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全球人口增长背后的潜在危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20 共3007字
论文摘要

  2011 年 10 月 31 日,地球上的第 70 亿个宝宝降生.无论他的名字叫做丹妮卡 卡马乔(菲律宾女婴),抑或是彼得(俄罗斯男婴);无论他出生在菲律宾,还是降生于俄罗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给予了他们初生的美好祝福.但"庆祝"并非这天唯一主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这名婴儿无论出生何地,他将生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尤其是出生在贫困线以下的环境中."显然,人口迅猛增加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这已广为人知,而隐藏在人口迅猛增长背后的人口结构失衡矛盾才刚刚揭开盖头.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当这些人口结构性矛盾问题越加凸显,其对我们的影响远大于人口数量的增长.有关专家呼吁,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行动化解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人口结构性矛盾,那么,已经倾斜的人口结构天平总有倾覆的一天.

  一、"银发浪潮"在劫难逃?

  1987 年 7 月 11 日,50 亿;1999 年 10 月 12 日,60 亿;2011年 10 月 31 日,70 亿□□人口数量似乎还在随着滴滴答答的时钟分秒必"增",但我们不得不认清的一个事实是,进入 21 世纪,人口增长的速度已经慢下来了,甚至有的国家还持续人口负增长.新生儿持续减少,老年人将成为社会的主要人口,"银发浪潮"席卷而来.

  来势汹汹的"银发浪潮"提到老龄化国家,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日本.日本自 2006年以来就排在了世界老龄化国家的第一位.据专家预测,2013 年,日本每 4 个人中有 1 名老人;到 2055 年的时候,平均每 2.5 人中就有 1 名 65 岁以上的老人.持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让人难以想象这浪漫樱花之国的未来.

  二、解剖"老龄化"

  要诊治人口老龄化现象,首先要解剖其病灶,才能诊断其病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郑真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口老龄化现象简单来说是在出生率和死亡率两个数值的影响下产生的,但追根溯源,这两个数据背后涉及的是一国生育政策对人们生育行为的调节,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养育子女成本的提高,社会持续发展带来的人们在生育观念上的改变,以及医疗技术进步为人类健康与长寿提供的福利.

  危机之一,人口老龄化达到极值,可能导致老龄化国家人口的最终"消失".人口消失似乎并非无稽之谈.事情发展的结果目前还难以预测,但这无疑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危机之二,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力资源的萎缩将导致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日本经济名列世界前茅,但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口比率上升 1%,总生产力就会减少 0.11%,到 2050 年日本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率将由目前的 8%下滑至 4%.长此以往,日本经济强国的地位极可能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动摇.

  危机之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急剧上升,将成为一国无法承受的负担.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2010 年日本老年抚养比已超过 40%,是美国的两倍,比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出近 30%,而这已经开始接近于其劳动人群对人口抚养的负担极限.很难想象若 2050 年日本社会总体抚养比真的上升至 90%,那么日本该如何为老人们安度晚年"买单".

  三、趋利避害 持平"砝码"

  人口结构天平向年龄层面的倾斜使得一国乃至世界的人口安全岌岌可危,为平衡两端之重量,需要在某一方面施以加权的砝码.

  生育政策的调整是诸多国家首要的应对之法.俄罗斯、日本、韩国都位居积极鼓励生育的国家之列.目前俄罗斯政府以向产妇发放现金,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缴税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一些地区的行政机关还酝酿恢复征收 1941 年制订的无子女税(该税法规定,20 至 50 岁的无子女男性和 20 至 45 岁的无子女女性,每月应向税务部门交纳工资额的 6%);制订了为期 7 年的海外同胞自愿返乡计划,通过提供贷款和失业补助等手段吸引海外的俄罗斯族人重返国土;甚至恢复了苏联时期的一些做法,如向生育子女多的家庭授予"光荣父母勋章"等等.

  四、尴尬的"性别鸿沟"

  "70 亿"背后的人口结构可谓危机重重,"银发浪潮"仅是其一.视角由人口年龄转移至人口性别上来,"性别鸿沟"问题与你我面对面.上帝造就了一男一女,让亚当和夏娃来到世间繁衍后代.从而人类得以繁荣,生命得以延续.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男性与女性的平衡比例被严重打破,性别层面的"鸿沟"由此而生.

  五、"光棍威胁论"

  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男性人数超常规多于女性人数的典型国家,其光棍数量每年以惊人的速度激增.男女性别平衡的打破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适婚年龄的男性找不到伴侣,更不用说佳偶;男性为给自己找到结婚对象,不畏长途跋涉,寻觅新娘于邻邦;如若"供求"难以平衡,甚至出现拐卖妇女的犯罪现象等等.于是,有人将这称为"光棍威胁".

  中国也深陷光棍危机之中,只是人们对于性别比例失衡的严重危机感被包裹在了热闹喧嚣的"节日"气氛之中.2011 年 11月 11 日被中国民间称为"世纪光棍节",除这之外,还有"小光棍节"之称的每年的 1 月 11 日、11 月 1 日,过"光棍节"成为了中国年轻人的新时尚.许多省级电视台的相亲节目纷纷亮相,候选人群从职场男女扩展到高校学生,收看观众从幼龄儿童到白发老人,节目上的新鲜见闻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网络上也颇为热闹,不少婚恋网络公司闪亮登场,为光棍们告别单身出谋划策,量身定做"脱光"计划.热闹的气氛掩不住人们对于男女性别比失调的高度关注和极度担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 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国 19 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已经严重失衡,到 2020 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约 2400 万.届时,中国将出现上千万名的"光棍".

  六、"性别鸿沟"的罪与罚

  "光棍威胁"形势严峻,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男多女少的阴阳不调局面?传统文化中家庭对男孩的偏好,以及现代胎儿性别鉴定、人工流产等技术的普及,成为了罪魁祸首.

  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郑启五表示,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将衍生出婚姻挤压现象,而婚姻挤压的受害者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婚姻挤压意味着,20 至 25 岁的适婚男性要与比他们年长的男性展开角逐,争夺婚姻对象.相比之下,经济实力略逊一筹的他们很可能败下阵来,惨败的经历可能形成他们对社会的仇视心理,而这种积蓄已久的不满很可能转化为成年男子伤害女性的暴力和犯罪,如强奸等等.表面上看似"物以稀为贵"的女性并不会因为"身价"走高而得以安逸度日,男性的报复心理可能会使得她们深受其害.

  可以说,在婚姻挤压之下,男性和女性皆非赢家.整个社会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男女性别比失衡之下,男性初婚年龄推迟,夫妻年龄差异扩大,这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都埋下了潜在的威胁.

  七、打响消除"性别鸿沟"的攻坚战

  解决"性别鸿沟"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可谓一场攻坚战,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部分人残留的封建遗念,还有并不易于操作,或者说短期内不能全面衡量利弊的方法之争.

  重男轻女观念虽根深蒂固,但拯救女童刻不容缓.诸多国家和地区与重男轻女观念的斗争可谓旷日持久,就拿中国来说,"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文明生育口号已经宣传许久,但西部地区的少数农村依然痼疾难愈.当然,观念的扭转并非一蹴而就,我们也应该看到可喜的转变.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和东部的农村皆认同了生育男孩或是女孩没有差别的观点,甚至在部分城市还出现了偏爱女孩的倾向.所以,欲达千里,贵在坚持.

  70 亿是一个概括的数字,它的背后是诸多倾斜的天平,除了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失衡这两个倾斜的天平以外,还有人种的天平、民族的天平、宗教的天平、教育程度的天平、职业的天平、收入的天平、家庭人数的天平等等.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强调均衡之美,人口结构也不例外,每一座天平的平衡都与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息息相关.面对 70 亿这一人口里程碑,人们为呱呱坠地的新生者喜悦,也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忧虑,但我们此时此刻最该做的,是透过概括的数字,看到隐藏其后的人口结构危机,尽不懈的努力去扭转不平衡,重构和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