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甘肃地区社会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调查分析

来源:科教导刊(中旬刊) 作者:周哲远;刘皓青;廖德标
发布于:2017-06-27 共3928字

  摘 要 本文以甘肃省社会工作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三个个维度分析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受到了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归属三个方面的影响。本文提供一些有关提高甘肃社会工作者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于甘肃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职业认同 建议对策。
  
  0 引言

      2010 年 6 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在发展目标中提出了要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 2015 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 200 万人。到 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 300 万人。”
  
  但是在社会工作朝气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却面临社会工作者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却不高、社会认可度低、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甘肃省现阶段面临着制度化的缺失、民众、社会服务组织、政府服务机构缺乏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社会工作人才的加速流失等严峻问题。是否社会工作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掩盖了社会工作者本身的发展跟不上脚步的问题?沈黎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面临工作压力的独特性,使社会工作者自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我国社会工作先行的城市已经发现社工职业倦怠加剧的状况”.①

      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甘肃省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今后的社工队伍建设起到了示警作用。探索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有关影响因素,对甘肃社会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文献研究贯穿本次研究的始终,尤其是在确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三个维度给了本研究明确的指导。访谈对象是四名来自不同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访谈是为了对问卷中所体现的职业认同的三个维度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度的挖掘,为撰写研究结论提供更丰满的素材。使用的问卷工具是自编的《甘肃省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的调查问卷》,本问卷的编制根据自我认同理论并且参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②和《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③中对于职业认同构成维度的研究进行设计的。该问卷共 41 项,包括基本信息、职业认同问题、职业认同自评表三部分。其中职业认同问题、职业认同自评表均是根据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三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归属构成。
  
  数据使用 SPSS 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甘肃省的社会工作者中女性占大多数,约为男性的两倍。
  
  (2)甘肃省社会工作者大部分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教育程度较高。并且大部分的本科或者研究生时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但是也有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具备任何资格证书,缺乏基本的专业培训。
  
  (3)通过对于职业认知维度的分析,社工对该职业的专业价值和职业伦理守则中所倡导的理论、价值、方法等有较高的认同,可以看出系统的社工教育和培训对专职社工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但是对甘肃省社工行业的发展不是非常自信。其中“我认为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很高”的比较不认同达到了 50.5%.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低值的出现给我们的警示,也就是说,甘肃省大多数的社工对自身的职业不太自信,对自己职业的不自信,但自身也在积极追求去做好这份职业,这既可能和社工自身有关,也有可能和机构、社会和国家政策等一系列有关系。在我们的调查中,就“我对我的职业发展有很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这一问题,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社工共有 28.8%.有“58.9%”的社工选择了“一般”“比较不认同”,这说明,部分社会工作者对于自身职业发展并没有非常清晰和确定的目标和规划,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社工对自身的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很有可能是出现了社工在这个职业中没有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不看好社工发展的前景,产生了离职转行的想法,产生职业倦怠之类的问题。
  
   (4)通过对于职业体验维度的分析,社工的职业体验程度是比较离散和不集中的。但是从整体来看,社工的职业体验大部分都处于一般认同。“我觉得社会工作在甘肃省发展得很好”这一项指标中的人数随着认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达到了41.6%,“比较认同”这一体验程度为 9.9%,“我觉得我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这一项指标中,“一般认同”达到了37.4%,“比较认同”达到了 17.6%.从中可以看出,社工在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上达到了比较正常的水平,但是对于社工环境的建设还有待提高。
  
  在我们对 91 名社工的抽样调查过程中发现,只有 22%的社工对现在的工资是满意的,在我们的抽样调查中,甚至对工资持非常满意态度的是一个都没有。而对于薪酬满意度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态度的社工则占了 29.7%.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低工资待遇成为社工人才队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抽样调查的 91 名社工中,有 86 名社工有离职或者转行的想法。而在这 86 名社工中,51.4%的社工认为薪酬较低是离职或者转行的原因之一。
  
  薪酬待遇问题,成为了现在社工从业人员的一块心病。每月 3000 元左右工资的社工,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将社会工作这一项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去奋斗,薪酬待遇问题很显然是和职业认同息息相关的,也是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
  
  (5)对于职业归属维度的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社工的职业归属维度从整体来说一般都处于“一般认同”的程度。其中“我非常在意社会工作能很好地发展”这一指标中,“一般认同”的人数最多,有效百分比达到 42.8%,“我非常了解社会工作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这一项指标中,“一般认同”的有效百分比达到 41.7%.从中可以得出,社工在真正从事了该职业后,熟悉了该职业的工作、环境等都或多或少对于职业前景怀抱着较为美好的愿望,希望在未来的工作的继续努力。但是在“我认为我和社会工作的良好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项指标中,“非常不认同”和“一般不认同”分别达到了 38.5%和 39.6%,这说明社工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加入到推动社工行业在甘肃发展的洪流中。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社工机构自身建设,完善社工薪酬待遇标准

      目前大部分甘肃省社工机构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或者基金会购买服务、机构自身的实体服务收费和向社会各界筹款,其中购买服务的费用占了社工机构运营资金的较大。但是政府或者基金会购买服务缺乏连续性,造成社工机构的资金容易断链,继而影响机构社工的工资水平。社工机构应当转变嗷嗷待哺的运营理念,通过扩大自身商业性实体服务的提供,不断提升服务专业性进而使机构自身自立自强。
  
  2015 年,甘肃省平均工资是 5312 元,但是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有 97.8%的社工是低于这个标准的,可见在甘肃社工的工资水平是出于较低水平的。而且在我们的调查中,完全没有五险一金的社工占到了 35.2%,而真正有五险一金的仅仅是8.8%.这样的社会保障水平,显然是不够完善的,会极大地影响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水平,产生较大的人才队伍流失。
  
  薪酬待遇方面,为机构社工提供符合社会发展的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是每个社工机构应尽的义务。目前甘肃省部分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实行社工工资分级制度,通过对于工作绩效和资历的考评划分工资的级别,在引入机构社工良性竞争机制的同时,提高了机构社工的工资。这不失为一个改善社工工资构成的良性改革。完善的薪酬体制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帮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设定好目标,继而提升职业认同,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3.2 政府加强政策性扶持

      “政府保障社会工作职业顺畅充分的人事岗位制度,在制度上给予社会工作‘合法性',不断拓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是社会工作发挥其专业使命和专业能量以服务社会的必备条件。”④

      政府可以扩大社工岗位的设置,将更多的社工人才纳入公务员体系或者事业单位体系,丰富社工人才的就业选择,让社工能够更多地服务于公共领域而不仅仅是将社工人才拘泥于民间组织机构。这对于提升社工的职业身份和拓宽社工就业渠道具有积极意义。
  
  在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的过程中,除了社工机构和社工的努力,更加需要政府的扶持与推动。由政府出面加强社会工作在社会各方面的宣传,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了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面貌,接纳社会工作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提高社会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到社会工作这项助人自助的事业中来。
  
  3.3 加强社工人才教育,提高社工职业认知

      高校对于社工专业学生的教育应该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操技巧的训练,更应该加强对于社工专业价值理念和职业伦理的教育,使社工专业的学生保持对社工行业的热情和动力。“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职业,助人、服务、奉献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社会工作价值是社会工作者保持激情的力量源泉,也是社会工作职业的魅力所在。”⑤高校教育应当加深社工专业学生对于社工理念的认知,不能让社工人才在还没有进入社工岗位就流失到其他行业。
  
  同时对在职社工的职业认知提高有利于帮助社工克服工作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和职业倦怠,减少社工人才队伍的流失。机构在这方面应当为社工提供专业的机构督导,多为他们提供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出于保持社工专业化职业化还是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都应当重视提高社工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归属。
  


注释:

① 沈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J].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
② 安秋玲。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③ 王惠卿。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J].四川理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3.
④ 李倩男。深圳民间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⑤ 莫拉莱斯,谢弗(美)主编。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顾东辉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原文出处:周哲远,刘皓青,廖德标,廖洁,杨天红. 甘肃省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4):133-1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