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辩异》,《选自妇女研究论丛》,1997 年第 1 期。
[81]王专:《“X 女”“X 男”词族的多视角考察》,《语文知识》,2012 年第 2 期。
[82]魏素芳:《模因论视角下的“X 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年 6 月。(硕、博论文)。
[83]吴春相,尹露:《当代青少年使用的日源流行语调查分析》,《当代修辞学》,2011 年第 6期。
[84]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85]邢福义:《新词语的监测与搜获--一个汉语本体研究者的思考》,《语文研究》,2007年第 2 期。
[86]徐幼军:《新词语新用法与社会心理》,《语文建设》,1988 年第 3 期。
[87]杨春:《性别语言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年版。
[88]杨华:《汉语新词语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89]杨晓黎:《以性别语素“男、女”构成的词语及其类推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 4 期。
[90]杨绪明:《网络词语规范的原则与途径新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 期。
[91]杨迎春:《浅析新词语的修辞方式及其规范原则》,《嘉兴学院学报》,2012 年第 4 期。
[9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93]杨振兰:《从大众传媒看新时期新词语的传播与发展》,《现代传播》,2008 年第 1 期。
[94]姚汉铭:《试论新词语与规范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 年第 1 期。
[95]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年版。
[96]叶晨:《网络流行语“X 哥”词族的起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年第 3 期。
[97]尹露:《ACG 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日源流行语研究》,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年 6月。(硕、博论文)。
[98]尹睿,王莹:《论现代汉语新兴结构“X 帝”》,《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 年第 2 期。
[99]宗守云:《词语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现代语文》,2006 年第 3 期。
[100]查家敏,高湛茱:《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语用研究--以“哥、姐”等亲属称谓为例》,《语文学刊》,2011 年第 13 期。
[101]张德鑫:《“水至清则无鱼”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北京大学学报》,2000 年第 5 期。
[102]张鸿艳:《网络时代称谓语“哥”的变异研究》,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年 6 月。(硕、博论文)。
[103]张慧惠:《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强势模因“XX 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年第8 期。
[104]张剑:《新词语规范问题初议》,《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 年第 1 期。
[105]张敏,姚良:《“X 男”“X 女”类新词语探析》,《现代语文》,2010 年第 6 期。
[106]张瑞萍:《“X 男/女”语族探微》,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年 6 月。(硕、博论文)。
[107]张炜妍:《析流行称谓词“哥”》,《语文学刊》,2010 年第 19 期。
[108]张月辉:《网络流行语“X 哥”语义文化分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年第 3期。
[109]张志毅,张庆云:《新时期新词语的趋势与选择》,《语文建设》,1997 年第 3 期。
[110]赵帮华:《“X 哥(姐)”结构的认知探讨》,《群文天地》,2011 年第 16 期。
[111]赵江薇:《新兴称谓语“X 哥/姐”的静态分析与动态考察》,江西师范大学,2012 年。
[112]郑尔宁,王东,刘巧玲:《从“X 男/X 女”说开去》,《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年第 2 期。
[1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
[114]周荐:《词语的性别标记和性别标记词语》,《当代修辞学》,2011 年第 5 期。
[115]周芍:《“高富帅”词义的泛化、专化及其模因效应》,《语言文字应用》,2013 年第 4期。
[116]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语言文字应用》,1999 年第 2 期。
[117]庄艺敏:《网络流行语“X 姐”、“X 哥”类词语探微》,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年 6月。(硕、博论文)。
相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