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实践论文

基础会计课程教改实践报告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7 共4028字
    摘 要: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有助于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核算实践的紧密结合。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修订教学大纲,撰写符合新大纲要求的讲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生作业、练习的方式,改革教学效果检测方式等。在课程结构、内容安排方面,有关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如何更好地与会计核算实践结合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所以要求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上都要科学合理。但长期以来,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单一,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体系安排上几十年一贯制。在课程内容上,限于会计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教学,忽视了应用)))基本技能的教学,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在课程结构上,是以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体,即按照"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关系构筑本课程的结构;在上述课程结构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密切。
   
    总之,目前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一是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难以理解;二是不能使学生明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关系;三是会计实务各环节的关系不能很好地体现,比如,财产清查理应在结账前进行,那么在教学安排上就应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会计账簿"一章中,但几乎所有的基础会计学教材都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会计账簿"之后单独作为一章内容,使学生对财产清查工作在会计核算实践中所处的环节产生误解。因此,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通过完善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一方面使课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会计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基础会计课程还是专业会计课程,脱离实际的会计教学是行不通的。在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只有融入到会计核算基本技能训练中,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
   
    1.制定新的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长期以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按照会计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技能的传授为宗旨制定的,注重会计知识的传授。按照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课程应突出会计核算实践性教学。新的教学大纲以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为主线,将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贯穿其中,为会计核算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这样,突出了本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很好地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大纲分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五个方面。表面上看似乎与惯常教学大纲的结构没什么不同,但本大纲在每个方面都突出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比如在/教学要求0方面,如果是理论性的讲授内容,着重强调怎样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要求;如果是实践性讲授内容,则强调其与理论依据相结合的要求。在/教学方法0方面,案例教学法、示范演示教学法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是本课程大纲着重推荐的。在/教学时数0方面,实践性教学时间占到50%以上,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实践性教学。
   
    大纲是分篇章布局的,第一篇是"会计基本概念认知",包括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目标、基础、假设、原则等基本概念,要求对上述概念不做深究只给出结论。第二篇是"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这是会计基本核算程序的第一步,也是会计实践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篇里,分别安排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等内容。创新之处是,将与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有关的会计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贯穿其中。如在"原始凭证"一章中,就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等理论问题首先提出或重申(因为有些概念理论在第一篇中曾经给出过结论),然后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问题的讲授中,提出原始凭证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载体,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就是确认会计对象以及会计要素。在"记账凭证"一章中,首先安排讲授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会计等式、根据会计等式确定的会计科目以及以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的复式记账原理,然后再告知学生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的集中表现——会计分录,其载体就是记账凭证,继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第三篇是"会计账簿",创新之处是将会计账户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安排在这一章中讲授,因为账簿是按照账户设置的。第四篇是会计报告,强调报表编制能力的训练。第五篇是会计核算程序,归纳总结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并要采取其中任何一种加以训练。第六篇是会计工作组织,其中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内容的讲授,要求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第七篇是会计理论的归纳篇,相对于第一篇仅仅是认知会计基本概念的要求,本篇要求深刻领会、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撰写符合新大纲要求的讲稿。
   
    由于现有的基础会计课程教材都是在传统的结构、体系架构下撰写的。这种结构、体系将课程内容分割为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和会计基本知识方法两大部分,且二者的关系在教材内容安排和行文中没有体现出来。首先,新讲稿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会计核算实践入手提炼出相应的会计概念、理论,而后以相应的理论方法指导会计核算实践的思路谋篇布局、安排讲稿内容。其次,对一些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比较高的问题,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实践与会计对象概念的关系,在实践内容阐述之后,直接提出与之相关的会计概念、理论问题,当然包括会计对象的提炼。再次,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实践,有些会计核算知识则需要事先介绍,那么讲稿安排上则把知识性讲授内容安排在实践技能训练内容之前,这也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规律。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采取的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0的模式。也即首先解析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继而举例加以说明,然后归纳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如关于"会计对象"这一会计的基本概念问题,惯常的做法是先告知学生"什么是会计对象"、"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某一类型的会计主体(比如工业制造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验证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出会计对象这一重要概念的知识点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这种"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的教学方式,对于本科以及以上层次的学生来说是适宜的,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则不符合相应的教学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采用的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模式。具体从会计核算实践入手,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实践的对象是什么,通过核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环节,要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再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会计核算技能的操作中,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过程。比如在"记账凭证的填制"这一课程内容的讲授中,首先,告知学生记账凭证在会计核算程序中所处的环节(承上,将原始凭证所确认的经济业务计量、记录到记账凭证中;启下,据以登记账簿),演示记账凭证的格式及填制后的状况;其次,教授学生关于会计科目、复式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等理论知识;最后,领会了相关概念、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后,具体演示讲授记账凭证的填制。在上述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被分别采用。
   
    4.改革学生作业、练习的方式。
   
    变传统的完成章节内容讲授后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为模拟实训的练习方法。为此,我们组织编写出版了《基础会计实训教程》一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本书按照实际会计核算的程序组织实训资料。从会计基础工作实训、原始凭证实训、记账凭证实训、账簿设置和登记实训、会计报表编制实训到综合实训,内容翔实、便于操练。每部分实训内容都首先进行演示,让学生认知会计实践是什么;然后给出实际案例,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通过操练掌握怎么进行会计实践。
   
    5.改革教学效果检测方式。
   
    本课程采取两种考核方式:一是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二是会计核算基本操作能力的考核。
   
    理论知识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时由学校统一组织,总分100分,按50%的比例参与期末成绩的总评;基本操作技能平时通过模拟实习的形式进行考核,由系部或教研室事先将模拟实习题目设计好,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习,总分100分,按50%的比例参与期末成绩的总评。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中的难点
   
    在课程结构、内容安排上,有关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如何更好地与会计核算实践结合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比如会计对象概念,在第一篇里给出了结论,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这一重要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课程安排在原始凭证一章中,在讲授完原始凭证的填制取得和审核后,作为最后一节将有关与原始凭证相关的基本概念等加以归纳总结,其中包括会计对象。这样安排的意图上面已经提到,但问题是一方面与课程第一篇相关问题有重复之嫌,另一方面原始凭证会计核算实践与有关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在什么环节结合、结合度的把握方面尚待进一步探究。应避免出现"两张皮"状况,即虽然把实践和理论问题安排在一个章节,但如果"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则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再比如,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究竟是安排在第二篇第二章记账凭证填制处介绍还是安排在第三篇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中介绍。安排在第二篇第二章,方便复式记账法的阐述;账户作为账簿设置的基础,将账户安排在第三篇会计账簿之处,也有一定的道理。
   
    类似问题在其他篇章也存在,这些问题成为制约着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杨丽娜。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 20-30.   
    [2] 刘要红。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0(3): 80-81.   
    [3] 王光成。论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6): 303-304.   
    [4] 黄湘。会计核算实践与会计理论逻辑关系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6): 24-26.
相关标签:教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