和社会制度结构,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督管理模式各具特色,这些对于国内的非营利性组织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公众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督属于一种非正式的监督机制,但它使得每一个对该组织关心或者有疑问的人都可以随时对它进行检查和监督,一旦被发现有问题,非营利性组织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这也就相当于鞭策非营利性组织要实现自律。因此,这种非正式的社会监督方式不仅操作成本低,实行有效,社会效益比较好,而且还能够起到正式的监督机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美国,有很多的民间监督机构,其本身就属于非营利性组织,能够对信息披露制度、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制度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行为准则,也可以对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进行正确的评估,帮助捐款人及时掌握详细信息,使得捐赠者实现明智的捐款。在社会监督这方面,Z 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合理合法的使用财政资金,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增强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
1、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从非营利性组织自身来看,首先能做的是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健全组织架构。Z 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日常活动,自觉健全以章程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对于社会组织内人、财、物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充分体现民意,要经过民主程序,实现民主决策,不能出现领导个人专断的情况。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更要严格自律,不能以单位名义和职位便利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以权谋私等情况。
2、保持与政府、企业的友好合作关系
非营利性组织资金短缺的发展困境几乎普遍存在。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筹资困境制定了两项优惠政策,第一是对非营利性组织自身的优惠,第二是对非营利性组织的个人以及捐赠机构的税收优惠。在美国,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个人捐赠,这样美国的优惠政策能够更好的体现非营利性组织对受赠者的关心,也有利于维护其自身的民间性和独立性。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不仅通过义卖、义演、电视传媒等传统方式来发动募捐,还采用了许许多多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筹资方式,例如专业性筹资、提供服务收取合理性费用以及利用广大市场筹资等等。此外,协同筹资,选择一些社区需要资助的项目,以非营利性组织为主体,协同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大众媒体,集中资金共同推动和发展这一项目,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为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募集到充足的项目资金。Z 企业虽然起步比较晚,规模小、能力弱,但是它可以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Z 企业可以建议政府制定关于社会和个人捐赠的免税收政策,合理使用资源,扩大Z 企业的融资渠道。虽然政府应该对非营利性组织减少行政化干预,但是 Z 企业可以在保证政社职能分离的前提下,承接政府和企业的部分利民项目,通过从事营利性的项目获取财政资金,再投入到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公益项目中去,这与非营利性组织的初衷是不相违背的。
3、对非营利性组织实施战略管理
非营利性组织内部专业化人才稀缺,工作效率低下。美国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认为,不同类型的非营利性组织都必须实施战略管理,才能够处理好非营利性组织的效率问题。
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战略管理包含着处理好组织使命、组织目标和组织的外部环境三个主要方面,战略管理的途径则包含三个主要的特征即界定组织目标和目的,提出能够协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行动计划,设计有效的执行方法。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对非营利性组织实施战略性管理,是为了让组织成员更好的了解组织的理念与使命,可以借助激励组织成员的方式更好的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非营利性组织内部推行战略管理,可以借鉴企业内的治理模式,其重点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实施战略管理,明确组织宗旨,使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深入的理解组织使命并达成共识,使之成为组织的行动纲领。
第二,实施战略管理,界定组织任务,使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人服务,使得整个组织实现满足其宗旨的任务定位。
第三,实施战略管理,树立组织愿景,使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并分享战略管理的发展成果,唤醒组织成员的奉献精神,并充分调动其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整个非营利性组织组织充满朝气和活力。
第四,实施战略管理,明确组织发展的优先目标,分清主次矛盾,分清轻重缓急,舍弃部分无效或者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将有限的资源合理运用于非营利性组织发展过程中最为紧迫的事情上。
第五,实施战略管理,分析并诊断出组织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推动非营利性组织的改革创新。
第六,实施战略管理,密切关注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把握住非营利性组织的最佳发展机遇,实现量到质的飞跃。
此外,对于志愿者人才的招募和甄选,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者应该选择一个最适合非营利性组织岗位的人,而不是一个完全符合招募资格的人。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者来说,传达组织目标的重要工具评估与考核,以此了解志愿者人才的工作动机,观察志愿者人才是否能够委以重任,以及能否配合非营利性组织的长期发展需求等。志愿者人才严重短缺,Z 企业这类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和高等院校达成协议,非营利性组织为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和众多的就业岗位,学校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输送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既能够解决非营利性组织内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又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非营利性组织和高等院校的强强联合。
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类似 Z 企业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虽然规模较小,能力较弱,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非营利性组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政治、宗教、慈善、教育等各个方面,竞争相当激烈。无论何种模式的非营利性组织,不能仅仅满足于自身目前所取得的发展成果,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的占据优势地位,就应该及时认识到自身当前所面临的资金、人才、内部治理、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困境,借鉴国内外非营利性组织成熟的治理经验,及时想出对策,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使之与社会发展同步,为实现非营利性组织的公益性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高道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研究 --以 L 机构为例[D]. 南京大学,2014.
[3]巩玉涛,贾海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及其对策探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08).
[4][美]哈罗德·孔茨,海洛因·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5]胡晓晨.社区服务视角下的非营利性组织发展 --以美国社区发展经验为借鉴[D]. 安徽大学,2016.
[6]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李培林,徐崇温,李林.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J].河北学刊,2006(06).
[9]李晓明.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0]缪建红,俞安平.非营利性组织中对志愿工作者的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2,20(1):59-61.
[11]佟丽华.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改革与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12]王赟.浅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12).
[13]王永明,卢春梅,夏忠臣.非营利组织如何承担社会责任[J].党政论坛,2016,(08).
[14]王向南.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15]伍治良.我国非营利组织统一立法的实证调研[J].法学,2014,(07).
[16]徐家良.中国第三部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7]张立民,李晗.国外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研究综述[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03).
[18]詹姆斯·P·盖拉特.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9]赵继兴.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及启示[J].陇东学院学报,2013,(04).
[20]邹津宁.论非营利性组织的法律界定[J].学术论坛,2011, 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