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社会公共安全防范工作中物联网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07 共5078字
  摘要

        0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被称为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用户端不仅是个人,还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1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技术中,物联网数据传输科学是最重要的一环,关于物联网数据传输科学研究方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ASCENT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ITRIS,麻省理工学院, IBM, CrossbowTechnology公司等众多美国高校及知名企业对数据传输技术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家庭智能能源系统,力争到2020年,60%的美国家庭有望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预计全国能源开销较10年前最高可减低20%;2011年,日本政府重新启动了大地震后一度搁置的政府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战略,该战略是对2009年提出的“i-Japan”战略的再一次升级,致力于大数据应用所需的云计算,物联网,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开发,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分析显示,日本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2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西班牙、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加紧部署相关的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的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无线自组织网络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传感器网络实验室、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在物联网数据传输理论及应用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将“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作为“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于数据传输技术构架和产业模式的形成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自中国的声音:物联网概念自1999年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都对其高度关注。在我国,中科院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先发优势,2006年10月,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宣布成立,该委员会是一个非商业性的、产学研结合的学术机构;是全国范围内学术沟通、合作交流以及吸引企业参与并加速传感器网络产业化进程的良好平台。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提出“感知中国”,2011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与美国、德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这也为物联网在公共安全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
  
  在现实生活中,物联网与大数据结合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物联定位技术可以使驾驶员正确快速地找到目的地。通过对道路车辆数量与行车状态的监控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道路的使用率,当使用率过高影响行车质量时,说明道路需要扩展以缓解交通压力。又如,对比车辆行驶路线,可以方便、快捷的知晓更便捷的出行方式以及路线。人们购物时,通过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知道用户的实时状态与具体位置,通过对用户停留的柜台进行分析,就能预测他所感兴趣的商品,通过其行进途中的液晶广告牌对其推送感兴趣的商品广告,拒绝了干扰顾客的“垃圾广告”,并能对顾客之后的购物内容进行分析,得知广告的推送效果如何。再如物联网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手机或电脑,对家中的空调、电饭煲甚至开水壶进行远程控制其何时供暖,何时煮饭、烧水等。另外,物联网在农业、消防、节能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公共安全物联网背景、内涵及基于RFID定位技术在社会公共安全防范工作中的典型应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7],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及矛盾交织并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中强地震呈活跃态势,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2)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些地方和企业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预防事故发生和实施有效救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3)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面对频发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公共安全事故,亟需构建公共安全监测物联网来感知公共安全隐患,以及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之间如何互联互通等问题。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