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成就及研究体系的建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5-29 共6654字
      论文摘要

  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战后的和平环境,把世界人口推向了快速增长的高峰。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人口以年均明的速度递增,人口增长速度达到了人类历史的顶峰。世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9000万,养活这些新增人口每年要花掉世界社会生产总值增长量的2/马人口增长的重负已使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饱尝“人口膨胀”的苦果。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介国为此在其成立后的第二年便专门设立了世界人口研究机构。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自1971年在联介国恢复介法席位后,就多次派代表出席国际人口会议。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国—中国1974年在北京经济学院成立第一个人口理论研究机构,开创了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新纪元,从那时起才真正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人口科学。

  一、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中国人口科学发展历史曲折。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政府已开始注意到了人口快速增长和平自目生育状况,并提出了避孕节育的方针与措施。当时,马寅初先生和平其它一些学者根据人口和平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控制人日的理论和平方法。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还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平提高人口质量的具体建议。这时,中国人口科学便了有良好开端。但是随着政治斗一争的扩大化,特别是对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使人日科学研究领域成了无人敢于问津的禁区。

  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人口的短期下降,从60年代初开始,中国又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增长的持续高峰,增长势头超过了第一次,以明的高出生率持续了10年之久,平均每年净增人口2000多万。1970年国家开始重申实行计划生育。1973年人口发展指标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4年初北京经济学院接受了为国家参力}}布加勒斯特国际人口会议作准备的任务,开始收集资料和平研究人口问题,并建立人口科研机构。但山于当时仍深受批判马寅初的影响,虽然已开始了中国人口科学的研究,但是研究人员很少,研究成果也极为有限。

  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后,山于理论思想上已开始勇于冲破禁区,加上中国人口的重要位置,人口科学便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1979年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得到了彻底平反,20多年人口科学的冤案得到昭雪,错误思想得到批判,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开始组织科研力量,准备开辟人口科学研究领域。1980年国家提出了“提倡和平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重大决策,并逐步完善各项人口政策。自此,中国人口科学便迅速发展起来。回顾人口科学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成就如下:

  1 人口科学研究机构、人员迅速壮大

  1978年中国只有几个人口研究机构,专职研究人员不到50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了人口研究所,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普遍建立了人口研究相L构,高等院校人口教学与研究机构已有34个,有的省、市、自治区也成立了人口教学与研究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已有18个人口科研和平情报机构。随着研究机构的不断扩充,专职研究人员也迅速增加,目前已达400多人,派们国外学习人口学的研究生共有50多人,此外还有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口学专业学教员不断充实到人口学研究队伍,成为人口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2 人口科学研究论著大量发表、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表有关人口问题的研究论文约2000多篇;出版人口理论、专题论著、大学教科书80多部。中国人口学者用外文发表论文约70多篇。此外,还编辑出版了大型工具书《中国人口年鉴》、《人口学辞典分以及大量人口科普读物,并翻译出版了许多颇具参考价值的西方和平前苏联的人口学著作及研究成果。这些论著的发表出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口科学的研究内容,而且还标志着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水平。

  3 创立人口科学学术团体、专业期刊

  1981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人口科学研讨会上选举产生了以马寅初为名誉会长、许涤新为会长的中国人口学会,相继有16个省、市、自治区也先后成立了人口学会。1978年后,先后创办人口学杂志期刊49种,报纸15种,其中《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刊》、《西北人口》、《南方人口》、《人口动态》、《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以及《中国人日报》等,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口科学的重要学术园地,在国内外有着较大影响。

  4 广泛开展国内外人口科学学术交流

  1978年以来,中国曾连续举行了四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和平各种专题研讨会。1980年以后,还举办了几次大型的国际人口学术会议,中国人口学者积极参加了各种国际人口学术活动和平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参与国际人口研究研究。与此同时,人口研究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除继续加强人口政策、生育率分析、人口预测等研究而外,研究领域现已扩展到人口迁移和平城市化、城市人口产业结构、婚姻和平家庭、老年人口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贫困地区人口问题、人口素质等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活、生态等各个方而相互关系的研究。

  二、中国人口科学体系的建立

  回顾历史、而对未来,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步履艰辛。自70年代初以来,中国人口学界在开展人口研究的过程中,根据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和平供鉴了西方与前苏联人口科学已有的成果体系,逐步确立了人口学研究对象,并建立了中国的人口科学体系。纵观几十年的演进轨迹,中国人口科学体系的建立有以下特点:

  1 在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实际过程中逐步形成人口科学的学科体系

  中国的人口研究是在探讨人口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和平确立人口概念及其科学体系,其主要贡献有:

  一是关于人口概念问题。什么是人口?不同学科、不同学者的理解和平认识各不相同。但如果其观点不尽科学,则对人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人口概念内涵广泛,中国人口科学关于人口概念的理解,较具权威性的定义主要源自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杨德清主编的《人口学概论》、刘铮主编的《人口学辞典》以及北京教育学院等10所教育学院介编的《人口学基础》、刘铮主编的《人口理论教程》等。虽然其定义的人口概念内涵和平外延出入较大,但对人口概念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却趋于一致,认为人口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即人口的自然属性和平社会属性、人口的时间和平空间界限,人口的数量和平质量。

  《政治经济学辞典》认为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平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平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和平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人口学概论》给人口所下定义是:“人口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简单说来,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和平质量的人的总体”。

  《人口学辞典》给人口所下的定义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和平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人口学基础》所下定义是:“人口不是指单个的人,也不是指抽象的人。人口是对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的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平出发点,是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劳动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的要素”。

  《人口理论教程》则认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平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然而,无论怎样界定人口概念,但我们须明确:人日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平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发展过程和平经济发展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都是山一定数量和平质量的人口及其活动所决定的,特别是人口质量决定社会的文明与经济繁荣。这种对人口概念的认识,无疑是中国人口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二是关于学科体系问题。中国人口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在充分认识和平探讨人口概念并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过程,才得以形成与建立起来。1977年12月在汕头召开的全国人口理论学习班座谈会上,人口学者普遍认为:“人口学科应当包括: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人口计划与规划,人口统计。要建立人口科学,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时代的需要。在我国和平世界范围内,人口问题不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是很重要的,我国的人口学科是很薄弱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人口学者早期研究人口理论的目的,除了为计生实际工作服务外,还考虑到了人口科学体系的建立,尽管对人口科学体系认识很不成熟,但毕竟为后来人口学科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79年12月全国人口理论科学研讨会指出:“今后开展人口方而的科学研究应该强调加强调查研究,从我国实际出发,开展人口理论与人口实际的研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比较完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口理论体系。同时,加强人口学的定量研究,逐步建立人口学科体系及其各个分支。”虽然有关人口学体系构成内容论述较肤浅,但却为人口科学研究体系的确立指明了方向。

  198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著名人口学家刘铮教授的《人口理论问题》一书问世,标志着中国人口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书比较全而地阐述了人口科学的学科体系,认为“人口学是一门综介性的社会科学,它不仅研究人口发展的规律性,而且还研究人口和平经济、人口和平社会、人口和平生态环境的本质联系及其数量关系,它大致包括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和平人日学分支学科等几个方而。人口理论在人口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口学的理论基础,构成人口学各分支学科的指导思想,人口理论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阐明人口发展和平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以及人口发展本身的规律性。人口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研究人口再生产本身的数量变化,也就是研究人口的规模、人口构成和平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动,以及统计方法论。人口学还研究人口和平社会、人日和平经济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及其数量变动的分析。因此,又产生了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生态学等一系列人口学分支学科。这样,人口学就形成了一门既研究理论、方法论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诸现象间相互关系的多分支学科的社会科学”。

  2 在借鉴西方和平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人口科学研究的学科体系

  中国人口科学体系是在批判、吸收和平借鉴西方及前苏联人口科学研究体系,结介中国具体实际,参考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深化、发展的产物,其形成确立的主要源流有:

  一是西方人口学科体系。作为一个学科术语,人口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阿。基亚尔(A0 Guillard)在1855年发表的《人类统计或人口学比较纲要》一书中。西方学者一般都把人口学理解为用实验的、统计的和平数学的方法对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实际上相当于人口统计学,甚至认为人口学是研究生命过程如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等,并提出人口研究这一概念,认为人口研究是研究人口与社会经济诸多领域的关系。而联介国人口机构对人口学科研究所下定义是:

  “人口学科是关于人口规律、人口机构和平人口发展的科学”。美国著名人口学家、芝加哥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毫瑟(H ause r)和平邓肯((Duncan)教授却认为:“人口学科是对人口的规律、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包括诸如出生、死亡、迁移和平社会变动等因素的各个部分进行的研究”。人口学学术权威组织—国际人口学会主持编写的《多国语言人口学辞典》一书中则认为:“人口学基本上是从规模、结构和平发展上对人类人口进行科学研究,它着眼于数量方而的一般特征。山于研究对象和平方法不同,人口学还可分成诸如历史人口学、古人口学、描述人口学、数理人口学等一些不的科目,以上这不的科目重点都在于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方而。当它们用对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和平结构时,可称其为形式人口学”。山此可见,西方人口学既注重数量,又注重人口与社会、经济和平自然相互关系的研究,人口学科体系山形式人口学、人口研究和平分支学科三部分构成,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平一系列人口理论,这一切的确值得我们吸取和平借鉴。

  二是前苏联人口学科体系。前苏联为指导国家经济建设,一自非常重视人口科学研究,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在人口专题研究方而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人口科学对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前苏联著名人口学家波亚尔斯基主编的《人口学教程》一书认为:“人口学这门学科是用它特有的方法,研究人口数量、人口地区分布和平人口构成,研究这些指标的变动以及变动的原因和平后果,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平人口变动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广义人口再生产的规律性,并将所得成果用来为社会发展服务”。人口学家瓦连捷伊主编的《人口学体系》一书则认为:“人口学是人口科学知识的核心,人口学的对象是人口再生产及其社会历史制约}h},亦即广义的人口再生产。要从广义上解释人口生产概念,就需要把它视为社会变动、迁移变动和平自然变动三种人口变动形式的结果,但这不仅不排除反而要求从狭义角度研究人口再生产。最早人口学包括三部分:统计人口以及与人口有关的数量指标—这部分叫人口统计、人口再生产理论、与人口再生产有关的政策。人口学体系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理论人日学,理论人口学是这个部分的基础。继这门学科之后,还有人口学说史、描述人口学、经济人口学、历史人口学等。第二部分包括方法部分,即具体的人口学,这部分包括:人口资料来源、统计方法、数学方法、人口学中的社会学方法、制图学、社会人口过程模式制作学。而后的顺序是:地区人口学、应用问题人口学、社会人口预测以及为使社会人口过程最优化创立的社会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论人口学以人口原理为依据,n在研究制定分析社会人口过程和平人口现象的基本方法论原理,探索人日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人口原理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平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方法论原理、结论和平成果上发展起来,它把人口发展包括在广泛的社会历史发展之中,使人们能最有效地研究那些决定人口再生产的联系和平依存关系,并能全而地估计人口趋势,还能研究制定人口政策的基础与实际措施”。显然,中国人口科学体系与前苏联人口科学有着极为紧密的(上接29页)血缘联系,但因其表述冗长、内容繁杂、体系庞大,我们在学习引用的过程中必须加以修正。

  三是国内人口学科体系。随着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中国人口学家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见解观点,如杨德清主编的《人口学概论》、刘洪康主编的《人口手册》以及刘铮主编的《人日理论教程》等都对人口科学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人口学概论》认为人口学体系包括:人口学、人口统计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发展史、人口思想史、古人口学、人口地理学、人口教育学、民族学、人口生态学、人口优生学、人口未来学、人口管理学和平计划生育学。《人口手册》认为人口学体系包括:人口学或理论人口学、具体人口学、动态人口学、静态人口学、人日结构学、人口预测学、比较人口学、地区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教育学和平人口生态学。而《人口理论教程》则认为:“人口学是一门综介性的社会科学,它包括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以及一系列分支学科。人口理论是人口学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平指导思想,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发展规律性以及人口和平社会、经济、环境诸现象间的本质联系。人口统计学研究人日现象的数量方而及统计方法论。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生态学等分支学科分别以人口与某一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联系为研究对象。这些分支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才能正确地认识与分析人口和平社会、人口和平经济、人口和平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尽管国内学科体系框架略有差别,但是其学科体系简明清晰、具体充实,已基本形成“理论、方法、应用”三维一体的学科体系,“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人口科学系体正期待着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平扩展。

  总之,中国人口科学发展至今,学科体系包括两个基本领域,即理论人口学和平人口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在理论人口学这个领域,存在着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西方人口学派和平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人口学派两大体系。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口的生命过程,研究人口的社会构成和平自然构成,研究人口与粮食、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生态环境、人口与资源等人日与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人口学诸如人日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生态学、人口优生学等许多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跨越两门社会科学,或跨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而成为边缘学科。

  中国人口学正以其独特的理论思想体系,在中国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发挥着其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