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体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17 共3337字
摘要

  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学家德惠斯特尔关于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研究显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 30%.萨莫瓦则更为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社交内容只有 5% 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非语言行为是贯穿整个交流过程的重要因素。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可以避免交流双方的误解,确保商务交流顺利进行。

  一、非语言交际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来说,非语言交际可以分为四类,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

  体态语:体态语又称为身体语言,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微笑、体触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面部动作、眼神、手势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副语言:狭义的副语言指超音段音位学中的韵律特征(如语调、重音等)、突发性特征(如说话时的笑声、哭泣声等)以及次要发音(如鼻话音等)。这些特征可以表明说话人的态度、社会地位及其他意义。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括上述狭义副语言的特征,还包括一些非声特征,如面部表情、视觉接触、体态、手势、谈话时双方的距离等。

  客体语:客体语包括衣着饰物个人用品等的交际作用及其提供的交际信息。

  环境语: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如体距、领地观念等)、时间信息等。

  二、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体现

  (一)体态语

  体态语涵盖的范围很广,是商务交流中最重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良好的体态语能塑造最佳形象,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

  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能为我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面部表情的线索是我们给予或得到的第一手信息。人生来就有用某些面部表情表达思想的能力,而这些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里也有相同意义。例如,人们在开心时用微笑表达感情,不满时会自然皱眉。但我们必须清楚,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表情在不同环境中可能会扮演不同角色。为成功实现跨文化商务交流,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不同,以免交流双方发生误解,从而有效规避交际失误。面部表情在商务交流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这些表情的跨文化含义很难被精确把握。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面部表情都不同,这些表情的诠释意义又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个体面部表情会因为文化意义不同而不同。微笑被认为是所有商务交流中最重要的表情,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被误解的表情。在不同文化中,微笑通常被认为是热情欢迎、友好的标志,但它同样可以用来表示恐惧或化解潜在攻击,还可以表示紧张或尴尬。

  比如,在美国的某些地区,当人们互相打招呼时,如果一方不面带微笑,另一方就会感到很奇怪,会猜测是什么原因使对方不高兴,而在另一些地区,如果对方始终保持微笑,人们也会觉得是什么事情令这个人如此好笑。由此可见,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准确把握面部表情的确切含义,有利于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促进商务交流圆满成功。

  2. 体态

  体态指人们的身体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研究学者通常把体态分为三类 : 站、半屈和躺。体态传递出的是交际中正式或放松的程度,同时也是体现交际双方信心的标志。在商务交流中,交际双方都要关注体态所表达和体现的价值观、准则、信念或主题。如西方人强调随意性,站立或坐下时,体态比较放松,而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礼节上要求的站姿和坐姿。

  3. 手势

  手势是指人与人沟通时,以手部动作和造型协助或加强言语的体态语言。手势语稍有不同就会与交际双方要传达的意图背道而驰。如 V 字形手势,做的时候手心朝着对方就表示胜利,如果手背向外就表示一个下流的动作。又如,翘起大拇指在中国表示称赞,小拇指表示碌碌无为和贬低的意思,而在日本,伸出大拇指表示“老爷子”,小指表示“情人”;在欧洲,在路边伸直手臂翘起大拇指表示要“搭车”.一般来说,手势向上、向前、向内多表示希望、肯定、赞许等积极意思,手势向下、向后、向外多表示禁止、否定、轻蔑等消极意向;掌心向上多象征诚实、谦逊和服从,向下表示强制和命令;背手常显示自信和威严,搓手代表为难和疑惑;握拳伸出食指一般带有特指性和强制性。在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中,掌握这些手势语的规律,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交际中出现的不同场合,满足不同交际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二)副语言

  1. 沉默

  沉默是指交流过程中的沉默反应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副语言。英语国家的人不习惯在商务交流中采取沉默方式,他们觉得这代表一种蔑视态度,有损他们的尊严。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沉默既可以表示默认、符合和赞许,又可表示抗议或保留意见,因此,他们常采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策略。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沉默的多种功能要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如双方关系的类型、互动的情景和特殊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2. 话轮

  话轮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在大多数英语国家中,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强调有声反应,而中国人喜欢用“嗯,嗯”来回应,表明自己在仔细地听,但大多数情况下,西方人会误解这种反应,并把它理解为对方的不理解、不耐烦。

  (三)客体语

  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一个人的着装打扮(包括化妆、耳环、手袋、领带、各种服装等),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和气质,以及个人的礼仪和修养也非常重要。英语国家的着装比较讲究,男士的西服双排扣上衣必须扣好下边一颗扣子,单排扣西服只扣上边的一颗扣子;衬衣颜色要与西服搭配得当,袖口应比外衣袖口长出半寸;领带、鞋和袜子也有严格规定。着装的场合也有讲究,正式接待客人时,男女主人应穿礼服。

  (四)环境语

  环境语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非语言交际。人类在不同活动范围内会因关系不同而保持不同的空间距离。这一点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尤为重要,因为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如商务谈判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为达到某种商业目的而进行交流沟通,不同民族的文化构成了不同的空间距离。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人的交际距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亲密距离为 45 厘米,表示交际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2)个人距离为 45~80 厘米,指熟人、朋友、同事间的一般熟悉关系;(3)社交距离为 1.3~3 米,即一般社交场合陌生人之间的关系;(4)公共距离为 3 米至目力、听力可及范围,如演讲厅等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

  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一般应对欧美国家的交流对象保持社交距离,因为他们习惯与人保持适当私人距离,但对拉美或阿拉伯国家则适宜较近的距离以示友好。此外,有的国家不管同性还是异性间习惯亲密接触,比如,见面或被介绍时,彼此行亲吻礼或相互拥抱。

  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场合和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以及各个民族和国度的文化习俗差异,保持不同的交际距离,以免引起误会,制造交流障碍。

  三、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运用原则

  第一,入乡随俗原则。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交际双方要根据目的语文化的特征、习惯等因素采取相应的交际方式,使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少一些障碍多一些顺畅。交际双方也可以在交际前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等,并加以适应,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恰当运用非语言交际,达到交际目的。

  第二,求同存异原则。在跨文化商务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参与者应主动排除文化干扰,避免文化冲突,切忌产生文化优越感等不良情绪,或在非语言交际过程中采取傲慢的态度,带着文化偏见进行非语言交际。因此,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应持求同存异原则,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实现跨文化商务交流目标。

  上述原则是跨文化商务交流的两大主要应用原则,坚持和使用这两项原则,能够促使跨文化商务交流获得成功。

  四、结语

  当今,跨文化商务交流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参与跨文化商务交流的人士而言,得体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能够使商务往来更为顺畅。因此,了解并恰当运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是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毕继万 .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 中国外语,2009,(4):53-54.

  [3]林海英 . 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J]. 宁德师专学报,2005,(4):69-70.

  [4]刘志芳,丛琳 . 商务英语语言研究与文化参与[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5):47.

  [5]徐宪光 . 商务沟通[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相关标签:跨文化交际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