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量装置故障细化分析必要性
1.1 客户切身利益分析
电能计量技术以及管理是衡量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中间将会涉及到电能计量,同时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分析是为了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准确和安全。电能计量中涉及到用户的利益,一旦电能计量出现故障,将对对客户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会对用户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从客户的利益角度来看,分析计量装置的故障是完全有必要的,通过对计量装置的故障发生规律与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掌握故障处理技能,尽量减少甚至避免故障的发生,保证计量装置准确安全的运行,是维护客户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口碑,使电力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1.2 从供电企业效益分析
电能计量装置是计量收费的依据,电力企业通过电能计量装置来完成电能交易,而对计量装置故障的细化分析就是能够保证交易能够公正公平的进行。电能计量就相当于重量交易中的“称杆子”,是衡量电能能量。如果计量装置出现故障,那么电力企业将会损失大量的电能,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从电力营业的角度来看,电能计量装置是积极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工具,如果工具出现问题,那么对企业的经营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从企业的效益出发,对计量装置的细化分析是完全有必要的。
2. 计量装置的常见故障
在计量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以卡表类故障以及卡表类故障较为常见。在发生众多的故障案例中,表计、开关以及户线和客户内部造成的故障仅仅在百分之十左右。在目前的计量表中,发生故障的一般为开关故障和表前隔离开关故障。经过近几年对装置故障的统计可以发现,CT 故障以及表计故障位居首位,接线故障也时有发生。
3. 计量装置常见故障管理措施
3.1 管理层面
卡表在安装和更换时要保证合乎管理标准,造对电能表进行查抄工作时,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计量数据查抄的准确性。另外,对机械电表进行更新换代为电子卡表,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计量的误差。最后对计量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保障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线路中的能耗。
3.2 技术层面
电子计量表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传统的机械计量表,因此可以将电力计量表代替机械计量表,这样有利于提高计量装置的精准度和灵敏度。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计量表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换,对显示不够直观的三相三线全电子表计应该进行更换,这样能够使抄表工作人员进行更仔细的巡视。对一些年数较长,破坏较为严重的表箱,应该及时的对危险进行排除,清楚安全隐患,地线不完善的地方将其完善。
3.3 客户协作方面
对因为客户的原因使计量装置出现故障损坏,电力企业可以要求客户对维修和更换计量装置的费用进行承担。
3.4 细化分析
对故障的解决细化分析能够很快的帮助检修工作人员找到计量装置的故障所在,并且能够为故障解决梳理思路,使维修具有针对点,并且对供电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有着一定促进作用。计量装置的故障细化管理能够使得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回到公平的位置上,也是改善供电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潜在价值。
4. 用户电能计量装置管理
4.1 用户电能计量装置
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主要有表箱、电能表以及动力用户互感器、二次线和串联导线。
4.2 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工作
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装置中,表箱的管理可以说是其他设备管理的基础,要及时地对损坏的表箱进行修复和更换,并对表箱进行上锁、密封。
4.3 对用户的表针接线进行仔细的检查
在安装接线时,可以依照规定,对 1、2 号接线孔进行相线连接,3、4 接线孔进行零线连接,使窃电者没有条件进行窃电。在对表箱内穿接线的进行合格导线更换,保障接线工艺规范。
4.4 认真检查
对接线进行认真的检查,了解互感器的倍率,判断它是否与真实的倍率相符合。线损在管理时可能会很麻烦,因为这其中造成线损波动的原因有很多,不过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
总结
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实施,必将能够有效的对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管理提供思路。在实现故障细化分析外,还需要不断的加强电能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专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有这样,才能够对电能计量故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维修,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的经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中敏,雷国波。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
[2] 黄和璋。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与处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2)。
[3] 沈毅达。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0(36)。
[4] 董继国。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及降低综合误差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
[5] 李育发,胡可为,蒋宪军。电能量计量系统在吉林电网网厂结算中的应用[J].吉林电力。2011(04)。
[6] 孙国银,周尚礼。应用 UML 建模设计开发电能计量管理系统[J].广东科技,2010(22)。
[7] 陈世鑫。电能计量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