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与策略分析

来源:中国电视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1-14 共4667字

跨文化传播论文经典范文10篇之第三篇:新时代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与策略分析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纪录片应该实现跨文化传播,承担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的重任,推进中国优秀文化输出和对外交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国际视野; 语言翻译; 国际合作;

  当前,全球化给整个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同时促进了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自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这一软力量在国际社会竞争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因此跨文化传播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对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当今区域冲突不断加剧、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地球环境持续恶化等一系列世界难题上,国产纪录片也发挥着传播古老中国的智慧、解决矛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但中国纪录片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是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

传播

  一、新时代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曾提出,我们要把中国文化不可比拟的魅力向世人展现出来。纪录片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思想和展示人文关怀的重要工具,可以为弘扬中国文化所用,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阐述中国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1

  (一)塑造国家形象

  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宣传机构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做好对外宣传的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合作的重要因素,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将有助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政治经济合作。中国纪录片作为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对于树立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责任。

  (二)传播中国文化

  文化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是国家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因而,纪录片可以通过其跨文化属性,从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特定的题材,通过对历史的宏观叙事,让人们发掘这些历史片段对于当下的精神价值。2纪录片以其特殊的跨文化传播途径,向外国展示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国五千年不间断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纪录片具有文化纪实特性,在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担负着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是我们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互联互通,联系空前紧密,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未曾出现过的新现象、新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例如"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虽然这些治国理政的智慧产生在中国古代社会,但是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共性,这些共性就是几千来中国人民积累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当下,在世界格局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赞同和支持。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联合国作用",3显示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进步性和正确性。

  在新时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在丰富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中,治国理政思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提供丰富且有益的借鉴。

  二、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中国纪录片不仅要在技术制作、传播方式上开拓国际视野,还要重视中国纪录片的题材选择、语言翻译以及和国际制作机构合作等,以实现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优秀的中国纪录片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各国全面地了解中国。

  (一)题材选择具有国际视野

  近年来,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本草中国》《本草中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等纪录片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题材的中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社会认可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应该认识到,中国纪录片整体上还存在题材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国际化、未能充分反映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气象等问题。换言之,中国纪录片要获得成功的跨文化传播,还需要在诸多方面提升和创新。当中国纪录片向全世界讲述中国人的历史与现实、冲动与热望时,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在跨文化传播层面,中国纪录片还不完全具备国际性视野。

  国际视野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这也是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制作机构拍摄的纪录片获得国际范围内认可的重要原因。纪录片必须既有地方性,又有全球普遍特色,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纪录片选题缺乏国际性,往往局限于热衷展示我们所热衷表现的问题和内容,而得不到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认可。4简而言之,中国纪录片要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共鸣,应该从看似平常处选取题材,以题材内容的原始形态的素材来构建纪录片,表现一些独有的生活话内容,从而向受众传达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5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选择了兼具独特性和共通性的美食题材,让世界通过丰富的烹饪美食了解中国,然后再延伸到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伦理与自然,充分体现了选题的国际化视野。这样的对话过程,能使观众更真切地领悟到更多的中国生活哲理。这些具有世界普遍性的纪录片题材,为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在题材的选取上具有国际化视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语言翻译打破传播接受障碍

  关于国外受众对中国纪录片的接受度,有学长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英国大学校园观众,调查研究表明:纪录片的翻译问题是影响海外观众接受中国纪录片最主要的因素。6特别是译者往往忽视中国纪录片解说词的文本特点和原则,影视作品的语言具有聆听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等特点,7而正是这些特点增加了纪录片解说词翻译的难度。此外,中国纪录片的解说词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专有概念,这本身就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若不能对这些文化因素做到恰到好处的处理,会使译语观众在理解上产生困难,从而影响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解说词的翻译是解决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解说词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中国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文化概念,译文不能简单地迎合受众,因为这些内容对传播中华文化极为重要,相关翻译要控制在受众认同的范围内。

  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主食的故事》在描述牛肉拉面时用了五个典型的汉语四字格:"汤汁清爽、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黄亮。"如果按照汉语形式直译,显然不符合外国受众的阅读习惯,进而难以被目标受众较好地接受,但创作团队将该句译为:clear soup,clean white turnips,brilliant red chili oil,green parsley and yellow noodles,则既保留了中国特色美食独具的魅力,也符合英文的行文特点,易于被受众接受。

  中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应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在纪录片翻译实践中,译者须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加工处理使译文符合传播受众的语言习惯,特别是一些可能增加受众理解负担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比如将中国的一些文化专有名词译成更易引发西方人联想的形式,如CCTV-9民俗纪录片将"七夕节"译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将"月下老人"译为"Chinese Cupid",将"西施"译作"Chinese Cleopatra".8通过文化类比和"归化",使译文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另外,中国纪录片对外翻译的语种有待进一步增加,而这需要培养相关的翻译人才,此外,中外译者合作也不失为解决中国纪录片翻译难题的有效路径。

  (三)加强国际合作

  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之所以不能满足国际需求,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传播,主要原因是题材过于单一,而且中国纪录片的整体制作水平和策划水平达不到国际认可标准。9还有学者认为,国际上一般多是采用中方拍摄的素材,对这些素材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进行传播,而不会使用完全由中方制作的纪录片原片。另外,在一些准备策划制作的中国纪录片项目中,外方机构也一般会坚持己方制作人员参与到项目的核心团队中,因为外方认为国外观众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理解那些由中方独立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内容,这就要求中国纪录片在题材、拍摄制作方式和叙事策略上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10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纪录片的制作方式,以提升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目前,中国在纪录片制作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要实现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一个有力渠道就是与国外制作机构合作。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纪录片制作机构开展合作,学习其纪录片制作理念和跨文化传播模式,在合作中不断地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中国纪录片的拍摄质量和跨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只有注重"借力发力",借鉴国际纪录片机构成熟的纪录片制作和传播模式,与国际纪录片市场打通,才能实现中国纪录片跨文化的有效传播。11

  例如,2004年中央和BBC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美丽中国》,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国内外均获得巨大的成功;由五洲传播中心、探索亚太电视网和Meridian Line Films联合制作的《***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China:Time of Xi),中英合拍的自然纪录电影《地球:神奇的一天》等,都让世界看到,中国也有能力拍摄能够跨文化传播的优秀纪录片。

  与国际权威纪录片机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在纪录片中展示我国更为真实的面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培养出自己的优秀纪录片人才,进而提高纪录片跨文化传播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进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形象需要一个有力的宣传渠道,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中国纪录片肩负着宣传中国文化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同时在全球治理上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因此,中国纪录片需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遵循跨文化传播原则和规律,注重题材选取和制作的国际性视野、重视纪录片语言的翻译工作,并在培养我国自己的纪录片人方面注重加强与国际上优秀的纪录片机构合作,从各个方面提升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能力。

  注释
  1罗锋:《2014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回顾与检视》,《中国电视》2015年第3期。
  2韩飞等:《2018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透视》,《电视研究》2019年第3期。
  3https://www.fmprc.gov.cn/web/zwbd_673032/wshd_673034/t1492151.shtml.
  4程春丽:《略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策略》,《电视研究》2003年第2期。
  5朱羽君、殷乐:《文化品质:电视纪录片-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六》,《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6王庆福等:《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的翻译问题-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外传播》2017年第1期。
  7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中国翻译》2000年第1期。
  8邱敏等:《"文化走出去"之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研究》,《电影评介》2019年第2期。
  9史耕山等:《目的论视域中CCTV-9民俗纪录片翻译的文化解读》,《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0韩梅:《论中国纪录片解说在全球化传播中的美学建构》,《中国电视》2019年第2期。
  11何苏六等:《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5期。

点击查看>>跨文化传播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吉林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学会
原文出处:彭又新.新时期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探析[J].中国电视,2019(12):105-1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