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障碍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4 共4643字

  社会工作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已经一百多年.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推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出现.中国自上世纪90 年代率先从上海开始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诞生了第一批职业社工人.纵观近20年来的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梳理与反思当下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困境,有助于更好改善与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发挥更大调节与稳定社会的功能.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

  (一)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需求存在差距

  社会工作组织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组织基础,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岗位提供的数量与质量.目前我国各地区出现的社会工作组织大部分属于自发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还有一部分是已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自办机构,从最初的校办学生实训基地依托学校人才与科研资源逐渐发展为特色型服务机构,这两类机构成为目前容纳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单位.从全国目前已有的社会工作机构分布情况来看,各级别城市中已有的社工机构主要向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集中,仍无法匹配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对于聚集更多真正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组织仍处于新生事物状态,缺乏政府的倡导与支持必然造成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推行缓慢、阻碍重重的尴尬局面.

  (二)社会工作职业体系仍需继续完善

  我国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定工作,标志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起点.2004年 6 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将社会工作者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职业认定政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保障,但社会工作职业体系不仅仅止于职业资格认定.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缺乏统一规范、职业继续教育未被重视、督导机制缺乏制度化保障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表明现阶段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在规范性、完善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成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障碍之一.

  (三)社会大环境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低认同感弱化了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

  社会工作职业在西方国家已形成同医生、律师齐名的社会认同感和美誉度.在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争取和帮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证体系中的诸多领域参与,使得社工职业的社会担当及推动社会制度改进的方方面面工作开展与努力获得了社会民众的肯定和强烈支持",有问题找社工"成为最佳的职业认同感写照.同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还有利于当事人获得更多社会威望,以香港为例,很多议员参政是以社工职业身份进入政界.[1]

  在充分发挥其社会大视角的参政意识与制度推动功能均得到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社会工作身份为其吸引民众支持、获得胜出增加了筹码.与之相比较,目前大陆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仍有待提高,其中一方面原因与社会工作机构与就业岗位多集中于国内大中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有关;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仍局限在点的层次,社会工作者难以真正走出去、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念影响和改变社会大环境,因此难以形成较大的职业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四)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正相关的关系.鉴于长期遗留下来的社会变迁问题,上世纪 90年代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初期,很多其他行业或岗位的政府工作人员转入了新兴的社会工作行业,成为我国第一批专职社会工作者.虽然边学边干的工作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这类从业人员对业务逐渐了解、上手,社会工作专业素养教育的缺乏成为个人社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专业的助人工作,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两部分,专业的助人技巧与手法和职业价值观,显然后者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分量更重.从目前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来看,经过系统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与严格训练的专业社工人,与非社工专业从业人士在服务实践过程中,因对社会工作助人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的差异,导致每一次的助人工作技巧或手法(设计)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国内研究者对国内三家着名网站一个月内的社会工作招聘信息分析发现,招聘单位对岗位人才专业资质控制较差,缺少对专业背景、学历和实务经验等专业资质要求,用人方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招聘中的职业能力与资格审查不严现象也造成了社会工作职业化无法回避的困难.[2]

  美国社工入行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本科学位,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在册的社工中 39 岁以下的社工占总数的一半以上,60%以上拥有社会工作本科学位.[3]以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体教育水平来看,与香港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高学历、年轻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大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资质要求不高、职业素养缺乏等特点.

  (五)从业人员待遇普遍较低与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并存

  以往学者对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和困境的讨论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宏观取向或制度建设取向,较少深入到人或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从微观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能更深化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意义.[4]社会工作者整体薪酬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通过薪酬竞争优势引进优秀人才为社会工作服务,更难以维系现有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从社会工作者职业定位在与人相关的职业,决定了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仅与其他行业同样需要专业技巧支持的职业,更有别于其他职业的是工作过程需要投入更多情感与精力,如果在工作中长期不能得到足够的心理或物质回报,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出现职业枯竭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最终选择离开社会工作岗位或被其他岗位所吸引,这也是社会工作者流失的主要问题所在.[5]

  (六)社工专业人才教育未能匹配行业发展需求

  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专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需求仍处于人才紧张状态.201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20 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 300 万人.[6]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阶段仍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来源,如此大量的社会工作人才需求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社会工作在我国出现伊始,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齐头并行,必然存在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和行业实践缺乏根本性短板.教师队伍缺乏一线实务与实践经验、课程建设与岗位要求脱节、学生实习实践流于形式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现状,成为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关键点.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

  (一)加强社会孵化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能力

  政府的积极扶持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力助推器.以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政府通过各种实际形式积极倡导与推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形成了广州地区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在广州市区全部街道均设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东莞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点已辐射到村镇一级,为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社会稳定环境的保证.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地方支持、保障制度先行等举措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地区各类社会工作组织的快速优质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工作者的稳定就业提供了客观条件,已成为各地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近年来大量的公益众筹项目招标会议和推广会在珠三角地区召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地区的社会工作领域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梯度的拓展与深化.

  (二)不断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

  目前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是社会工作队伍职业化的起点,而非终点.目前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助人技能与理念评判目前仍是通过学历、职业资格获取为门槛.督导机制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的确立是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结合中国本土化进程的特点,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模式和社会工作督导机制将成为下一阶段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热点.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过程也可以引入社会工作各级协会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协会的监督和发展规划职能,对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及专业实践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管也是未来职业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发展道路.

  (三)利用社会舆论导向,提升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

  社会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人文土壤的孕育,香港社工常以"受人尊敬、有成就感、有潜力、有挑战性"来描述自己的工作.[3]社会各界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社会工作推动地区文明化进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加大社会舆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社会与政府借助媒体舆论的宣传力量,影响和引导民众了解社会工作、走近社工,可以让社会工作不再陌生,走近民众生活成为不能缺少的熟人.社会工作发达的大中城市也需依托城市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充分开发社会工作宣传公益广告、典型事例以及宣传活动等形式的宣传,将社会工作作为城市文明进步品牌推向社会.社会工作的推广与认同感有赖于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效性与广泛性,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中经过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与努力,社区居民对社工及社会工作服务在的认同感呈现出逐年快速提升趋势.

  (四)加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加强从个人和机构组织两方面入手,对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就业时应严格按照执照上岗,确保社工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而对于用人单位的社工机构或组织,也应在工作评估制度中加入聘用人员是否执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查制度,并作为机构或组织评估成绩的重要衡量标准.此外,对现在岗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岗位培训和考核管理,也是有效提升社工队伍素养的切实举措.

  (五)立法保障社会工作人员待遇标准

  在香港,社会工作者属于高薪酬职业,同时政府直接聘用的高级社工提供公务员同等待遇,优厚的薪酬待遇是留住优质社会工作人才的主要手段,工作稳定、时长稳定、收入稳定也是社会工作吸纳年轻人加入社工队伍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低、岗位转换频繁成为行业人才流失的主要障碍.职业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就业者的生活物质需求,对于高度依赖精神投入的职业,提供丰厚的薪酬福利与精神奖励并重才能激发和维持从业者的工作热情.此外,对社会工作职业不同层级岗位的晋升条件与年限要求、薪酬标准、福利待遇等也应获得立法系统的重视,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降低流失率和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六)社工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

  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要保证.近 5年来,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调整与升级,对社工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社会工作属于实践性强的专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工作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校学习期间是学生身份转为社工职业人的关键时期,其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均有赖于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设计.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可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价值理念的平衡发展为出发点,制定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堂内外的实务实践课程.为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一方面紧跟行业升级及时调整学生在校专业教育训练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社会工作的特点与需求,超前地抓好学生职前培训发展课程.此外,增进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双向深入的在职人才深造学习与就业人员再培训环节实现,使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担当起充分发挥其职业人才培养基地重任.

  参考文献
  
  [1]何爱民.从香港的社工模式看内地社工的职业化[J].2007(2):15-19.
  [2]安秋玲.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5(3):74-95.
  [3]彭秀良.探秘香港社会工作者:有成就感的工作吸引年轻人[N].人民日报,2012-4-20(4).
  [4]彭善民.近十年来大陆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J].社会工作,2009(1):4-8.
  [5]李学会.为何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高---职业场域视角下的解读[J].社会工作,2014(4):50-57.
  [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刊登[J].四川劳动保障,2010(8):36-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