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7 共3274字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责任。 新课改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教学探究。 所谓教学探究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相对独立地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想、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给出解释或证明等。 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力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以使学生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知识的建构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一、重视定义、概念的探究教学,养成探究的习惯

  教材中的数学定义、概念是数学的精髓、灵魂,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只有正确地理解定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并对其形成的过程和本质进行探究,才将有助于掌握和运用。

  案例 1:在映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实施探究(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提出问题):

  1)集合 A 中的每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像吗?

  2)集合 A 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 B 中的像是否相同?

  3)集合 B 中的每个元素在集合 A 中都有原像吗?

  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不仅把握了映射的本质(即多对一或一对一的对应),同时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案例 2:北师大版数学必修 1 教材中在讲述函数的奇偶性时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一般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叫奇函数,图像关于 y轴对称的函数叫偶函数。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奇偶函数的定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以下问题的探究:

  1)奇 函数 f(x)为 什么满足 f(-x)=-f(x),偶函数 f(x)为 什么满足 f(-x)=f(x)?

  2)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3)f(0)=0 与 f(x)为奇函数有何关系?

  4)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存在吗? 存在多少个? 试举例说明。

  5)奇函数、偶函数的单调性有何特征? 等等。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探究不难解决上述问题,这样学生对于奇、偶函数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数学教材中有诸多的定义、概念,这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即时进行数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二、重视例题和习题的探究教学,促进数学思维迁移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起着示范和启迪的作用,因而例、习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如果在例题和习题教学的一些主要环节上,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将例、习题设计成探究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归类分析,从单一的求解过程提升到类型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则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驾驭新问题的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例题和习题的问题探究效能。

  案例 3:北师大版数学必修 5 的第一章第四节“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中,涉及到“分期付款模型”问题。

  小华准备购买一台售价为 5000 元的电脑,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并在一年内将款全部还清。 商场提出的付款方式为:

  购买后 2 个月第一次付款, 再过两个月第 2 次付款……购买后 12 个月第 6 次付款, 每次付款金额相同, 约定月利率为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 求小华每期付的金额是多少?

  在师生共同分析并解决此题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如下探究:

  1)本题可否通过构建数列模型来解决? 事实上,只要设第n 次还款后还欠款元 ,则=5000(1+0.8%)2-,(1+0.8%)2-x,由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并由条件知=0 即得, 此解法从本质上体现了数列思想的运用。

  2)还有其他解法吗? 如假设小华每期还款 x 元,则第一次还款 x 元,其实质不仅还了 x 元,而且将还 x 元再其后 10 个月的利息也还了,因此相当于还了 x(1+0.8%)10 元,于是得方程x(1+0.8%)10+x(1+0.8%)8+… +x(1+0.8%)+x=5000(1+0.8%)12,等等。

  3)按课本第 35 页给出的思考交流进行探究。

  4)在例 3 中,指出月利率按复利计算,如果要求月利率按单利计算,结果又如何呢?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每期还的 x 元是还本金呢? 还是还利息呢? 如果本金、利息一起还,那么 x 元中多少还本金? 解决上述问题不仅有趣,而且能力要求较高,充分展示了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 4:北师大版数学必修 5 中第二章解三角形,第 57 页习题 2-2,B 组第 2 题: 圆内接四边形 ABCD 的边长分别 AB=2,BC=6,CD=DA=4,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这是 2001 年 安徽省文科的一道高考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连 AC 或 BD,利用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得之,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计算四边形面积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割补法)。 以上我们采用了割法,可否采用补法呢? (补成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2)问题中给出的四个数据很特别 ,结合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你能简解吗? (在 BC 上取点 E,使 BE=2,则可证明三角形 CDE 是正三角形,从而 C=60°,不仅简捷,而且明快! )。

  3)对此教师还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圆内接四边形的面积的表示式具有如此优美的形式, 那么对任意四边形当己知四边长时可否求其面积? (不能)。 需要增添什么条件? (对角之和或其他条件)。 又如何计算其面积呢? 此问题可作为课内探究的延伸,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探究。

  例题和习题教学是学生学会思考、 养成良好解题习惯的主要途径。 实践表明,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技巧,往往难以被灵活运用,而教师摒弃代庖,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一得之见,设置航标,积极探究,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心智充分地参与,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能有效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三、重视教材中“探究”素材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教材区别于大纲版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一定数量的探究素材, 开辟了诸如 “思考交流”、“阅读材料”、“课题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并独立地设置了“探究活动”,为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应有选择地利用这一亮点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使课内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 达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日的。 如北师大版数学必修 3 第二章 《算法初步》中第 87 页的“阅读材料”(物不知数)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课题,材料给学生明确提出了三个探究问题,通过探究,一方面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领略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 又如本章第 115 页的“课题学习”,这是对本章第二节所涉及内容的补充与提高, 同样指出了需要探宄的三个问题,并且通过引入了二进制明确了问题的答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之所在。 教材中的探究素材是数学探究不可多得的资源,教师要给予充分地利用,不能以时间紧、内容多为理由而放弃对此的探究, 这将让学生失去对诸多富有思想和人文价值的问题的探究机会, 不仅偏离了新教材编写的初衷,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当然,这种探究应当切合学生实际,量力而行,不能花费学生太多的精力。

  四、结语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语)。 这正是数学探究的价值所在。 在数学探究中,教师应成为探究课题的创造者, 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准备,并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堂堂搞探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一个学期能有几节就不错了,但经常地每节课有那么一小段探究还是必要的, 且不可为探究而探究。 需要指出的是,探究学习不存在固定的路径,也不宜一味地探寻和研究其程序和模式, 关键在于对其精神实质的领悟, 也许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时显得简单或幼稚, 甚至有错,这并无大碍,重要的是学生能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不断探索,去体验数学探究过程中执着、不畏艰难、富有理智的创造性思考,培养一种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正是数学探究所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和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教 育 部。普 通 高 中 数 学 课 程标准 (实 验 )[M].北 京 :人 民 教育出版社,2003.
  [2]蔡旺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