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报道量,报道量的控制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对于一个事件,是只需很少的文字、短的节目长度来表现,还是需要较多的篇幅、较长的节目长度来加以展开?
对于一个典型,是通过多方面的、连续性或系列性报道来加以扩展,还是只需要简单地报道一次?
对于一项政策的某一侧面,是只需要一般地进行报道,还是需要以较多的节目长度和篇幅着重进行报道?
类似这些问题,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记者和编辑采写、摄录制,组织一项报道,在考虑报道内容的同时,总是要对报道分量的这种轻与重,新闻价值的大与小进行考虑和抉择。
在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新闻报道的质与量严重不统一的问题、不稳定问题,难以把握问题。
质与量相比,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东西。采写摄录和组织一个报道,首先要考虑的是报道的质,即报道的内容,包括报道的具体对象、报道思想等方面。
报道量是支撑质的必备要素。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中容易遇到量的不足问题,在量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谈不上质的提高。
报道量可以分为绝对报道量和相对报道量。任何报道都要占据一定的报道时间长度,计算这种报道时间长度的量,就是绝对报道量。如果一组节目由原来的每天十分钟增加到每天二十分钟,这就是绝对量的增加。相对报道量是一个报道或一类报道所占有的报道量在全部报道量中的比重。比如,每天新闻节目时间长度为 15分钟,民生类新闻长度占了 10 分钟,政务类及其他新闻占 5 分钟,那么民生类新闻的相对报道量是最高的。
二、怎样控制报道量,控制报道量的意义
采写、摄录制、编排一项报道、一组新闻,在确定报道的质,即报道内容的同时,对报道适量,包括绝对报道量、相对报道量进行适当的控制是完全必要的。控制报道量的意义我认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证新闻真实。新闻真实性,包含了双重含义,即新闻的“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也可以称为“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具体来说,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事实所做的真实反映。新闻的“总体真实”则是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新闻的“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具体真实”是基础,它对“总体真实”起制约作用,“总体真实”是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它对“具体真实”起指导作用。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在具体新闻报道中往往容易做到具体真实,原因是地域小、人口少,接触频繁情况熟悉。但是对总体真实或者说本质真实就不容易做到。比如,一般性的工作各单位各地区都在做,而且都是按照规定动作做,那么记者只报道了某一单位某一地区,而没有反映全局,给人的印象只是这个单位这个地区做了,别的单位地区没有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虽然单个案件的报道是真实的,但是总体上就不一定真实。因为由于没有报道本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发案率同比是上升还是下降,给受众的印象就是这个地区的社会治安形势不好。报道中总是报道发家致富的典型,时间一长给人的印象就是都富了,而没有富的人就有了拖后腿的感叹。要保证新闻报道的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对报道量必须调控。
2.满足受众需要。人们需要新闻报道,不仅有质的要求,而且也有量的要求。信息的不足和超载都不利于信息的平衡。因此,每一个媒体都应该找出适当的报道量来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事件,就是媒体应该加大报道量的方面。报道量的缺乏将会使受众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外界信息而困惑。报道量过大、芜杂,信息超载,受众也会因为缺少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而难以适从。
一个媒体设置总报道量的依据是当地信息量的数量和质量。不适应有两种情况:一是缺乏,致使受众关心的信息没有得到报道;二是超载,信息质量不高。
满足当地受众的需要,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当地受众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只有找准了,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断地进行调整,确定合适的报道量,才能满足受众需要,也才能办出媒体特色。
三、控制报道量的原则
1.适当原则。报道量的大与小应该根据报道内容的量、意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来决定。受众普遍关注、意义重大、内容丰富的报道,一般应有较多的报道量,反之就要少一些。正确贯彻适当原则,需要注意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来稿量与报道量的关系。二是社会现象的表现量与报道量的关系。
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就是以最少的报道量传播最多的信息量,要报短新闻,现场感强,解说词与画面配合相得益彰,声音画面表现力强。
3.满足受众原则。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来源的广泛,人们就有了强烈的选择性。这对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报道速度更快。二是报道内容角度更要新鲜,导语的写法上要适应新的要求,节目编排上要不断制造兴奋点,画面剪接注意避免视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