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和赵玉墨是严歌苓笔下最完整的、最有代表性的风尘女子。她们一个盛开在 19 世纪 80 年代的风雨唐人街, 一个凋零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硝烟秦淮河。年龄上相差无几,经历又十分凄惨,却有着坚忍的性格,从容面对着悲剧的人生。这两朵末世之花,传达了作者对于下层女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她们顽强的生活意志的赞美。
一、身份经历的相同点:苦难的边缘人
作为风尘女子,扶桑和玉墨都属于社会中的边缘人,扶桑走在街上要给白人妇女让道,玉墨等一干妓女出现在教堂时女孩子们被严令回避,无论在哪种性别、哪个民族眼里,她们都是肮脏的下等人。
扶桑是湖南采茶人家的姑娘,出生没多久就跟广东一个八岁的少爷定了亲。 定亲的第二年,少爷就跟随叔叔伯伯去了美国淘金。 迹般地活到了晚年,足见其身心的顽强。 扶桑在美国的经历十分传奇丰富,她曾无意中引发了震惊整个金山的华人群战,还使得一个白人男孩克里斯从十二岁起就对她一往情深,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而且华人里不好男儿的领袖大勇又将扶桑一炒再炒,使她身价显赫……因此扶桑成为了当时风靡旧金山的名妓。 一百多年来,西方的学者对这个他们称为“臭名昭着”的华裔妓女不断探寻,她裹小脚,穿红色的绸衫,抹肉桂头油,挽着复杂的发髻,喜欢煮茶、嗑瓜子、吃田螺,一颦一语都是浓厚的东方气息,使得无论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都心向往之。
赵玉墨的身世也十分坎坷, 她出生在书香世家,到了她父母这一辈,家财都被赌光。十岁时,玉墨被父亲抵押给了做堵头的堂叔,堂叔死了以后,又被堂婶卖到了花船上。 从十四岁起,赵玉墨的生活尽是在秦淮河边卖笑度过。 十一岁的时候,妓院的妈妈因为丢了一把小剪刀,以为是赵玉墨偷的,就把她毒打了一顿,后来剪刀找到了,妈妈像赵玉墨赔了不是,又把剪刀给了她,从那时起,赵玉墨就下决心要出人头地,十几年过去,她已是秦淮河上有名的花魁了。
由此可见,这两个妓女的命运都很凄凉,都是不得已而堕入风尘的,并在后来成了当时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她们两人一个来自梳辫子、裹小脚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一个栖身于在日军铁蹄下血流不止的“中华民国”,都是生逢国势衰微的年代。 在这样的时代,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会蒙受更大的歧视和迫害,扶桑和玉墨作为这之中的代表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轮奸。
二、心智性格的不同点
(一)智慧表现方式的不同:大智若愚与聪慧机敏
扶桑给人的感觉总是透着一种单纯和痴傻,记忆力不好,又不善言辞。 其实扶桑并非痴傻,她会煮菜、会绣花、会吹洞箫,在被卖到美国以前学会了种种良家妇女的技艺,由此可见,她的智力与常人相比并没有相差多少。至于其他能力,则是存心不想学罢了。后来,大勇监狱里悟到:“扶桑是存心不要记住任何人名字的。 这样她对任何一个人笑起来,那人才感到一份格外的体己,一分仅为他而生的温柔。 ”①赵玉墨的聪慧机敏和扶桑的大智若愚极为不同。
在《金陵十三钗》里,作者形容赵玉墨的词里有一个是“一万个心眼子”,②她从小和各式人群打交道,对社会的细枝末节最熟悉不过,“对付三教九流,她有三教九流的语言、做派”,②因而她十分圆滑,在生活中左右逢源。 她的聪慧机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善于言辞和善于伪装(并不完全是贬义)。 赵玉墨虽然话不多,但是一开口就会打动别人。
扶桑和玉墨的智慧的表现方式不同,一个是看似痴傻,实则洞悉世情的大智若愚;一个是善于言辞和伪装的,处处透着精明的聪慧机敏。无论哪一种,都是生活经历作用的结果。这样的智慧体现了她们对生存下去的渴望和生命力的顽强,传达了作者对于边缘人的遭遇的同情和对她们生命本身的赞美。
(二)名利观不同:无欲无求与争名逐利
扶桑始终与世无争、无欲无求,没想过为加餐饭而努力,没想过去改变别人鄙夷的目光,没想过主动争取爱情,只是习惯远远地观望或是被动地享受。 这样的无欲无求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扶桑生于湖南,有老庄的楚人精神浸润。作品中这个形象忽略了世俗的需要转而追求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体现了鲜明的道家自由逍遥的色彩。 在赴大勇刑场之前,她剪了一缕乌黑的头发留在克里斯的手里,就抛下爱情一去不回了。 因为料到如果和克里斯私奔, 他们倾其一生都将过躲避他乡的日子,与其备受愧疚折磨,不如放手去寻求自由。
其次,无欲无求也同样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生活磨难所致。 扶桑缺少很多常人拥有的东西,比如正常的生活、爱情、他人的尊重等等。 而且因为生活所迫,这些需求极难达到,如果太过渴望就会带来失望,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因此,扶桑的潜意识里主动规避了对于世俗需求的渴望,以此免受心灵创伤。
赵玉墨则不同,如果扶桑是务虚的,那么她就是务实的。 她的需求观念也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因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玉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把名利看得十分重要。但凡是别人要的,她都想拥有。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她努力生活为了丰衣足食,是生理需要;逃进教堂寻求庇护是生理需要加安全需要。
其次, 赵玉墨的追名逐利也是生活经历的结果,她也缺少常人拥有的很多东西。这与她在妓院生活的经历有关,年少时因为一把剪刀而遭受了妓院妈妈的毒打,使她发现只有通过努力,主动追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扶桑和赵玉墨的需求观念的不同, 是思想观念和生活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样的区别同样反映了她们生活的不易和作者对于她们的同情。
(三)对待磨难的态度不同:隐忍宽容与顽强反抗
无论受到怎样的欺凌, 扶桑都选择微笑的缄默。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那个哭声震天的夜晚,扶桑静默地承受,没骂一句“畜生”,只是拽下了轮奸者的一枚扣子。 天亮的时候她的手里攥着一把扣子,足见那个夜晚带给她的痛楚。扶桑的隐忍宽容是天性和生活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天性又包含了民族的懦弱性和女性的母性。
首先,扶桑的隐忍是民族性的代表。 中国人善于忍受,有几千年被奴役和压迫的历史。 一路铺成万骨枯, 这些廉价的中国劳工在撑不下去时总会安慰自己:再忍一忍就过去了,以是有无数中国人丧命在异国他乡,死时瘦骨嶙峋,衣衫褴褛。 除了累死,还有许多的中国人被打死, 本来白人的殴打只是为了出气,可是看到他们一张带着苦楚的笑脸就更为气愤,于是剪掉他们的辫子,打落他们的牙齿,将他们吊在树上,然后扬长而去。
其次,扶桑的隐忍和宽容是母性的象征。 书中将这样的情景比喻成一个犯了错的孩子想要告诉母亲错误以求得原谅时, 却发现母亲早已知道了他的错误,只是不惩罚他。 这样静默的宽容给犯错者更大的良心谴责,连忏悔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再次, 扶桑的生活经历使得她不得不隐忍宽容。社会给了她太多的侵害, 人们瞧不起她的种族和职业,而作为一个下层女子,扶桑没有丝毫反抗的力量,所以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赵玉墨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她苦练各种技艺,为了成为不受其他妓女欺负的头牌;她勾引胡博士,想要摆脱娼妓的命运;在众人面前竭力装出淑女的样子,意图和其他妓女形成差别,这些行为都可以视为她向命运的反抗。另外,赵玉墨的反抗是具有象征意味的。 这种象征意味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下层女子的反抗。赵玉墨作为秦淮河畔的一名妓女,是旧社会万千下层女子的一分子,也是她们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 因此,赵玉墨作为她们中的发声者,她的抗争也是所有下层女子的反抗,她的反抗精神象征着下层女子的抗争精神。
其二是中华民族的反抗。这指的是她最后一次的反抗,也就是赴宴时用剪刀进行行刺的行为。 赵玉墨的反抗是当时中国同胞反抗日军侵略的一个细部,虽然它微不足道,但是无论成功与否,女学生们和神父们都一定会铭记这位英勇的女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扶桑与玉墨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她们作为社会的边缘人物遭受了巨大的磨难,而主要的不同点有三个:一是她们智慧的表现方式不同,一个天性愚钝,一个聪慧机敏;二是她们的需求观念不同,一个无欲无求,一个争名逐利;三是她们对于生活磨难的态度不同,一个隐忍宽容,一个顽强抗争。
注释
① 严歌苓.扶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4.
②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24.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苏,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陆 束屏.腥风血雨话金陵:明 妮·魏特琳 1937-1938 年 日记书信和电文[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