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校园媒体一方面承担着宣传学科特色和文化的主要职能,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实训基地,是高校网络育人实践的重要途径,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展示校园文化特色是对其职能的最好概括。但随着网络大数据技术手段的革新,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精准推送,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渠道更窄,另外讯息类客户端和公众号迭代更新,导致大学生对讯息的接收愈发挑剔,网络育人的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需要通过媒体融合手段留住学生的"流量",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关键词:媒体融合;媒介素养;网络育人;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media integration,campus media on the one hand undertakes the main function of promoting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and on the other hand is also a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edia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Media literacy and display of campu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best summary of its functions.However,with the innovation of network big data technology,the algorithm represented by “Toutiao” is pushed accurately,which makes the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eceive information narrower.In addition,the iterative update of message clients and public accounts leads to the reception of messages by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ly finicky,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on the Internet is also facing huge challenges,so we need to retain the “flow” of students through media integration and firmly grasp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y.
Keyword:media integration; media literacy; network education;
引言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9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我国网民以10~39岁为主,占整体网民的65.1%,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4.6%。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可见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群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高低影响着中国网络生态的好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本课题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从媒介参与能力和媒体融合实践两方面分析当前学生媒介素养,并针对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特点展开媒体融合的工作。
一、媒体融合与网络育人
1.媒介素养与媒体融合
(1)媒介素养的概念
媒介素养,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通过总结概括来说,媒介素养是人处理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个人认知媒介的能力,即对媒介的性质和功能有所了解,能合理地看待媒介与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参与媒介的能力,是能主动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同时能抵御不良媒介信息的干扰;三是使用媒介的能力,通过利用媒介生产和传播信息,在信息社会中提升自己,身份也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布和参与者。
对于大学生而言,媒介素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认识、参与和使用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能正确看待媒介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合理使用媒介,保障网络生态的绿色发展同时,认识到自身在信息传播中拥有多种职能,正如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停课在家的大学生群体活跃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个别境外势力利用新媒体散播谣言来诋毁中国政府,对于部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度危险的,所以媒介素养的培养结果应让大学生这一特殊青年群体主动出列,参与到媒介信息管理监督上,从而保证媒介信息传播的质量,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的概念,首先由美国教授蒲尔提出,原义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学生主要通过移动客户端的资讯功能、社交功能、搜索功能和娱乐功能参与到信息社会的建设当中,这些热门客户端如微信、微博、抖音也是不同机构开展媒体融合的主要平台,其发展将导致单一的媒介产品逐渐淘汰,多媒体产品将走上传播巅峰。因此高校需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结合网络育人目的,探索出既能满足大学生需求又能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媒体融合道路。
2.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网络育人
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对手机客户端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微信、微博、QQ、抖音等平台将资讯、社交、娱乐、购物等功能融于一身,连最大的支付平台支付宝也不断地尝试挖掘多种功能加入平台当中,如“校园生活”、“蚂蚁森林”、“蚂蚁庄园”等等小程序,这些小程序看似是以生活、公益为主要功能,但其中“串门”“偷能量”“话题讨论”等特色活动均是围绕着将多种功能融合起来开展的,所以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对互联网媒体的使用效果,影响着国家互联网环境的绿色发展,这也是本文中关于网络育人方面着重讨论的一点——媒介参与能力。
(1)媒介参与能力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们大部分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为突出,但面对手机上各种客户端的信息推送,如何去准确地理解信息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最大问题。例如朋友圈经常存在以机构甚至个人的名义进行转发、投票的资讯,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当中的建设一员,他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会去主动地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媒介参与者,所以网络育人中培养大学生的媒介参与能力尤为重要。
(2)媒体融合实践
食品学院团委历年通过"shou食品团委"微信公众号和易班,为学院师生传播积极的能量,达到很好效果。随着社会上媒体融合脚步加快,产生出一系列吸引大学生"流量"的媒介信息,面对以上情况,学院开始探索媒体融合方式。首先通过探索建设一支拥有较高媒介素养的大学生采编播队伍,优化采编流程、丰富网络内容,通过调整食品学院团委的学生宣传队伍,于2019年9月招新后确认将下设部门分为项目组、新闻组、摄影组和推文组,一方面由各专业部门配合进行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从撰稿、摄影平面、推送排版培养宣传队伍的专业技术。2020年初,将原各部门的专业人才根据特长重组,整合为4个项目组,进行采编发一体工作。
打铁人须自身硬,目前融媒体中心培养了数十位对采、编、发有着专业特长的运营同学,团队于2019-2020秋季学期,合计在shou食品团委微信公众号推送103期,其中包含校园生活、学生事务、活动宣传、电台FM等等,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文多种形式打造优质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本文将结合学院当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食品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1.基本特征分析
(1)手机功能的使用
经过调查,大学生主要利用手机的三个功能参与到信息社会当中,一是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功能,二是看新闻、刷微博的资讯功能,三是微信等客户端的社交功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三分之一的同学主要使用通讯功能,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手机的目的是社交,其次是获取资讯,可见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已开始偏离手机传统功能,手机不再是通讯和发短信的工具,它是大学生们开展娱乐社交和获取资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2)手机资讯功能的使用和选择
从使用时间看,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查看资讯在1—2小时的占41.71%,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查看资讯在2—4小时的占45.5%,大于4小时的占12.8%。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利用手机获取资讯的主要平台为微博热门、微信公众号和QQ空间,而专业的新闻资讯平台如央视新闻、腾讯新闻和澎湃新闻使用频次相对较低,可见虽然当代大学生获取资讯的平台选择众多,但大多都是从非官方、自媒体渠道上获取资讯。面对聊天工具、社交网络等手机客户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形势,培养大学生拥有对信息的认知、解读、分析、批判的媒介素养和参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手机社交功能的特点
根据调查结果,只有13.3%的同学表示可以不带手机出门,只有16.1%的同学表示可以关闭社交软件。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之高,他们通过社交软件获取信息的频次也是最高,例如微信公众平台的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和微博平台的热搜等等,其中00后使用QQ的频次也非常高,QQ作为中国即时通讯工具的鼻祖,其功能现在也拓展了腾讯新闻、QQ看点、微视等多种平台,将社交与资讯捆绑。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知,大学生获取媒介信息的源泉是基于社交平台,而社交平台的最大特点是交互功能,所以对于校园媒体融合实践探究中,着重需要开发属性的应该是互动性。
2.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分析
(1)认识媒介能力分析
在信息社会,大学生对个人身份功能的排序中,普遍认为自己是信息的接收者,其次是信息的传播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信息的发布者,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主动参与信息社会建设这一身份的主观认识不足,仍停留在自以为是媒介的被动接受者层面。
调查结果显示,当收到社交平台而非官方发送的热门推送时,大学生第一反应是比较相信、将信将疑和认真思辨信息的所占比例分别是32.23%、31.28%和35.55%,可见大学生对于媒介的认识能力较低,常对媒介信息保持摇摆的状态,仅三分之一的同学能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进行思辨分析。
(2)参与媒介能力分析
在看到网上散布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时,约30.81%的大学生选择不理睬传播态势,45%的大学生选择做一名"吃瓜群众"围观事态发展,18.01%的大学生选择主动举报不良信息,5.69%的同学会选择主动批判反驳。由此可见,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学在互联网媒介上遇到不良信息时存在不作为的行为。同时,近8成的同学选择利用手机互联网查阅新闻资讯,但其中2成不到的同学才会转发和评论。综上可见,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参与程度较低,多数停留在围观阶段,未能达到辩证地分析资讯,并承担起抵制不良信息的媒介参与能力。
但是在"shou食品团委"微信公众号探索媒体融合实践时,根据调研结果,同学们对"时事舆论"板块的开发需求占43.13%,可见当代大学生们面对当前舆论环境,对社会、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时事是时刻关注着的,他们需要机会培养媒介素养,锻炼参与媒介的能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3)使用媒介能力分析
在"shou食品团委"微信公众号探索媒体融合形式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同学希望能在"事务通知"板块中增加咨询功能,可见伴随着互联网环境发展,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已经十分熟练,对媒介的使用有着明确的目的。根据人肉搜索、网上挂人的调研结果显示,有6%的同学参与过此行为,这其中有23%的同学表示只是为了跟风或者发泄情绪作出以上行为,显示出大学生在使用媒介的能力虽然突出,但未能做到主动参与到社会监督、保障信息社会健康发展这一使用媒介能力中来。
三、媒体融合方式总结
综上,"shou食品团委"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手机客户端,作为网络思政和宣传思想的重要阵地,若未能通过媒体融合的形式满足大学生对媒介的个性需求,出现严重的信息同质化现象,大学生在重复获取类似的新闻内容后,将严重影响该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shou食品团委"经过前期媒体融合的模式探索后,决定在一采多发、双向互动功能和网络行为引导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针对这三个方面,亟需解决的是培养一批拥有采、编、发系列技能和辩证认识媒介能力的学生宣传队伍,从而形成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网络育人态势。在组建学生宣传队伍时,应秉持“广纳贤才”的态度来组建一流的创作团队,在校园中有不少身怀绝技的同学们,甚至有粉丝过万的UP主(uploader,网络流行词。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但这些同学普遍“脑洞大开”,所以在指导创作时应主动对话,遇到矛盾点时也需要正面交锋,这就需要我们自身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指导学生创作时进行辩证分析问题,坚持真理越辩越明。
其次通过开发不同的媒体融合形式,打造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媒介内容,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上海海洋大学的传统活动“品读海大”为例,每年9月针对新入校同学开展,将海大的百年历史和国家发展史相结合,通过图文、视频、线下讲解多种形式向新生们传输“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同时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和使用媒介,在主动获取校园文化信息的同时做一名积极互动的媒介参与者。
同时通过媒体融合的内容,结合特定的时间节点开展创作,比如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建党节等等,培养热点预判的能力,从而结合时事、抓住时效进行思想引领和网络行为的引导,借此来帮助同学们绿色地使用媒介、科学辩证地分析媒介,在网络舆情中做一名合格的媒介使用者。
参考文献
[1]第44次CNNIC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J]中国广播2019(08).
[2]周葆华,陆晔,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J]新闻大学, 2008(4).
[3]刘峰,李劭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路径研究一-以江苏省媒体融 合实践为例[J]传媒,2018年21期.
[4]丁柏铨媒体融合的趋势、困境与创新路径[J]传媒观察,2018年05期.
[5]王昕2017年媒体融合发展动向与趋势的相关思考[J].教育传媒研究,201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