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趣味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以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学内容隐藏在特定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心理驱动下,通过讨论与分析任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所需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与同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各种资源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起连接的桥梁,实现认知结构的创建。
(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 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恨不得把知识一股脑“塞”进学生的大脑,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等着教师公布答案。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采取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师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解为几个适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调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知识点需要自学,教师只是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
2. 学生学到了知识、方法及能力21 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任务驱动法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索新知识[2]; 解决问题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架构知识体系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建立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学生接到任务后会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与同伴展开交流或讨论。自主探究因为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一) 任务设计的原则
1. 针对性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任务设计要明确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以及预期的效果,并且能够将任务转化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2. 适度性任务的难度和大小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只需花费较少时间以至于学生无所事事、盲目乐观,也不能任务过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 真实性任务的内容既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又要设计出类似于真实场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任务的完成中。
4. 发展性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都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 趣味性任务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和激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 二)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创设情境,呈现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出仿真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表象、经验及认识[3].在呈现任务时,教师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以“两点间距离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平面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了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公式而不是由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笔者设计出分层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完成。
任务 1: 在 X 轴上,点 p1( x1,0) 和 p2( x2,0)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 2: 在 y 轴上,点 p1( 0,y1) 和 p2( 0,y2)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任务 3: 原点 O( 0,0) 与任意一点 p( x,y) 的距离是多少?
任务 4: 已知平面上任意两点 A( x,y1) 和 B( 2,y2) ,怎样求出点 A 和 B 之间的距离?
2.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型任务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同桌合作完成,大型任务需要学生先分组探讨,总结出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条件、可能用到的知识点与方法及素材、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等内容[4],再协作完成任务。
教学“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特点,进而把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构成等差数列的模型,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任务,“科技场馆共有 30排座位,第一排 24 个,前一排都比后一排多 2 个座位,请问科技馆共有多少个座位? 第 10 排的中央位置是哪两个?”小组成员交流后,学生会认识到座位安排与等差数列概念之间存在特殊的关联,通过建立科技馆座位数的等差数列模型,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方向。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需要不断地班内巡视,帮助学生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控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避免学生实施毫无意义的尝试,或者毫无头绪地乱做; 而且需要适时调节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帮互学,协作完成任务。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联合同学一起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绝不能越俎代庖;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借鉴分层教学的理念。
3. 汇报任务,反思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通过交流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并开展自我评价,再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一步评价。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要尽可能发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4. 拓展任务,提升认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发掘任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虽然这一步往往出现在课堂小结中,但是作用不可小觑,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进一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集合与函数概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明确集合的概念,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练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集合无处不在,请大家在课后仔细寻找哪些是集合,看谁说得最多、最正确,并能分辨出哪些是有限集,那些是无限集?”用以拓展和延伸课内任务,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 精心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是任务设计,任务就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把课堂教学的内容、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都融入到任务中。
( 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呈现问题结果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抢答题、必答题、辩论等。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
( 三) 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比如,“函数奇偶性”教学的任务有: 寻找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事物,并说出它们的对称特征。在分享的时候,学生展示的事物涉及汽车标志、建筑物、脸谱等许多领域,为函数图像对称性教学完成了很好的铺垫。
( 四) 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势必造成教学失控。
[参 考 文 献]
[1]满意。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刘丽霞。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 职业教育,2012,( 9) .
[3]韩明。 学生自主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5.
[4]樊志华。 浅谈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优化[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 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