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2013 年 12 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了"计量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邀请德国 PTB(德国国家计量研究院)两位专家作了两个主题报告,分别是:能源计量及其标准概况(Dr.
Klaus-Dieter Sommer)和计量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欧共体中的促进作用(Dr. Konrad Herrmann).笔者有幸参加,并颇受启发,特将相关内容和一些心得和思考整理如下,供计量同仁和有关部门参考.
1、 德国 PTB 概况及其在经济领域的支撑作用
1.1 PTB 基本情况
该院创建于 1887 年,距今已有 126 年历史.隶属于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年预算大约 1.5 亿欧元(约合 12.5 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 2000 余万欧元的社会研究经费.职员近 1 900 名,其中固定职员 1 300 余名,临时职员 550 名.年发表论文 600 余篇.
PTB 内设力学及声学、电学、化学物理及防爆、光学、精密工程、电离辐射、温度及同步器辐射、医学物理及计量信息技术等 8 个专业所,另外还有负责科技综合与管理服务等部门.
PTB 不是典型的政府机关,其工作量大致的分配是:60% 的研究、开发,30% 的计量服务和校准,10% 的政策咨询和标准化等.PTB 也不是典型的研究机构,其很多工作和任务是法律规定的,例如宪法规定其负有"保证测量的一致性"的职责.PTB 现在已经是德国科技基础设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TB 的职责与任务由 22 部法律和法规所确定,涵盖了单位的实现、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商贸交易、官方交易、交通检查、辐射保护、环境保护、医学仪器的可靠性、安全运输、防爆、隔音、民用枪械、投票器和老虎机的型式认证等等.
1.2 PTB 主要工作与研究领域
PTB 的工作与研究领域主要有:计量基础研究和国家标准的改进;通过法制计量保证公平交易和支持校准机构;通过技术合作清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代表德国参与国际上计量、测量的协调;与工业界的合作,开展成千上万的计量校准.在计量基础研究方面,重点之一是国际单位制的实现.
目前正致力于改进旧有的"人造"SI(国际单位制),研究新的"量子"SI.例如,研发在原子基础上再定义千克的方法;开发面向未来的"光学钟"(最新一代的原子钟测量不确定度 <4×10-16μs/year).通过量传溯源、认证认可、技术转让等服务于经济;通过参与研究涉及人身健康、生产安全、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领域中对计量的需求来服务社会.
1.3 PTB 顾问服务与国际协调
PTB 还为联邦经济技术部、环境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单位与时间规章、辐射保护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为众多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委员会及其他国际委员会提供咨询;通过商会跟工业界合作(为了公平竞争,一般不与大企业直接合作);回答公众咨询等.
PTB 是主要几个参与计量国际协调的技术机构之一,在国际委员会之间的合作以及一些跨国的大规模合作项目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 EURAMET(欧洲国家计量研究院协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 EMPR(欧洲计量研究计划)等国家间计量研究项目的协调.
2、 PTB 在欧洲乃至国际计量合作中的作用
2.1 CIPM 的相互认可决议
CIPM(国际计量委员会)的相互认可决议.从 1875 年签署米制公约开始,就有长期合作,1999 年又通过相互认可决议,强调一次测量,各地认可(Measured once, accepted everywhere).在此框架内,要求每个国家有一个协调机关(德国是 PTB,我国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每个国家还可能有几个指定的研究所.
2.2 欧洲 EMRP 和 EMPIR 计划简介
为了应对健康、能源、环境等方面对计量的挑战,欧盟制定了欧洲计量研究计划(EMRP).
该计划所需经费约有 4 亿欧元,其中 2 亿来自欧盟,2 亿来自计量研究单位.该计划有三个指导方针:1."合作,我们会更强(Together we are stronger)",突出的是"合作:竞争力的集中";2."谁都不需要做所有的事(Not everybody needs to do everything)",突出的是"协调:界定和发展每个个体有竞争力或某一专注的特定领域";3."调和和凝聚(Harmonization and Cohesion)",强调的是增强欧洲整体层面的计量能力.Dr. Konrad Herrmann 还以"纳米颗粒物机械性质的溯源性测量"和"黏性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及长期性能"两个合作项目为例,介绍了 EMRP 项目的运行情况.
EMPIR(支持创新及研究的欧洲计量计划)可看作是 EMRP 的后续计划,作为欧盟里斯本条约第185条款(Article 185 Lisbon Treaty)的一项动议而获得实施,计划在十年运行期内投入6亿欧元.
该计划不限于纯研究领域,也涵盖与创新有关的活动,开拓新能力等.该计划大致分为 4 个模块:
科学、创新、预先规范研究和能力建设.
Dr. Konrad Herrmann 认为,计量在技术开发及创新中的作用突出,是提升国家和区域工业竞争性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加精准的测量,这种需求体现在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保健产业、精密制造、能源、通讯、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他引用欧盟一项研究的数据,"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2% 取决于坚实的测量系统".
3、 启发和建议
3.1 加强技术研究储备,应对挑战
计量是科技与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能体现计量的支撑作用,计量科研机构应对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以及重大社会问题高度关注,从传统的实验室检定、校准等常规业务中抽出精力和人力,并形成固定的工作机制,积极了解、掌握上述方面对于计量支撑的迫切需求,进行预先性的探索和研究,培养人才,以备随时参与相关项目和工作,掌握主动.
3.2 贴近社会与产业,发挥作用
计量更多地是应用型研究,其与民生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德国 PTB 为例,虽然他们为了公平起见,不直接与大型工业企业合作,但通过欧盟 EMRP 等项目以及一些商会、协会,参与了多方面的涉及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研究项目,例如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发电等方面;在社会民生方面,也积极参与医疗健康、社会安全、保健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我国的计量科研机构在贴近产业、服务民生方面的主动性与 PTB 相比可能还有欠缺,应进一步提高此方面的意识,积极发挥对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3.3 树立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
正如欧洲计量研究计划(EMRP)中倡导的三个指导方针,计量技术机构再强,靠"单打独斗"也不能"包打天下".可借鉴欧盟的做法,每个计量技术机构找准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在自己的能力和职能范围内发挥最大支撑作用.以"长三角"为例,江浙沪两省一市的经济水平相当,产业链关联性强,交通发达,以三个省市院为代表的计量技术机构间有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彼此优势,各有侧重,加强合作,联合打造一个面向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计量服务平台,一定能够起到优势互补,聚优提升,获得"1+1+1>3"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凸显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3.4 请进来,走出去,多管齐下培养人才
当前国内面临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在人员招聘和收入分配方面的权力和空间愈来愈小.在此局面下,如果要面向社会和产业发展,多头聚焦,大力开展科研,必将捉襟见肘.
这方面可借鉴 PTB 的经验,依托课题,招聘短期研究人员,可与高校以及其他技术机构联合,吸收实习生、研究生等参与科研,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在以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等为重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之际,计量所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广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适逢国务院 2013 年发布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 年)》,以此为契机,国内计量部门特别是计量科学研究机构如果能充分借鉴国外计量技术机构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参与科技与产业发展,聚焦民生改善,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占领新一轮计量发展高地,实为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