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村建设,缩小农村与城市建设以及经济上的差距,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价值。在我国,农村通过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约束治理农村公共资金的投入,宏观调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对于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改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不同历史环境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产生的经济绩效以及产生缘由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整体情况以及世界宏观背景均有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对于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从经济绩效的角度,研究历史推移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中国改革开发制度的实行以及税率的改革作为历史分界点,分别对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到税率改革之前的时期、税率改革之后到现在三个时期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产生的经济绩效以及导致如此结果的缘由进行概括与分析。
1.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实行以前,经济绩效角度下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待兴,在制度以及政策的实行方面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改革开放相关政策实行之前,我国农村受到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远远达不到群众生活所需,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除此之外,我国农村的政府机关结构过时,思想腐朽,导致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农村社会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致使农业生产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局面。在这一时期,造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低经济绩效产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不合理的农村公共管理制度造成了当时我国农村公共事业效率极低,不仅离经济发展所需相差甚远,更给农民收入带来沉重负担,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其次,当时在公共事务的管理方面过分强调公平,极大地扑灭了农民投入生产的热情,也导致农村生产效率不高。
2.改革开发实行之后到税率改革以前,经济绩效角度下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通过相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产生的经济绩效存在波动变化,农村经济基本呈现高速提升-增速略减-提速提升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其一,在当时农村公共管理制度之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提高农村生产力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产出和农村经济绩效;其二,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制约了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农村住户相对离散的分布模式以及落后经济观念,农民普遍缺少公共投资意识,农村公共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贡献微薄;其三;某些农村政府为了提高政绩,建造超标准公园、广场等“高档浮夸的”公共产品,表面上优化了人民生活环境、促进了GDP的提升,但真正对于经济的贡献以及民生的改善却是收效甚微,实属劳民伤财。
3.税率改革之后到现在,经济绩效角度下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税率改革之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随着科学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的贯彻落成,已经逐步匹配农村人民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需求。同时,农村政府积极开展对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制度的彻底性革新,确切落实改善农村公共产品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机制,明晰权责分配,为农村公共事务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到今天,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沟通,并且充分迎合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创造出愈发卓越的经济增长绩效。
二、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给现代农村建设带来的启发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对于经济绩效的作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使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产生经济绩效呈现高效率、高产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趋势,从经济绩效角度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可以总结达到以下启示和战略:
1.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需要在匹配农村经济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改进与调整。人民公社时期,在社会盛行的浮夸攀比之风的作用之下,农村在开展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忽略了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最终导致农村公共管理制度与农村实际经济水平极不协调,过度“超前”的公共管理制度甚至成为了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经济发展的效率需要公平的公共事业管理加以保障,而与此同时,公平的公共事业管理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效率之上才能成为现实。脱离效率的公平是不健康的公平,是经不起时代考验的公平;而离开公平的效率是不稳定的效率,不能够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宗旨。
2.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在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改进过程中,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的管理方法也随着不断优化:由最开始的产品规模方面的改善,到产品结构问题的解决,再到现在实行的产品效益壁垒的突破,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造的经济绩效得到了稳健高效的提高,这些都是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科学结构以及实际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得到,实现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合理高效产出经济绩效,建设具有科学导向作用、长远发展目光的公共服务平台至关重要。效率低的平台建设无法保证经济发展与投入资源的相互协调;只有高效率的平台才可以维护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公平氛围,为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智慧补给以及保护屏障。
3.由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产出的经济绩效应当要作用于改善民生。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资源与保障,但是如果最终经济收益不能应用到社会建设、人民生活中,那么经济收益将不再具有发展以及评估的价值。近些年来,在我国,某些政府仅关注“GDP”的增长,无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与优化,导致农村群众依旧“病痛无钱医”、“学校无法上”.经济效益经济条件是提高了,但是农村人民的生活品质、服务需求却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与满足。因此,为了让经济真正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产出的经济绩效应当要作用于改善民生。
三、结语
全面发展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通过经济绩效角度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积极优化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整体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寻舸。 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10,06:114-119.
[2] 赵 海 莉 . 论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五 大 支 柱 [ J ] . 现 代 临 床 护理,2008,01:01-02.
[3]王红林。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公共投资作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