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当前吉尔吉斯斯坦投资环境及中国对其投资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21 共5189字

论文摘要

  一、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转型

    吉尔吉斯斯坦是典型的内陆国,又是转型中的欠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走向了独立,如何建设并发展本国经济成了中亚各国人民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摆脱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衰退,中亚各国纷纷寻求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20多年来,中亚国家经历了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转型[1].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由于苏联经济体制模式的失败和对西方经济体制的推崇,吉尔吉斯斯坦宣布放弃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一场激进式经济转轨拉开了序幕。

  从转型的基本条件来看,在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起了发展工农业生产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工业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扫除了文盲,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些成为实现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吉国经济转型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 “专业化”分工导致很多企业原材料和市场缺乏,难以重新扶植起来,财产极大浪费,生产急剧下滑;大部分工业消费品需要依靠其他共和国调入,对外经济依赖性较大等。而缺乏市场经济的传统和熏陶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激进经济转轨的最大弱点。

  私有化是国家对其管理权利的转换,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改革的关键。私有化首先在农业部门启动,1991-1993年,吉国政府重点对小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当时全国86.7%的商贸企业以及97.2%的餐饮和日常生活服务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由国有转变为私营。随着私有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退出国有经济框架,私企比重日益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2000年,政府推出了新一轮私有化企业纲要和名单,对决定国家经济命脉的电信、航空、电力、热力等领域在内的大型国有公司进行私有化改造。

  2004-2006年,继续对上一阶段未能完成预定私有化进度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拍卖国有股权、托管、租赁等方式进行改造[2].20年来,纯粹的国家所有制被集体工商业、个体工商业或者是混合所有制所替代。

  国民经济结构的提升和支柱产业的替换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上,吉尔吉斯斯坦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 “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经济结构不合理。吉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善,出台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前苏联经济分工中,吉尔吉斯斯坦重点发展棉花种植、畜牧、水电行业,工业基础薄弱。独立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经营方式粗放等原因,农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3].工业上,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国内资金匮乏又缺少外资来源等原因,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并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至今,其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民族产业,有色金属开采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民经济脆弱。

  外贸策略上,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根据地缘优势积极调整国际贸易策略,实行经济联系的多元化[4].为了保证国内商品市场的需求和外汇需求,由传统的原料出口型向成品出口型转变,逐渐形成了出口导向性质的外贸策略。为了实现工业化发展,吉尔吉斯斯坦一直把发展工业、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吉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但从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方式无疑还是一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资本短缺和经济状况恶化成为制约吉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决定了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未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私有化进程中其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波动较大。由于经验的缺乏和立法的滞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被贱卖,少数人得利,出现了庞大的贫困者群体,两极分化、社会不公。涉及国家命脉的大型国企、单位的对外开放,造成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经济易受外国操纵和控制。吉国希望在资金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产业与创新产业的结合,以实现不被边缘化的命运,实现其跻身现代化国家行列的愿望。因此,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得以凸显。

  二、吉尔吉斯斯坦引进外资情况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高度重视外国投资对其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把吸引外资、改善国内经济环境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吉国已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累积引资金额为32.73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引进外资方式主要分为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资助、技术援助和其他投资等类型。

  根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通讯社数据,2006-2011年引进外资的结构趋势如图1所示。从引进外资的变化趋势来看,其他投资增长幅度较大,资助、技术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缓慢,变化相对平稳,证券投资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总体来看,引进外资总额呈波动性增长态势。六年间,吉国引进外资总额由2006年的25.14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49.48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5%,其他投资所占比重较高,是吉国引进外资的最主要形式。外国直接投资由2006年的4.37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8.49亿美元,占引进外资总额的比重由13.3%增加到17.2%,在引进外资总额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以国际贷款为主要来源的其他投资在引进外资总额中的绝对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000.

  截至2010年底,吉国引进外资存量为30.6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4.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其中 年 流 入 量 为35.72亿 美 元,流 出 量 为30.59亿美元。吉国引进外资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中,欧洲开发发展银行等国际组织所占的份额较大,达到了24%左右,说明国际组织在吉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吉国外资来源国前四位的国家中,中国占比13%,哈萨克斯坦占比10%,英国占比9%,俄罗斯占比8%,四国总共占其吸引外资总额的40%,这说明中国在吉国投资的地位有了显着提升,也说明吉国引进外资的来源比较集中。

  从吉尔吉斯斯坦外来投资的领域流向来看,外来投资主要流向加工制造业、不动产交易、租赁和消费服务、金融领域、交通与通讯等行业,其他领域则相对较少。

  2010年,吉国制造业引进外资19.18亿美元,占引进外资总额的绝对比重,达53.7%;不动产交易、租赁和消费服务领域引进外资5.35亿美元,占比15.0%;贸易、汽车维修、家庭用品等领域引进外资4.61亿美元,占比12.9%;交通与通讯行业引进外资2.65亿美元,占比7.4%;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引进外资1.73亿美元,占比4.9%;金融领域引进外资0.87亿美元,占比2.4%.中国对吉国投资的领域涉及贸易、工程承包、通讯服务、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房地产开发、建筑、餐饮、运输、旅游、娱乐以及农业、食品加工等众多行业,涉及行业广泛。不过单个项目的投资数额都较小,一般来说在百万美元以下。

  三、吉尔吉斯斯坦投资环境分析

  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吉尔吉斯斯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引资规模相对较小,外资来源地比较集中,投向领域分布也不均衡。这可能与吉国实体经济发展、投资环境以及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有关。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远离海洋、没有出海口,是个多山的国家。在以海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今天,公路、铁路为主的运输方式,运量少、成本大,典型的内陆国特点成为外国投资引入的制约因素。矿 产 资 源 方 面,已 探 明 的 矿 床、矿 点 有2 000多处,汞、锑、黄金储量尤其可观[5].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外国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吉国是地区小国,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对匮乏;另外,矿产资源所在区域地势一般较高,自然环境差,运输不便,也使得项目的额外成本增大。水资源方面,河流地表径年流量达450亿立方米~6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6],但是受中亚地区的水资源矛盾以及水力发电季节性的影响,吉国丰富的水资源并没有在其引进外资中发挥应有作用。20多年来,吉尔吉斯斯坦逐渐形成了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政治局势上,1991-2004年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2005年3月发生“郁金香革命”,2010年的政府再次不正常更替使得外国投资活动受到重创,打击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社会稳定性方面,外商在当地的经济安全、人身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打击了外商在吉国投资的热情,削弱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另外,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官员腐败的行为严重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执行力。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成本核算时往往会考虑行贿的灰色成本,并将其纳入是否值得投资的成本核算之中,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对外国投资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并从立法方面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保护。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投资主体、投资市场准入条件、海关管理、外汇出入境管理、劳务、工商登记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吉尔吉斯斯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外商投资的立法体系,投资的法律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投资立法多为法律层面,缺少法规、条例层面的立法,可操作性差;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权力滥用、海关程序缺乏效率、行政官员腐败等现象,这些对投资者的中长期决策和投资信心造成一定影响。

  2008年,新税法的颁布,对外资企业给予了较多优惠,新的税法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锐等方面都给予了一系列优惠。增值税的税率从20%降到12%,并具体规定了免缴增值税的商品和服务名录。企业所得税为10%,小型贸易公司所得税税率为6%~4%.《吉尔吉斯共和国自由经济区法》对自由经济区的投资作了具体的优惠规定。税收优惠、自由经济区投资优惠政策等在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生产服务技术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外商投资出口型企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对引进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7].

  20世纪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陷入了全面的危机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1996年经济开始复苏,除个别年份外,经济总体上呈增长态势。根据世界银行网站数据,2011年人均GDP首次突破千美元大关。产业结构方面,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有色金属和基础原材料开采,产业结构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公路在交通运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公路运输占吉国货运总量的90%以上,客运总量的99%以上。2001-2011年,吉尔吉斯斯坦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10.9%.从总体上来看,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还居于欠发达国家行列。

  这势必会影响外商的投资选择,降低了外资吸引力。四、中国投资吉国前景分析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完成了向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过渡,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但是并没有使吉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私有化过程加剧了两极分化、社会不公,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经济转型并没有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资本短缺和经济状况恶化成为制约吉国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希望通过引入外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弥补国内资金需求,带来技术、管理经验等以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外资作为吉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反过来影响引资及其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更好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转型成功的体现。独立20余年来,吉国引资规模不断增大,但是转型时期的不景气以及较差的投资环境限制了外资的进入,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调整,依然保持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没有发展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产业。吉尔吉斯斯坦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吉投资合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举足轻重的投资伙伴国。

  随着中吉两国上合组织框架内合作的加深、中国向西开放的深化、吉国投资环境的改善等,中吉投资合作必将迎来良好的合作前景。

  中方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的领域选择方面,除了传统的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贸易、有色金属、房地产开发、餐饮等行业外,农业特别是现代种植业已成为中方企业投资的重点;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作为吉国鼓励外资的重点领域,中方企业在相应工程承包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虽然加工制造业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的主要领域之一,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品特别是轻工业品依旧是吉国急需的产品,中方企业在此也有着很大的优势;另外,旅游业将成为吉国发展的重点方向,中方企业应积极进入。

  参考文献
    [1] 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3-144.
  [2] 吴宏伟.中亚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机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1-89.
  [3] 王沛.中亚五国概况[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245-268.
  [4] 王维然,依马木阿吉·艾比布拉.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流量经验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1):17-21.
  [5] 李东阳,鲍洋.俄罗斯和中亚四国投资环境评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75-79.
  [6] 胡振华.中亚五国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52-68.
  [7] 张熠.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优惠的法律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0(4):83-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