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网络媒体信息量大,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它将世界各国和地区连成一个整体,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和处理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拥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到来,网络已遍布整个大学校园,它成为继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之后的又一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
(一)网络使大学生活方便快捷 通过网络,大学生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报纸、杂志、电台以及图书馆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QQ、MSN、YY、UC、微信等,直接与人交流情感,即使不见面也能很好地沟通交流;还可以在网上浏览网页、网上教育、网上文化、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爱情等;另外,在网上还能随时收发消息,查看邮件、最新新闻、天气预报等。我们发现,电脑一旦连上了网,我们就如同走进了和现实生活一样的社会,无所不能。
(二)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模式 在网络还未出现之前,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比较单一,比如通过手机联系、互访见面、邮寄信件等。但随着网络媒体这一新生事物的产生,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有 e-mail、BBS 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站、QQ、MSN 等等。在这个新兴的媒体平台上,他们认识了许多人,扩大了交友圈,在网上与人交流可以畅所欲言,不必遮遮掩掩,也不会因自己说错话而被人嘲笑。通过网络,大学生能接触不同的社会圈子,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为未来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模式 在网络还未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前,人们主要依靠传统的商业模式到各大商场购买商品。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年轻一代大学生更是热衷于网上购物。因为网上购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足不出户就可以“逛商场”,不用考虑时间、天气变化等因素。网上商店可以 24 小时对客户开放,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课、学习,若是购物也只能是抽空出去逛逛,网店帮他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2)从订货、买货到货物上门不用本人亲自去,只需要买家下订单,商家发货,快递员直接送货上门,既省时又省力;(3)从网上的各大网站:淘宝、天猫、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等等可以获得最新、最全的海量信息,货比三家,从品种齐全、款式新颖的商品中选出市场上还未出售的紧俏商品;(4)通过支付宝等用网银的钱付款,比用现金付款更加安全可靠,可预防去商场购物遭遇抢劫或现金丢失;(5)网上商品节省了租门面、招聘销售人员、储存、保管货物等一大笔费用,成本比较低,所以与现实的商场相比,价格也比同类商品便宜很多。
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作为低消费群体,网上购物这种模式赢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二、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如此。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在数字化时代,它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网络侵蚀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浏览网站是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活动。但是互联网上的网站太多了,有的网站提倡暴力、仇恨、性别歧视;有的网站则纯粹就是色情变态网站。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浏览到这些网站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另外链接是不良网站接触大学生的一个主要渠道,这一点在某些个人主页上特别明显。网民做个人主页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吸引其他人的注意,让更多的人来访问、浏览自己的网站,为了吸引访问量,有的个人主页上链接着大量的色情淫秽网站。有相当数量的个人主页本身就是色情网站,或是国外赌博、暴力、恐怖网站的帮凶,他们通过这些不良网站吸引访问者而获利。由此可看出,当前网络暴力、色情信息和低俗内容泛滥,严重危害着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加强了西方强势文化的地位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工业化时代的遗产,这个世界的文化体系到处笼罩着厚重的“西方中心主义”迷雾。西方文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一直成为世界文化的“先导”和主流,在网络世界,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西方强势文化仍然有着稳固的地位。西方发达社会凭借其技术和经济优势,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中也取得了比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优势。在网络所及的范围内,西方文化的卫护者驾驶着战车横冲直撞,对不同于他们的异质文化横加鞭挞。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至少都要过英语四级,他们的外语水平普遍都比较高,一般的外文资料都能看懂。所以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迫使大学生接受着西方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在殖民地时代,西方社会曾经靠商品和武器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政治文化渗透;在网络时代,则靠强大的电子信息能够更方便地做到这一点。而今西方敌对势力出于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超越国界、畅通横行的作用,在网上建立了诸如“八九风波”、“西藏独立”、“中国人权”、“台湾走向”之类的网站或网页,或潜移默化,或增大信息量,或长流水不断线,每日每时发布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信息,以影响人们的视听,牵制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行为。
(三)网络游戏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网络游戏最吸引人的就是可以让你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在另一种环境下给你一个圆梦的机会,体味现实中不可能体验的生活。网络游戏就是这样一种将虚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产物,在虚幻的环境中却有着最真实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能够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网上游戏方式更直接、更强烈地给人这种满足感。网络游戏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游戏,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游戏非常不同。生活中的游戏比如桥牌,通常要 2-4 个人,面对面边打边聊天,大家一边进行智力比拼,一边还有思想沟通交流。网络游戏则不然,虽然也是和其他人一起玩这种游戏,但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疏离的游戏,随时开机,随时可玩,游戏重点在于游戏本身,几乎没有感情的交流。大学生很容易沉湎其中。青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地和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如果过度沉湎于网络游戏,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增强吸引力,网络游戏大都以暴力、杀戮、血腥味内容,很容易养成青少年的暴力倾向。这种暴力所引起的各种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
三、网络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提出的教育对策
一切色情、暴力和病态的内容最终都产生于人类本身,不是任何一种技术、也不是任何一种媒体,恰恰正是我们人类本身应当对充斥于网络上的所有不良和有害信息负责,作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网络媒体不应当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任何通过限制、诋毁网络来保护纯洁的思想都是极端错误的,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体这一任务迫在眉睫。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时代无疑是一个因科学进步而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时代,但是网络时代不是没有沼泽,不是没有忧虑。网络的负面影响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侵害,在世界各国曾引起过轩然大波。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2015 年 张慧芳:网络媒体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通过高校开设的“两课”对其进行引导,并对网络媒体进行法律规范、技术规范和舆论引导,建立网络文明,创造适合青年大学生成长的网络环境,自主开发、设计一些引人注目的绿色网站供学生们浏览。并坚决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侵蚀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客观、正确地对待网络媒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的放矢地利用它。
(二)建立高校网络教育工作队伍 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正在到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时代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尽其所能对大学生在生活上予以关爱、帮助,并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榜样示范作用等。在与大学生的接触中,逐渐得到他们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要以高校辅导员队伍为主体,构建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熟悉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教育工作队伍,并通过这支队伍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充分利用网络的有利资源,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避免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开设相关的网络伦理课程 高校应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网络伦理列为一门必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虽然许多高校已注意到网络伦理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几所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将网络伦理作为主要课程列在学生的课表中,忽视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为了解决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失范行为,高校应合理地做教学计划,将网络伦理单独作为一门公选课,像大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那样对学生进行授课,凡大学生必须接受网络伦理的熏陶。净化网络光靠大学生自律是不够的,更需要学校的他律,即利用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制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网站管理人员在校园网要有意识地屏蔽不利信息,教育学生要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络,不浏览不良内容。高校的教师、学生管理者都应当好学生的把关人,从而营造出一个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结语
21 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作为青年网民特别是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年龄较轻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媒体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其中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保护青年一代的安全,进一步清除网络世界的阴暗文化和负面影响,归根结底,要靠政府、教师、业界及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管理,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们更应加强媒体管理和环境监控,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对待网络,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自身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让网络发挥其积极影响,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一严峻问题需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学校教育引导、家庭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华 琪。 思想工作心谈[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钟 瑛。 网络传播伦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晏婷婷。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企业家天地, 2006(03): 58-60.
[4]尚碧波。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62-65.
[5]刘 晶, 王 伟。 网络时尚达人对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呛口小辣椒为例[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5(04): 106-108.
[6]李书琪。 网络与青少年[N]. 矽谷时报, 199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