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件激趣引入,课堂生动有趣
一堂好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一开始就展示一个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在课堂第一时间就抓住学生的视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 新课标版人民教育出版三年级上册 《秒的认识》,在 “秒”教学之前,出示刘翔参加世界锦标赛短跑开始的场景,看着教练开始倒计时,屏幕上显示倒数 5 秒的时刻,显示 5、4、3、2、1……明抢开跑的场景! 让学生在画面中体会倒记时那最后几秒,从而引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举例: 如学生们拔河比赛明哨前的几秒时刻,火箭升空前的倒计时刻等……然后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开头,多媒体课件充分地与所教的内容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
二、数学公式推理,直观形象具体
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推理中,很多时候动手操作的演示效果不明显,操作起来也很麻烦。所以如何精细的制作课件,既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推理的全过程,也能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就至关重要了。例如: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方格表中分别展示出一个底为 6 厘米,高为 4 厘米的平行四边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用数一数的办法,不满一个方格按半格算,然后学生分别填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面积大小一样。
接着布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这个环节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环节,一是数方格法,将不满一个方格的组合成一个方格后进行计算; 二是割补法,把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将它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课件演示如何将截下的直角三角形移动与剩下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通过比较,它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就非常直观形象。
三、课件引领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一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教学,不光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同时备课后也要结合教学设计来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由于学生对新生事物往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对一些重难点知识,我们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尽量创设体验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感知学习,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激励他们爱动脑的习惯,挖掘思维潜能,让知识得到内化,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例如: 新课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面积”教学时,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化圆为方”的知识难以明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形平均两等份,分别用红色和蓝色表示,接着把这两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再演示将这 8 个小扇形红色在上,蓝色在下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接着依次类推进行 16 等份、32 等份分割后,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唤起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转移,把抽象的难点引探到直观形象的理解中去,学生一下子就能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就应该将圆平均等分扇形越多才行。让学生观察所拼成的长方形中红色或蓝色的圆弧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长方形的长; 圆半径即长方形的宽,再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课件迁移知识,发展思维潜能
数学学习我们要重视学生潜能思维的激活,教学不光是教学知识,我们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不能固化,要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灵活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原有知识或思维水平上进行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比如: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前面数方格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办法。
演示: 在小正方形的方格图形中,显示红色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思考方法,然后学生充分地表述。但是我们一定要在这时候特别强调是如何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学生会回忆出两种方法: 一是数方格; 二是割补法。这时在方格中又闪现出示一个三角形,并启迪学生如何求它的面积呢? 让学生在原知识结构上充分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在学生初步得出方法后,一是多媒体课件演示数方格、进行割补的方法直观数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是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知识的迁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而今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教师就不要一讲到底或讲授的较多,一定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尽量将知识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改变学生听的无聊的习惯,应当多利用实践、操作学习或恰当的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把多媒体引进我们的课堂,用到最精到之处,我们的课堂才更加灵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