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谭恩美《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的“美国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8 共2139字
论文摘要

  谭恩美的《喜福会》叙述文本的最大特点是以华裔女性作为描述对象,而这些华裔女性大体分为两类 : 第一代华裔女性,她们有一半的记忆留在中国,她们来到美国语言不通,很难融入美国社会,所以只能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而第二代华裔女性,她们出生在美国,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教育又无法摆脱自己的华裔分化身份,生活在夹缝之中。她们是具有华裔血统,却又出生在美国。为了实现自己成为美国人的梦想,她们努力挣脱美国社会所普遍认为华裔的刻板形象,在作品中刻意塑造一些正面的华裔形象,但是同时又体现了中国文化,这其实正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的体现。

  1 第一代女性的“美国梦”

  《喜福会》中的所描写的华裔女性第一代们都经历过贫穷、战乱以及封建制度带来的种种痛苦,她们已年过中年,且语言不通,在唐人街从事着一些低体力劳动。她们带着在战争中的伤害以及旧中国封建压迫的记忆来到美国,由于不懂英文,又面对不同的文化,使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无所适从,只有通过打麻将才能抒发自己压抑的情感。 身处美国社会,白人作为主流,她们被进一步边缘化,她们的声音也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所以大多数的时间她们只能保持沉默。

  好不容易从苦难的生活中逃离出来,这些在美国的母亲们对于自己的下一代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对于自己曾经所经历的痛苦经历,她们更愿意独自忍受,对女儿从来不提起在中国所经历的一切。为了能够让女儿们更快地融入美国社会,她们虽然自己讲着蹩脚的英文,却鼓励女儿不讲汉语讲英文;希望她们日后能够出人头地,做真正的美国人。然而,正是因为她们曾经的悲惨经历,使得她们对于女儿们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这也给女儿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变得很叛逆。与母亲们开始了一段长长的疏离期。女儿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她们的梦想都寄托在女儿身上,而与女儿关系的疏远让她们的梦想那么的遥不可及。

  2 第二代女性的“美国梦”

  第二代华裔女性出生在美国,她们受到过良好的西方教育,有着开放自由的思想。但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在华裔家庭中,又难以摆脱其父母传统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她们嫁给了白人,但由于文化差异很难获得美好的婚姻。她们生活在中美文化的夹缝当中,和自己母亲也有着隔阂。她们渴望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主流的西方文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寻求建立多元文化融合的和谐社会。

  作为第二代华裔女性,她们一方面不断听到母亲关于恢复传统文化的诉求,一方面又想在主流文化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想被边缘化。她们的美国梦就是希望确定自己的美国身份,而她们正是处在这种双重文化中的夹缝之中,美国文化是她们出生以来就接受的文化环境,而生活在中国家庭模式下的这些美国女孩却认为这些中国文化是别人国家的文化。正如在《喜福会》中提到:我想着镜中我们的两张脸 , 怎么也弄不明白 : 哪一张脸是美国的 , 哪一张是中国的 , 到底哪一个好一些 ? 而如果你展示这一张脸 , 就必须牺牲另一张脸。这正是体现了华裔美国人主体性的分裂。龚琳达虽一直都认为自己的中国人,但是她回国后中国人却认为她是外国人。可悲的是,在美国人眼中,华裔美国人是他者,而在中国人眼中,她们也是他者,她们的身份在两种文化的双重边缘下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第二代华裔女性都认为,她们的母亲很难适应美国社会,因为她们母亲的思维模式仍然是中国的。对于母亲们的不满也体现在很多具体的事件中,她们反抗自己的母亲,其实也是在主动否定中国,想让自己变成纯正的美国人。从《喜福会》中女儿的婚姻选择来看,她们都选择白人作为自己的丈夫,正是对于这种成为真正美国人的梦想追寻所做的努力。

  作为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女性,谭恩美等当代华裔女作家们,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又有着与主流文化不同的族裔身份,这使她们感到迷惑和彷徨,她们是“夹在两个世界中间的女人”。“对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追求是内在于华裔女作家文本的特质,是使她们的文本集合的共同点。”她们与自己的母亲关系不和,希望能与传统落后的旧中国封建思想决裂,希望能够完全融入到白人主流社会中。

  母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女儿是西方文化的拥护者,这种矛盾和冲突代表着处于这两种文化的碰撞。而女儿在面对美国的主流文化时,她们身上不可抹去的中国文化又时刻影响着她们,通过对母亲过去的了解,母女关系从冲突走向融合,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消解与融合,同时,也修复了和白人丈夫的关系,体现出作者渴望在中西方文化中寻求自我的整合,以树立自己理想的族裔文化身份。

  虽然很艰难,但是在故事的结尾,母亲和女儿们还是通过互相的了解化解了矛盾,融洽的母女关系使得作为第一代华裔女性的母亲和第二代华裔女性的女儿的“美国梦”达成了统一,即在保持中国传统的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享受融洽的家庭及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 谭恩美 , 程乃珊 , 严映薇译 , 喜福会 .[M]. 杭州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2] 胡亚敏 . 当今移民的新角色———论《喜福会》中华裔对其文化身份的新认知 [J]. 外国文学 ,2001(3).

  [3] 王军 . 美国华裔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的历史与沿革 [J]. 社会科学家 ,2009(8).

  [4] 程爱民 . 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