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修订原则和重点之一: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各学科标准中,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时代在发展,教学手段也与时俱进。数学教师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在数学教学中也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案, 但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首先自己快乐,才能让学生感知数学,培养学生的美感
记得七年级有一次月考, 我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与收获。一个学生的总结是这样,说第一次月考我没有努力, 数学考了 35 分,所以我这次努力了,结果考了 30 分,努力还不如不努力呢! 你想, 这个学生以后还能学好数学吗?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对学生大发脾气。 自己能高兴吗? 自己不高兴,讲课能有激情吗? 学生有考好的,有考不好的。 挨批了,考得好的无缘无故挨了批,考得差的本来心情也不好,挨了批。 全班都不高兴。 教师讲课会精彩吗?所以说德育教育首先让自己快乐,才能传递快乐,才能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数学教学知识性较强,和学生进行交流不如其他学科渗透德育思想更为直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把这门课程的思想、内容传播好。 我们在教学中不是空洞的说教,比如,前面提到那个学生努力了却没有考好, 对于数学,这是很正常的事。 发生这样的事,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 在教学中,学数学,如何能让学生感觉有进步、能学习,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思想上觉得数学不难。 比如,布置作业,我们都有一套配套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练习。相同的练习我们把作业让学生今天完成多少, 明天完成多少。 从思想上不要让学生恐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是学习数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有上升的空间,快乐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如何让这种差异变不利为有利,我通过教学实践,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会的学生怎样提高效率呢?教师很多知识都知道,为什么教师之间有差异呢?
讲课方式不一样。 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说,不会讲题的学生说明没掌握。 让优秀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 从而也激励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多问, 捡自己会的讲一讲,增加一点自信。 中学阶段课程多,学生多,只靠教师怎么顾得来?
在教学中分组教学, 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的锻炼,组长把每天的基本题型做个小测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讲一个自己掌握的题型。学会哪个知识要学会讲给自己的同桌。分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种团结合作的意识,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品质, 又为班级的管理带来有利的条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合作,自私减少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责任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问题是个大问题, 数学如果计算过关,成绩应该没问题。 有理数、实数、分式的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 这些纯数学的知识对于多数的学生应该没问题。 但正确率就不敢说了。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看错、抄错? 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想清楚先做什么? 能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认真化,认真问题重复化,重复问题创新化。 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却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实力需要靠结果来证明。 我们会的知识做错了,这种情况可不少,我们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能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规范做题技能,把难题化为易题。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程序化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做数学在计算过程中,哪步出错了,需要我们记录下来。坚决克服。在解题过程中经常鞭策学生、激励学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边读边画,数形结合。 摸清问题再难也要一步一步地解决,多归纳、多总结。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就能鼓励学生去克服一些困难。品德养成是一种习惯,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加强习惯养成,能重复问题,就能把问题简化。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应用中,引导学生树立建模思想,建中有变。 让学生在思考中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习惯。 不感情做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总之,学习数学的工夫在课外,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也就解决了。德育教育是一个看似和数学教学无关的教育, 但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交流,不断实践, 逐步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我们教育的各个学科,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