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城市基层自治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任,社区发展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城市的外部风貌、内在品味等。社区建设的重担由社区工作者担负,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影响着社区工作水平的质量,因此,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扎实、热心为民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区工作者内涵解析
社区工作者是在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实际工作中的社区工作者指哪些人员并不确定,有的称 “社会工作者”,有的称 “社区工作者”、“社区专职人员”等等。有学者认为: “社区工作者是以社区及居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 “以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的社会工作人员”[1]。
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为,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受雇于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的社会福利机构,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社区居民,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具有社会工作执业执照; 二是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 三是受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约束;四是应为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五是以社会工作为一种职业生涯[2]。
本文中社区工作者指狭义的社区工作者,包含两部分人: 一是在社区中从事特定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居委会成员以及社区性公共服务机构 ( 如社区服务中心等) 的专职工作人员,二是由一些非营利组织派出到社区开展社会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3]。
二、北京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分析
在社区建设起始阶段,社区工作者是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为主,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的进步及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除包括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成员在内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外,越来越多的社区从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社区民间组织及来自科研单位、高校的社区理论工作者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扩充了社区工作者队伍。
据统计,2012 年底,北京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 6244 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204 个,社区服务站点 6040 个。社区从业人员 31921 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 9751 个,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11169 个,社区服务机构建筑面积共计141. 3 万平方米,全市共有社区居委会 2816 个,村委会 3940 个。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633 人,全年选派 100 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全市注册社区志愿者已达 91 万余人。其中,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成绩较为凸出的是东城区、通州区、石景山区和顺义区。
东城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达到了 2816 人,年龄在 40 岁及以下的社区工作者达到了 1653 人,占总数的 58. 7%,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达到了 2231 人,占总数的 79. 23%,社区工作者中的专职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了 2293 人,占总数的 81. 43%,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达到 372 人。通州区共有社区工作者 631 人,其中党员 327 人,总人数的 52%。研究生学历的 21 人,占总人数的 4%; 本科学历的 285 人,占总人数的 45%; 大专学历的 204 人,占总人数的 32%。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 35. 7 岁,其中 30 岁以下的 241 人,占总人数的 38%; 31 -50 岁的 356 人,占总数的 57% 。石景山区 139个社区共有社区工作者 1291 人,女性占 82%,党团员占 51%,大专及以上占 71%,平均年龄40 岁,就业人员 1091 人,占 84% ; 离退休人员 200 人,占 16%。历次公开招考人员 698 人,占 54%; 持有国家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 163 人。顺义区共有专职社区工作者 1079 人,包括,社区党组织 281 人,社区居委会 608 人,社区服务站 471 人,社区党组织和服务站交叉任职率达到 100%[4]。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京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部分区县的社区工作者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有利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社区工作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平均年龄有了较大幅度降低,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受教育程度呈现上升态势,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然而,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与北京的实际发展所需还存在一定差距,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三、北京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 一) 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走访调查以及网络调查发现,北京市现有的社区工作者年龄结构、文化水平、观念素质等方面与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各街道对社区工作者招聘,均通过层层选拔,但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大学毕业生仍较稀缺。缺乏具有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化服务、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的人才。
调研发现,社区工作者女性占比例较高,多数从业者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离退休职工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职业化与专业化培训相对较少,此项工作主要由各个街道负责,而街道承担这项专业的系统工程有一定难度,缺乏必需的软硬件资源。各街道系统需要与周边高校进行沟通,利用高校优势的专业教师与先进的教学设备,双方合作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整体提升街道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
( 二) 社区工作推进难度大
社区工作者从事的工作是城市最基层的工作,具体包括社会性组织、管理、服务等方面,需要与社区居民直接接触,同社区内的各种经营者、社会组织、教育机构打交道,常常会遇到各种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热情不高。课题组分别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管辖内的两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其中,北京科技大学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推出老旧住宅楼粉刷工程,并派专门的保洁人员定时来清扫楼道,然而,物业保洁员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楼内居民几乎不参与文明社区的建设活动,这给文明社区建设活动的推进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展春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因办公条件简陋,床位、药房等配备不足,不能满足社区患者的需求,因而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工作推进存在重重阻碍。
( 三) 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
近年来,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逐年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一些工作仍是有付出没有回报,社区工作者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这导致了高素质人才很难被吸引到社区来工作,从社区的长期发展来看,不利于社区工作者人才储备,社区工作者没有动力自我提升学习,不利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发展。
( 四) 社区工作者工作负荷重
在以政府主导的社区领导与管理体制下,社区工作者担负着来自上级党委和政府部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大部分时间都是完成这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思考和解决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每年上级部门来检查的工作很多,涉及到环境卫生、绿化率、文明社区建设、普法宣传、医疗、综合治安,党建、下岗职工再就业、外来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工作负荷较重。
四、北京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策
为促进北京城市社区的发展,需加强社区物质基础建设的同时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因此,应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 一) 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不断推进社区工作者的继续教育与再培训工作。加大与本市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力度,深化“小社区、大总管”培训平台,依托党校、高校、科研机构等力量,规范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 引进先进的培训教育理念,注重新时期社区服务工作能力提升的培训,加大社区工作者外出学习机会,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在政策性倾斜,使社区工作者有机会参加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称考试,从而提高持证上岗率,具备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与技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难点与问题[5]。
( 二) 理顺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关系
社区是城市基层居民的生活归属,是城市居民自治性社会组织形式。自治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不要直接插手社区中的具体工作事务,而是把具体的事务交给社区组织自行管理。政府管理机关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做到简政,减少社区组织不需要承担的各种行政负担,使社区工作者有精力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难点焦点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同时,及时实现政府对社区服务方式的转变,凡属于社区范围内应该由政府部门办理和解决的有关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一律简化办事程序,形成多方联动机制,或者把相关的权利下放到社区来办理。,给社区工作者创造轻松活跃的办公环境。
( 三) 增强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制度,调动积极性
1. 工作激励
努力构建社区工作者发展平台,吸引业务能力强,整体素养高的优秀人才纳入街道系统后备干部,对于在社区工作并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管理干部,符合条件的由区政府组织人事部门优先使用,并择优提拔等进行物质奖励,制定相关规定,对社区工作者报考本市的研究生或公务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2. 待遇激励
为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稳定并充满工作热情的社区工作者,从根本上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是关键。市委市政府需慎重考虑,城市发展的根本是社区的发展,社区的发展靠的是社区工作者的努力,只有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有意愿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政府需加大财政拨款,通过调整现有社区居委会设置规模,整体规划社区工作具体内容及人员分工,减轻社区工作者行政事务性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时效性,对于持证上岗的社区工作者,根据初、中、高不同职称,给予不同的岗位津贴。
3. 绩效激励
各行各业都有考核标准,社区工作者也不例外。社区工作者服务的是社区居民,居民的满意是考核的标准,建立一套激励奖惩考核办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从政治素养、业务素养等方面开展全面考核,对于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淘汰出局。通过年终表彰先进社区工作者,树立典型社区工作者形象,让居民感觉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 四) 合理定位社区工作内容
社区承担着上级部门下达的过多的行政事务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与社区自治之间存在着矛盾。社区是最基层的城市建设的组织部门,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等职能部门应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形式检查,减少对社区工作的干预,减少社区工作行政色彩。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组织起的是指导与监督作用,更多的公益性、社会性的职能则应由社区承担,真正做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发展路径。因此,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尤其是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建设一支队伍优良的社区工作者,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长期工程,政府部门必须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保护,使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让更多的人认识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存在并认可他们,是全面建设和谐社区与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于雷,史铁尔.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5
[2]徐永祥,社区工作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0 - 151
[3]唐斌尧,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 9) ,84 -86
[4]数据来源北京市民政信息网[5]麻卉,大连市金州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13,30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