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近几十年来成为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就应用语言学而言,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使用分析、话语分析。可见话语分析方式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地位之重要。而话语分析的方式和种类也在不断发展和增加,从最早的会话分析到后来各种新兴的话语分析方式百花齐放。互动语言学和批判性话语分析是两种在国外影响力很大的话语分析方式,作为后现代时期的话语分析方式,两种话语分析都强调话语的身份建构作用,近年来这种建构话语分析也逐渐为中国研究者所关注和采用,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本文将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促进人们在分析时进行正确的话语建构。
一、基本概况
互动社会语言学( interactionalsociolin-guistics) 由甘柏兹 ( Gumperz) 的《话语策略》( 1982) 一书率先提出,是社会语言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互动社会语言学是研究会话参与者通过语境线索和背景知识对发话人的交际意图做出推理,判断和回应的互动过程。
作为新兴的学科,互动社会语言学特点是用语言学的知识解释人际互动,尤其是不同民族和文化间交际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其理论重要代表人物包括戈夫曼( Erv-ingGoffman) 、甘柏兹 ( JohnGumperz) 、布朗和列文森( R. Brown&S. PLevinson) 等。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一个族群内部的交际差异。
语境化提示( contextualization-cues) 是甘柏兹提出的在互动社会语言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是指谈话人所使用的一系列表明意图的特征。
它包括语码转换超、超音段标记( 语音、语调、节奏、语速等) 、程式化表达和副语言符号等。语境化提示的基本功能是在交际互动中引导和指示话语和行为情景预测。
批评话语分析是西欧语言学界从 20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理论基础是由马克思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衍生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一个语言领域的分支就是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即源于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通过对语篇形式的分析研究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旨在研究文本如何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制造了权力、控制和不平等现象,并使之合理化,代表人物有费尔克劳( N. Fairclough) 、福勒( Fowler) 、福柯( M. Fourcault) 等众多的社会学者。
批评话语分析的创始人 Fairclough 指出:“批判的方法之不同于非批判的方法的地方,不仅在于描绘了话语实践,而且在于揭示了话语如何由权力与意识形态关系所构成,揭示了话语对于社会身份、社会关系以及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建构性作用。”
批评话语分析最早是由 R. Fowler 等人于 1979 年在 LanguageandControl 一书中提出。Fowler 的批评语言学、Fairclough 的社会文化分析法、vanDijk 的社会认知分析法、Wodak 的语篇 - 历史法是批评话语分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学派。
这两种新兴话语方式在上世纪末先后问世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范围涉及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众多的人文社会学科。由于受到福柯代表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所以两者都强调语言/话语的建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其特点对比分析避免混淆。
二、互动社会语言学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同点
1. 都认同相同的语言观
语义哲学历史上就存在理想话语和实际话语的对立分析,这种对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分别主张语言研究对象是理想和现实的语言内容,直到现代语言学诞生,索绪尔区分了语言( langue) 和言语( parole) ,乔姆斯基提出了能 力 ( competence) 和 表 现 ( perform-ance) ,语言和能力都是强调理想的语言形式,而言语和表现都是实际的话语,索绪尔的区分是从社会学角度而乔姆斯基是心理学角度的,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认为理想的语言形式而非实际使用的话语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而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都把实际使用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
从索绪尔开始的结构语言学、转换 -生成语言学研究的是同质的( homogene-ous) 语言,那么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有序异质的( orderlyheterogeneous) 的语言,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来研究语言的结构。话语分析是针对真实的话语进行研究的学科,其语言观无疑是和柏拉图、拉波夫、韩礼德是一脉相承的。
2. 都属于话语分析方式
虽然名称看起来没有交集,实际上互动社会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本质上很相似,都是对真实话语建构进行解释和研究。互动社会语言学虽然叫社会语言学,但却不是另外一种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可谓包罗万象,综合了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各种内容,从语音、词汇、语用到跨文化交际等,既有宏观社会语言学又有微观社会语言学,而互动社会语言学只是社会语言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特点是用语言学的知识解释人际互动,尤其是不同民族 和 文 化 间 交 际 互 动 的 过 程 和 结果。
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话语的互动关系,所以是典型的话语分析方式。而批评性话语分析则更是透过话语分析来研究话语权力等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二者均属话语分析。
3. 都属于定性研究的方式
传统上拉波夫开创了变异社会语言学传统,利用定量统计研究方式对语言变异与社会变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拉波夫的定量研究方法影响深远,此后的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都深受影响。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定性研究的方式开始占据研究方法的主流地位,而互动社会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都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中诞生比较晚的,所以在研究方法上都不是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
互动社会语言学采用民俗学调查的方式通过参与观察来对言语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而交际民族志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是典型的定性研究,费尔克拉夫( Fairclough)的 CDA 是选择典型语篇进行思辨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的方法。
4. 理论渊源都涉及社会学,都与社会结构有关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社会学,社会学家戈夫曼、布朗、列文森都是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奠基人。戈夫曼的面子理论提出谈话人交谈时满足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布朗和列文森则提出了礼貌原则。由于互动社会语言学是交际民族学的一个分支,所以它必然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言语互动。美国著名互动语言学学家 Tannen 就注重对不同阶层交际策略的异同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社会背景的人话轮转移的理解和实践。
批评性话语分析产生于后现代思潮崛起的时代,关注社会结构与话语之间的关系,是批评社会学的产物。CDA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关注话语与社会和权力之间的互动和建构关系。福柯、葛兰西、哈贝马斯等社会思想家都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 都具有建构性,能够塑造身份认同
无论互动社会语言学还是批评性话语分析,都持建构主义的话语观。认为语境本身是动态的而非固定不变的,所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在建构不同的身份认同。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语言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与此同时还认为语言具有建构作用,话语的建构可以同时建构不同的身份认同。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话语建构一个共同的心理想象的共同体,共同体的成员通过话语建构身份认同。
互动社会语言学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民俗调查进行观察,通过研究语境提示研究。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语境不是静态不动的,而是动态的语境。人们通过在动态语境中进行的话语交际互动在不断地建构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三、互动社会语言学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差异
互动社会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虽然同样研究社会结构与语言的关系,同样认为语言是身份认同的建构方式,但是二者还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服务于不同的话语分析和建设。
1. 具体研究手段差异
虽然同样是定性研究的话语分析方式,互动社会语言学与批评性话语分析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手段。互动社会语言学属于实证的方式,通过对真实交际的话语互动过程进行民俗学研究,具体通过参与观察、访谈和录音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语篇进行思辨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利用韩礼德(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方法,兼顾了巴赫金的语体体裁和福柯的话语历史背景分析等手段对语篇进行分析。
2. 对于研究的语境不同,宏观与微观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实的
交际话语,为了观察真实的话语互动就要对真实的话语进行记录观察和分析。作为实证研究,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真实的话语交际互动,是社会因素对于微观层面的话语建构的研究。语境提示包括音律,套话以及非言语行为是“起到指示作用的线索”。
因此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语境不仅包含了话语发生的客观情境,还将动态性的话语中语言的节奏和非言语行为等动态的行为列入了语境的范围之内进行研究,微观语境是互动语言学的研究场域。
而批评话语分析则是通过对宏观的语篇进行研究,以批评话语分析的创始人费尔克拉夫( Fairclough) 为例,“Fairclough 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政治这样的宏观语境,涉及权力、霸权等因素”。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话语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互动社会语言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是微观语境,而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宏观语境。
3. 对于社会关注的角度不同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葛兰西、阿尔都塞等都强调了意识形态对于话语构建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控制群体的社会表现,因此也就控制了群体成员的社会实践和话语。有的意识形态观念在语言中体现地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晦。批评性话语分析就是要分析和揭示这种隐含着的意识形态观念。”
就是说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是去发现社会话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观念。
而互动社会语言学来源于社会学,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相比,研究的内容和政治以及权力的关系没有那么深刻。互动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通过语境提示对讲话人的交际意图进行的推理。美国最有名的互动社会语言学家谭楠特别注意研究美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交际策略的异同。虽然互动社会语言学对语言与社会的研究也涉及到了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甚至“反映社会权势关系的意识形态也进入到互动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的评估过程中”,但是其研究的目的仍然是交际策略的异同而非意识形态观念。
4. 研究对象不同
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真实交际语境中的话语互动,通过对互动双方话轮的真实话语内容进行转录整理和分析,对应的是交谈双方的心理互动,另外互动社会语言学除了要对话语内容进行缜密分析以外,其他因素也要关注和分析,比如交谈双方的体态语言、双方谈话的语音语调等非文字内容的对象。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是文本语篇的内容,是从静态的文本中找动态的心理投射,从语篇内容看,语言与意识形态的联系既存在于词汇结构中,又存在于句法结构中。所以语篇词汇和句法结构都是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研究分析的对象。
四、总结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互动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哲学社会学转向后先后出现的两种话语研究方式,批评性话语分析通过微观的语言来研究语言如何建构身份认同,如何通过语言反映社会实践中的霸权和意识形态; 互动社会语言学则是通过用民俗学的方法对交际进行观察和记录调查,对互动双方的真实话语进行分析,对真实的互动话语构建身份认同,对语境提示在动态语境中起到的作用等进行研究从而分析语言交际双方的社会互动。这两种话语分析方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可以在不同的层面起到互补的作用。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它们都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启示。互动社会语言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中互动效果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批评性话语分析则为学生分析语篇深层的语用内涵和其中构建的权力、意识形态。在社会语言学层面,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语言的社会学属性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社会语言学名词[J]. 中国科技术语,2012,( 3) .
[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 当代社会语言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赵蓉晖. 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J]. 外语研究,2003,( 1) .
[4]王显志,王杰. 互动社会语言学综述[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5) .
[5]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 话语与社会变迁[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4.
[6]纪卫宁. 话语分析———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J]. 外语学刊,2008,( 6) .
[7]董敏. 评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独特研究视角[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