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果展示策略

来源:中学数学 作者:秦爱东
发布于:2018-12-25 共2833字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对教学质量有着更高要求的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学开始在教学方式上寻求突破.比如, 有人说: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 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资源优势, 开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其中, 诞生于新课程改革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已经变成了课堂的常态, 教师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来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 并让学生更自由地构建数学知识, 已经是一个常规选择.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分层教学在近期又纳入了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果展示策略

  很多时候, 教师尝试通过将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作用.如果说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及两者的结合上已经做得比较好的话, 那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可能就是学习成果的展示环节了.显然, 分层教学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 需要从分层的要求出发, 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各有侧重, 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笔者称这样的学习成果展示为“分层展示”.分层展示的内容是学习成果, 展示则需要多种方式作为支撑, 分层则显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强调不同层次学生在分层展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层展示的意义

  分层展示无疑是有意义的, 因为它回避了传统的学习成果展示时忽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不足, 也因为它尊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我们或许可以从具体的分层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更直接与具体的理解.

  示例:在新知学习中的分层展示.

  新知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建构新知识并纳入自身原有的认知体系, 同时要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 我通过射击运动员打靶的例子,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在同一个平面上, 一个圆可以将平面上的点分成哪些类别?这种分类结果又是否能够从数量的角度进行描述呢?

  这个时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展示, 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 学困生通常会用生活语言回答问题, 如“有的点在圆的里面, 有的点在圆的外面, 可能也有的点在圆的上面”, 而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可能说“一个圆可以将同一平面内的点分成三种情况:一是圆内, 一是圆外, 还有就是圆周上”, 而学优生往往会有量化意识, 他们会从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角度对问题作出回答, 如“当d<r时, 点在圆内;当d=r时, 点在圆周上;当d>r时, 点在圆外”.而让学优生面向全班学生展示的时候, 他们往往还会结合图形来描述, 这实际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对于这个分层展示的意义, 笔者认为可以作出的判断是: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 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情况, 而这对应着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 因为数学语言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展现思维的工具, 如果这个工具使用不顺手, 那他们只能借助于生活语言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而这显然并非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通过学生的分层展示, 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水平, 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型展示”尝试例析

  我们知道, 在传统的展示交流过程中, 合作学习中的展示交流环节存在“失真”“失效”“失序”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基于这样的情形提出了“学习型展示”的思路.学习型展示具有互动性、启发性、发展性、矫正性、全员性、效能性的特征, 学习型展示是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 其实质是展示的有效性, 其从展示的酝酿、过程的调控、结果的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组织和实施, 可以有效提高展示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 问题解决是表征学生数学知识构建水平与形成的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 也是数学教师最重视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借助于分层展示也可以让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情.

  例如, 在上面所举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例子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的问题:在△ABC中, ∠C=90°, BC=3, AC=4, 现以点B为圆心, 以BC为半径作⊙B.请确定点A和C, 以及线段AB的中点D与⊙B的位置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 分层展示的策略是从学困生层次向学优生层次逐步展示, 以循序渐进地显示出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困生在此问题解决中常常会如此展示:圆的半径是3, BC是半径, 那么C点应该就在圆上面;AB的长度不知道怎么算, 如果算出来就可以知道B点在圆的哪里……中等生则会借助勾股定理等算出三个点到B点的距离, 然后准确回答;通常只有学优生结合数形结合, 既计算也画图, 这样实际上具有更好的适切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应当根据不同学生展示的解题思路, 及时作出评价, 尤其是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过程可以安排在三个层次的学生展示完成之后, 教师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容易让中等生、学困生层次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不是空洞的, 而是有具体的事例, 尤其是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具体的学习环节支撑的.因而容易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直接且有效的指导作用.

  这样的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因而可以认为是“学习型展示”.大量事实证明, 通过这种学习型展示, 往往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取到最真实、最直接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呈现, 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也锤炼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 (哪怕是学困生, 他们在展示的时候也有尽可能地运用数学语言的意识) , 更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或优点, 进而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改变或巩固.

  三、初中数学分层展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挥

  分层展示的过程中, 尽管展示的学习成果是属于学生的, 但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尤其是当教师的评价是基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更应当认识到: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 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 分配学习任务, 控制教学进程, 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研究发现, 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从教学实践来看, 这样的目标达成, 显然离不开教师作用的科学、充分发挥.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展示方式, 尤其是寻找学生在展示 (表达) 时运用的语言、表达的意思 (有时候难免辞不达意) , 只要抓住了这一关键, 教师的评价通常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相关思考, 不当之处, 希望得到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永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教学通讯 (初等教育) , 2013 (3) .
  [2].周兵.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路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 2013 (25) .
  [3].陈文斌.学习型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3) .
  [4].朱宁波, 张萍.组织合作学习教师该做什么[J].人民教育, 2003 (9) .

原文出处:秦爱东.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研究[J].中学数学,2018(24):62-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