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非双方的经贸合作在不断加强,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毫无疑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在全球大爆发是中非贸易的重大挑战,所以更应该积极面对。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中非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旨在为今后中非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 中非贸易;影响因素;比较优势;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and the scale of trade has also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global outbreak of the new crown pneumonia(COVID-19) in 2020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China-Africa trade, so it should be faced more activel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Africa trade growth from an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and proposes a number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Africa trade.
Keyword: Sino-African trade; influencing factors; 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我国与非洲的贸易现状
(一)进出口贸易概述
非洲地区在21世纪整体局面步入了稳定状态,经济发展开始有起色。非洲作为占据陆地总面积20%的第二大洲,一直以来都被世界经济所忽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经济体又在一瞬间对其重视了起来1。而且中非来往和交流的历史十分悠久,所以为了它们以后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发展和前景创造了条件。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经济增长的经验对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因为中国的很多商品价格便宜,它的制作方法也很符合非洲现在的发展需求。这些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友爱,一直奉行大家一起发展一起致富的行为准则,一直对非洲进行经济援助和各项投资。这些对在贫困中努力前行的非洲国家真是莫大的帮助。给非洲的经济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20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正式开始发展。2000年的时候,中非双方抓住机遇,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也成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3。在最近几年,中非经贸合作借助了中非合作论坛的影响为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目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有53个,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的越来越多元化,并且双方都在努力发展成为互利互惠的形式。
从2003年至2008年期间,中非贸易额虽然有所起伏,但始终没有停止增长,2008年时已经突破了1068亿美元。而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非贸易额有所下降,但首次超过美国,达到910.7亿美元1。对非洲而言,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对非贸易比重从最初的2%增加到4%,对非贸易总额从4%增加到10%。2020年疫情的扩散对于任何一方无疑雪上加霜。非洲国家不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管理、卫生健康意识薄弱等都是双方加强合作的障碍。但是,疫情总会过去,还是应该对此抱有积极的态度(表1)。
表1 2003—2019年中非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数据来源:wind。
图1 2003—2019年中非进出口贸易情况图
(二)中非主要贸易方式分析
从中非2017—2019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贸易方式基本以一般贸易为主。2019年的中非贸易总额为2082.94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额大约为1491.97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71.63%。2019年与2017年相比,贸易方式发生显着变化,在原来的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边境小额贸易和易货贸易,但是中非贸易方式仍然集中于一般贸易方式。就贸易额来说,“其他”的贸易额显着增多,从2017年184.6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96.08亿美元,表明贸易方式更加多元化(见表2)。
(三)中非贸易商品分析
从中非2017—2019年的贸易商品来看,除了特殊交易商品及未分类商品外,共有4种类型的商品的贸易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矿产品的贸易金额最高,分别是490.93亿美元、662.086亿美元、671.093亿美元。而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2018年贸易金额比2017年增长了167.66%。贸易金额较高的还有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可以看出,这3年中非贸易的主要商品以资源型为主(表3)。
(四)中非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中非贸易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影响中非贸易增长的因素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进,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断考虑到更多方面,逐渐深入起来。内容从最早的资源禀赋比如需求偏好与收入水平,到后来的创新技术、规模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等。
从中非贸易的现状可以看出,中非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互补性,贸易方式主要集中于一般贸易上。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逐渐丧失这些优势。而非洲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大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数量。非洲国家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主要是看中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根据消费需求理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消费需求的增加,也意味着对于不同质量的商品的需求增加。GDP的增长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购买力增长,有利于进口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中非贸易额的增长。所以,中国和非洲的GDP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蒋冠宏和蒋殿春(20144)通过检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得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的研究结论4。莫莎和刘芳(20085)的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对非直接投资对中非经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即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和贸易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关系5。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地区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地区,在带动中国商品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自非洲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5。所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会促进中非贸易额的增长。
二、中非贸易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中非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将重点考察2003年至2019年中国和非洲国家的GDP以及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中非贸易影响因素的变化。因此,将实证分析模型构建为如下形式:
为了减少数据波动性带来的误差,在模型中已经将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变量具体说明如下:(1)被解释变量T: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额。(2)解释变量:GDPc:表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j:表示非洲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OFDI:表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
表2 2017—2019年中非贸易方式变化表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研网。
表3 2017—2019年中非贸易各类商品金额单位:10万美元
数据来源:国研网。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到2019年的中非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作为研究样本,中非贸易数据是根据中国对南非、科特迪瓦、坦桑尼亚等30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求和而得,因为样本中的3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占据了中非贸易额的95%以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其他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世界银行官方网站统计数据(表4)。
表4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表
(三)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在计量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伪回归现象,要检验选择的数据是否平稳。如果是平稳的,那么就可以直接构建向量回归模型,若数列不具有平稳性,则需要进行差分使其平稳并作协整检验,表5为输出结果。根据表5,可以发现ln T、ln GDPc和ln OFDI都是在1%的水平下显着的,其T值均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原序列便是平稳的。而ln GDPj的原序列不平稳,但是它的一阶差分序列的p值小于1%,因此显着拒绝原假设,即它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因此,可以对变量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四)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6输出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011和0.05,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着拒绝了原假设,并且系数均为正值。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和中国增加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都能够促进中非贸易的发展。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伴随概率为0.132,不显着,系数为负,这说明非洲GDP的增长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不大。
(五)模型稳定性检验
采用替换自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型检验,具体来讲,将原来的指代中国经济水平的GDP,替换为2003—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 (ln GDPc2)。同样的,非洲的年度GDP也替换为联合国公布的人均GDP(ln GDPj2),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的输出结果可知,中国人均GDP与非洲人均GDP都显着促进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着,因此可以认为中国与非洲经济水平的的提高,都能够促进中非贸易的发展,符合原回归,结果稳健。
表5 各变量单位根(ADF)检验表
表6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
表7 稳健型回归结果表
三、建议
只要是有贸易往来,就一定会产生矛盾或者冲突,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该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情。从而既解决了矛盾,又能够维持中非良好的贸易往来的合作状态。进一步确保我国和非洲国家的国际关系良好,坚持共同发展这一合作关系。目前,中非双方合作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不是经济的增长,而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快的共渡难关。要以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为前提,对于中非的合作深度和贸易水平进行促进和增强。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工业化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向非洲转移产能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就业压力,而且还能促进非洲工业化发展。要继续扩大在非洲的投资领域,继续向非洲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为非洲提供更多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必须改变以硬件为主、以软件为辅的传统做法,不仅重视铁路、公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促进软件的发展能够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增加人力资本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增长与中非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非洲国家的发展现状,非洲国家在防控疫情基础上的重要工作任务便是提升出口竞争力。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技术投资和转让才是主要需求。由于我国坚持执行外国投资者的技术转移到我国本土的企业中,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因此,可以参考我国的发展经验,从而对自身的政策进行校正,促进发展。非洲也可以加大对教育和卫生的资金投入与建设基础设施的力度,创造就业机会与减少青年失业,制定奖励措施和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业发展,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来到非洲进行创业的中国企业等。
中非双方都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好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作用。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正式成立,建设的最初目的就是维护并提升我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利益。在2003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强化对于非洲援助的力度以及鼓励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在第三届部长级别的会议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6年峰会上,我国正式宣布了8项措施,包括扩大免税受惠商品范围、建设农业技术示范点、建设疟疾防治处、建立境外贸易合作区等。在我国政府与非洲的共同支持下,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努力,全部措施于次年末期全部完成。紧接着,在同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我国提出了八项新的发展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非洲自主发展水平,加强农业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所以充分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主导作用,有助于促进中非双方的经济增长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王佳.中非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王飞,吴缙嘉.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国际论坛,2014,16(04):52-58+80.
3人民网.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EB/OL].http://fta.mofcom.gov.cn,2010-12-2909:31:35.
4新华社.那些留在非洲的中国印记——写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前夕[EB/OL].http://www.gov.cn/jrzg.
5蒋冠宏,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J].经济研究,2014,49(05):160-173.
6莫莎,刘芳.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08):46-50.
7刘鸿武.非洲新冠肺炎疫情趋势及对中非关系的影响[J].决策与信息,2020(12):10-12.
8张健.疫情下广东外贸企业如何转“危”为“机”?[J].新经济,2020(1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