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加强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的几点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04 共6368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农民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正在发生改变,他们的文化技术及人力资本、婚恋与家庭生活、健康与精神生活、 子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正在逐渐突出。

  农民工婚姻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经济利益、公民权益、政治权利、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农民工婚姻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力量或通过单一政策措施而达到目的, 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共同构建解决农民工婚姻问题的社会支持系统,而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当前,我国在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中以综合性服务为主, 专门针对农民工婚姻服务的项目不多;以活动式服务为主,专业化服务不足;以项目式服务为主,常规性服务不足;零散性服务较多、系统性较差;以主动式服务为主,缺少群体认同感。 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大力宣传社会工作,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

  根据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的“文化滞后”理论,在社会变迁中,社会观念、社会价值和意识变迁是最为滞后的。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呈现“政府包揽”的局面, 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农民工对社会工作缺乏了解,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宣传、动员,普及社会工作知识,通过进入实体社区进行义务工作等产生实际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门职业的认同,激发大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兴趣,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一是要大力普及社会工作基本知识与理论,突出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各方面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认同;二是创新宣传方法。 针对农民工群体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可以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通过编排节目或者影像资料的方式,组织有时间的农民工观看。

  这样既可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也能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达知识,易于了解。三是重点宣传和报道通过做好社会工作解决农民工婚姻问题的典型案例, 不断开阔人们的视野。 只有社会各方面真正确立起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才能进一步转变人们传统的观念,才能形成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确立明确的服务目标,关注农民工多方位的需求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人们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家庭出现问题时,他(她)会主动寻求值得信任的公共服务机构和社区的帮助。 社工在服务农民工的过程中主要充当倾听者、咨询者、协调者、支持者以及宣传者的角色,通过平等对待、主动服务、强调关注农民工多方位的需求与全面发展, 主动帮助他们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发掘和聚合社会资源,为农民工提供婚姻教育、婚姻家庭咨询、个人或家庭提供家务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支持, 有效增强农民工的安全感、 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工作者面向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通过恋爱婚姻辅导帮助农民工解决婚恋问题, 注重培养正确的婚恋观,通过各种形式促进 80 后、90 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交往,扩大 80 后、90 后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范围、择偶途径,帮助他们疏导因恋爱婚姻不顺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二是关注农民工家庭,进行各种预防性的社会工作干预。 进行双方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教育, 进行双方和谐健康夫妻关系的教育,进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三是对出现家庭问题的农民工,提供专业辅导,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家庭问题。可以针对各种家庭开设有关夫妻关系、性关系、家政以及家庭的教育与培训,向家庭传授现代生活观念,增强家庭自我调节功能。 实行家庭心理辅导,这种咨询服务的形式有热线电话、个案面询、团体及家庭治疗等等。 四是对农村留守妇女、女性农民工、特别是一些特殊服务行业女性农民工的服务,包括一些在城市中从事地下色情的农村青年女性等双重弱势群体开展女性的婚恋专项教育,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等;建立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关怀她们的处境,尤其是要关心她们的健康问题,给她们提供自我健康保护的教育培训等,尤其是要从防止艾滋病等性疾病传播的角度对农民工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意识教育;着力建设维权平台,加强对该群体婚恋生活中的法律援助,进一步畅通维权“绿色通道”。 五是社会工作者应该重视农民工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健康问题,以科学的和关怀的态度来对待农民工性需要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性道德和性健康教育, 使农民工树立科学文明的性观念。 六是为家庭迁移型中的夫妻二人在城市中工作不携带孩子和其他亲人中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服务提供家庭生活服务,诸如钟点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医疗上门服务、保姆服务、社区居民会服务点等等。

  三、巧用多种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民工化解婚姻危机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的方法主要有: 家庭个案工作法、家庭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家庭治疗等。

  家庭个案工作法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对农民工个别辅导,解决农民工个人婚姻家庭问题,主要是针对当事人的心理辅导和为当事人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 一方面, 针对夫妻婚后出现矛盾的家庭,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婚姻中男女双方对对方的看法,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帮助案主认识目前家庭处于何种阶段,找出症结所在,调整对婚姻的认知和期望,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合理分配家庭角色,减少婚外恋现象和家庭暴力。 另一方面, 针对夫妻婚姻走向完全破裂的家庭,社会工作者要鼓励离婚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树立恢复家庭秩序的信心,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告知离婚具有的正面效应,帮助离婚者重新面对生活,或者选择更合适的配偶,组建新的家庭。

  家庭小组工作法,又称为团体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助人工作方法,通过构建各种团体,在其他系统的帮助下,解决家庭问题,主要由组织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各种家庭定期开展有关夫妻关系、性关系、家庭教育等培训,倡导男女平等观念,传授现代家庭生活方式,增强家庭功能;各组员之间在小组工作者的引导下,开展小组活动,共享婚姻家庭经验,缓解家庭紧张。 由于小组工作中的成员经历大多相似,近距离接触更能为他们彼此提供心理慰藉,更容易产生共鸣,在与其他组员的接触中,提高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独立解决婚姻问题。 在小组经验分享中, 还可以彼此分享与配偶的关系处理经验、育儿经验、与其他家庭成员交流的经验,促成成员间互助合作,缓解家庭紧张。

  婚姻危机的产生不仅与家庭内部的矛盾有关, 还受到社区环境和社区氛围的影响。 社区工作法是社会工作者按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展开工作,一是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引导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活动,例如小型运动会、亲子游戏、书法比赛等,让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满足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提高居民兴趣,让家庭成员共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增强家庭凝聚力,丰富婚姻家庭生活,从而提高婚姻的稳定性和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二是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通过演讲、实例讲解、传单等形式,宣传新的婚姻观念,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减轻背负在婚姻危机中男女性身上的舆论和文化压力,积极改善不利于婚姻家庭生活正常发展的不良因素, 为应对婚姻危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树立社区优秀家庭典范。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优秀家庭 ”评选活动 ,让居民参与其中 ,对认为是 “优秀家庭”的进行投票,评选标准要考虑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家庭气氛等多个方面,采用流动小红旗方式,对评选出来的家庭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居民获得满足感。 同时,居民作为社区的一员,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正确处理好家庭危机,构建和谐社区,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釆用社会工作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会涉及家庭治疗的方法。家庭治疗法是将个人的问题同整个家庭加以联系,依靠家庭的力量来解决个人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家庭治疗是 80 年代以后出现的。婚姻家庭治疗是一种家庭心理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采用心理治疗理论对夫妻双方进行协调,消除夫妻间的隔阂和误会,改善夫妻关系,主要解决双方对问题的应对方式, 而不是解决问题。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家庭治疗流派。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治疗过程有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接触期。 第二阶段:脱变期。 第三阶段:巩固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心理治疗过程, 它的治疗重点放在家庭结构和关系的调整上,这种方法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注重个人内在和谐、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社会和谐。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中心思想是“沟通过程”。

  家庭成员往往会因为模糊不清的信息传递方式, 造成互相的猜疑, 由于不善于澄清问题, 使家庭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已出现许多问题,一旦被激发,很容易产生家庭危机。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萨提亚提出了如沟通游戏、模拟家庭会议、 家庭重塑和家庭雕塑等治疗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这些模式,将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采用间接隐蔽的方法,消除不配合和抗拒情绪,观察成员行为,从而推断其内在心理状态,帮助当事人分析婚姻问题的根源,加强成员交流,减少婚姻危机。 萨提亚创造了许多核心技巧,如融合了冰山原理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四、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不是一种慈善式活动, 它是整个社会分工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应由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的一项事业和一种职业, 人才资源是社会工作的永恒资源。 当前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缺乏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 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 一是要根据区域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开发规划,对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规模、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做出明确的要求,使社会工作人才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要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通过高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工作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形成了学士、硕士(以专业硕士为主)、博士三个梯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构建起多元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开发体系。 既要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本地人才总体规划中,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包括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多元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采取多种形式, 开办或长或短的社工专业培训班,对正在从事社会工作的行政人员和志愿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较好地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开展专业服务。 四是建立社会工作者考核机制。 应尽快完善对社工的业务跟进、 培训学习、 考核评估等制度建设,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五、完善社会工作模式,实现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常态化

  社会工作模式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作方法。 在西方国家,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西方社会工作模式具有主体多元、对象明确、机制合理、过程科学、专业性强等特点。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众多发展模式。 如以城市社会工作为主的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包括盐田模式)以及以农村社会工作为主的湖南湘西模式、江西万载模式、云南平寨模式等。 农民工是虽然户籍在农村,但农民工工作、生活的地方主要在城市,因此城市社会工作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起源于西方,已经有八、九十年的历史。 上海和深圳等地探索创建的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的机制,是中国社会工作模式转型过程中在运作机制上的有益尝试和创新。 政府将服务职责通过财政付费购买方式分派给民间组织和专业团体,购买服务的费用包括社工工资薪酬以及社工机构培训、 管理和运行成本,财政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财政资金投入, 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购买力度, 特别是地方财政成为承担这部分经费的主体。 通过这些组织向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在这些组织实施服务的过程中和完成后, 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判断其是否准确、及时有效地完成了任务,“政府购买服务的核心是实行投入招标、作业竞争、利益互动”。评估的结果一般要作为民间组织是否具有承办社会服务项目的资质,并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决定明年是否继续购买以及购买的额度。

  企业是许多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场所, 因此企业社会工作应该是服务农民工的重要方面。 企业出资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企业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出钱,机构提供服务。 一种情况是购买岗位,即企业出钱,机构向企业派驻社工,但其招聘、培训、督导、管理等均在机构。 社工的工作岗位在企业, 其主要工作是为该企业的员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直接为员工提供诸如心理辅导、危机处置、教育培训、员工协助方案、工余时间方案、维权与充权等服务,协助员工解决各种个人及家庭问题并注意改善工作环境。 另一种情况是购买项目,即企业付费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项目运作的形式为其员工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如针对农民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为他们提供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促进农民工的自身心理调适,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并帮助其增强对社会和生活的信心及在城市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农民工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农民工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网络。 除上述两种基本的推进模式外,我国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还可采取 “校企联合”、“社会捐助”等多种推进模式。 “校企联合”模式是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联合开展面向农民工的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捐助”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社会捐助的形式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免费服务,其实施主体是非政府机构,实施方式主要采取项目社工的方式, 经费主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捐助或自行筹款。

  这两种方式在我国已有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充。

  政府购买服务作为一种福利供给, 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 非营利社工服务机构不仅成为政府与社工之间的中介,而且为社工提供经验交流、专业技术提升的平台,是培育社工成长的摇篮。 在 2007 年7 月,深圳首家非营利社工服务机构成立后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就增加到 30 多家,各个机构根据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军休、优抚、低保、妇儿等需求,提供机构最专业的社工服务;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社工工作的推进, 各个机构在着力进行社工项目开发,如民间机构养老服务、孤残寄养儿童社工服务、家庭防暴服务等。 培育符合条件的社工机构是建立社工制度的关键,政府鼓励社工机构之间公平竞争,在 2009年 5 月进行的深圳市社工岗位统一采购中, 有 7 家社工机构没有竞到标,有 3 家机构在竞标中失去原有的岗位。

  有效的竞争机制使深圳社工服务机构总体上保持了积极的进取精神,活力明显。到 2009 年底,深圳市民间社工机构发展到 38 家, 深圳社工岗位总数已增至 820 余名,服务领域延伸到家庭社区、心理健康、企业等新的领域。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 要借鉴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通则,紧密结合农民工实际,社会工作模式要逐步从单一政府主体转向包括民间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 形成政府、社工、NGO、民众共同参与的局面,逐步扩大社会工作的覆盖对象,形成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运作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城市居民、农民工自身等多元主体的家庭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版社,2007.
  [3]刘 晓玲.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0,(6).
  [4]徐麟.上海着力打造社会工作发展格局[J].社会福利,2007,(1).
  [5]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

相关标签:爱情与婚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