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作者:宋乃庆 唐瑜君 郭磊
发布于:2021-03-03 共10459字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小学德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小学生的品德状况以及教师的德育工作实施状况,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1 472名小学生和207名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公民素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理想信念,但存在信息素养缺失、职业认知模糊、心理状态欠佳、生命教育不足等问题,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让教师对德育有了新的思考。为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建议小学加强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多方协作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生命教育,针对性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 德育; 调查分析; 思考;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on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ong Naiqing Tang Yujun Guo Lei Shen Guanghui

  Sou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 school education. This major public health event has brought certain influence on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472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207 teacher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understand the moral character of pupil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during major public health ev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pils have certain civic accomplishment, sound personality quality and positive ideal and belief.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vague occupational cognition, poo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insufficient life education. Moreover, this major public health event has given teachers a new thinking on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rimary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primary students, carry out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through multi-cooper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life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in a targeted way.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蔡元培将德育视为完全人格之本1,他在着作《修身教科书》中提出“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其中五者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2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文件来促进德育的实施落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3。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建设,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并贯穿整个教育阶段。

  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冲击。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组织机构,为阻断病毒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安全,不得不推迟开学。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所有校园活动都以网络形式开展。但是在线上教育的同时,学校必须坚持育人的目标,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通过疫情期间的相关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给部分民众带来心理上的冲击5,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6和价值观产生影响7,并引发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8。疫情是小学生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是教师一次难得的实践育人契机,其中催生出国家的责任担当,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等抗疫精神都会深深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会给德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和认识。此次疫情无疑是德育最好的教科书。为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学德育现状,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

  一、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提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9乔治·布什也说过:“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10中国古代西周教育将“礼”教作为六艺之首,即规范行为的教育及培养良好习性的教养。德育,英文为“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康德主张通过道德教育使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按照客观的道德律行动。11在中国古代,“德”的本字为“惪”,“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心,直声”,德的对象是道,“道”则表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则。12叶圣陶则根据“做人”的教育总目标,从实际出发,建构出以爱国立场、民主责任为要义的政治教育,以人生价值、理想追求为重点的思想教育,以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所组成的中国现代德育。13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内涵的演绎是多样的,古代德育主要是作为社会意识教育,近代主要是作为道德教育,当代则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统一体。14

  我国颁布的德育相关文件包含政治、思想及道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国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内容主要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15《手册》对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这四个阶段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德育目标。根据文献以及本研究需要,本文将小学德育聚焦于小学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五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参考班华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评价内容分为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德育工作即德育工作者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德育结果即学生思想品德状态。16因此,本研究编制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问卷》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现状调查问卷》来了解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小学德育现状,学生问卷总共30个题目,教师问卷总共20个题目。学生问卷结合一线小学教师关于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德育的预访谈结果,根据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手册》提取了此次问卷所要考察的维度: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再结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5年针对全国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编写的《全国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问卷》,从中选择部分题目结合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改编,其中增加了小学生对于此次事件的反应以及对其相关信息的了解,旨在了解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生在家期间的思想品德状况。教师问卷根据学生问卷的维度结合教师在此期间的德育方式以及对德育的态度进行编制,旨在了解其间小学教师以何种方式进行德育工作,及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方面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的学生问卷1 472份,调查对象来自东部、中部、西部8个省(市),基本情况见表1。共收到有效的教师问卷207份,分别来自东部、中部、西部12省(市),其中数学教师占41.83%,语文教师占39.90%,思想品德教师占15.38%,其他学科教师占2.89%,其中41.35%教师担任班主任职务。

  表1 学生样本基本情况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生公民素养教育

  小学生公民素养整体较好,但是信息素养亟待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宅家期间,教师通过线上教学给学生讲解疫情相关知识,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占比分别为:疫情防护措施(92.27%),病毒具体传播途径(85.99%),病毒来源(64.25%),病毒具体临床表现(64.25%),疫情相关法律(45.89%)。了解相关内容的学生占比分别为:疫情防护措施(92.39%)、病毒具体传播途径(86.21%)、病毒来源(81.32%)、病毒具体临床表现(70.86%)、疫情相关法律(63.99%),小学生对相关信息有一定了解,且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其中野生动物保护法,只有17.60%的小学生对其完全不了解。95.17%的教师会将疫情相关的知识、事迹、新闻、法律等融入德育工作,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实施的具体方式占比见图1。在遵纪守法方面,93.95%的小学生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会主动做好相关防护措施,遵守国家规定。当家人带孩子去吃野味时,98.44%的小学生会拒绝并阻止家人此行为。92.8%的小学生不同意给病毒冠上地域名称,90.56%的小学生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对于参与此次调查的教师,只有60.58%的会教学生收集整合解读疫情相关信息并辨别信息真假。而参与此次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25.48%的能够辨别信息真假,有66.85%的只能辨别少量信息,还有7.68%的完全不能辨别信息真假。

 

  图1 融入疫情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生人格品质教育

  小学生拥有美好的人格品质,继承了中华民族互助友善、孝亲尊师的优秀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其中高年级的自律性比低年级的自律性更好。69.5%的小学生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做过公益活动,40.9%的小学生向灾区捐过物资和钱。73.17%的小学生会主动关心问候身边的人,73.51%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很好。57.6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很好。在线上学习时,96.81%的小学生按时上网课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且98.1%的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76.02%的小学生可以自己主动按计划生活学习。通过高低年级比较发现,需要在家人监管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低年级小学生比高年级小学生高21.2%,且线上学习不认真的小学生中,低年级比高年级高3.64%。

  (三)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小学生具有积极的理想信念观,有强烈的爱国情怀,99.25%的小学生认为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在参与过线上升旗的小学生中,有94.78%的小学生升旗时心情庄严肃静,产生自豪感;有85.05%的小学生在家期间努力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进步作贡献,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方面,73.23%的小学生自评在这方面做得好,74.5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

  小学生职业选择多元且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受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但是不同职业选择差异较大,25.00%的小学生的理想职业是医护人员,但工人、农民选择人数极少,均不足1.00%,并且在调查中发现男女在职业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48.85%的小学生表示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选择。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此事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大小与年级高低成反比,低年级小学生中有55.45%表示此事件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影响,而高年级只有45.21%,低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理想职业选择依次为:医护人员(25.00%)、教师(13.65%)、科学家(12.84%)、军人(10.33%)、警察(5.37%)、演艺人员(3.74%)、企业家(3.46%)、运动员(3.33%)、网红(1.70%)、设计师(1.63%)、服务行业人员(1.77%)、工人(0.75%)、农民(0.54%)、其他(15.90%)。工人、农民这两个职业选择人数占比极小,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且男生、女生在理想职业的选择上差异较显着,具体如图2。

 

  图2 部分职业选择男女生占比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品质比较健康,但是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还是会表现出负面情绪,且城市小学生比农村小学生在面对此事件时情绪更加稳定,高年级小学生比低年级小学生更能进行自我调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需加强。37.36%的小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在心理健康上加强。81.73%的教师在特殊时期结合疫情给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74.04%的教师认为今后最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加强和改进。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有39.27%的学生表现出慌乱、不知所措,但是35.67%的小学生能很快镇定下来。通过对不同学校、性别、年级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市小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情绪更加稳定,具体见图3。对于这一现象,部分原因是城乡家庭教育一直存在差异,城市家庭的教育投入优于农村城市,17在这种危机发生时,城市小学生家庭更加重视对其相关的教育。对于特殊时期的生活,37.36%的小学生感到满意,33.97%的小学生感到平淡,28.67%的小学生感到不满意。产生负面情绪的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高4.76%,高年级小学生比低年级小学生高6.42%。在调整情绪方面,高低年级差异较显着,高年级小学生更加能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能够自己调整好自己情绪的高年级小学生比低年级小学生高30.14%,57.93%的低年级小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此次调查的小学生中,有15.22%的学生家长参与了抗疫工作,有29.91%的学生会感到孤独,没有家人的陪伴,93.75%的学生会担心家长的安危。

  

  图3 城乡小学生对于疫情到来的反应占比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在发现问题时会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但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通过调查发现,在此期间,当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时,教师会通过电话、短信、语音、视频等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态,安抚其情绪,并且在适当时候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部分教师会用疫情相关事迹和精神鼓励学生,给学生观看视频,提供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学生进行缓解负面情绪的主题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家长参与防疫工作的学生,问卷中反映出家长参与防疫工作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教师调查问卷显示,96.07%的教师都会特别关注这类学生的情绪并给予特殊关怀。具体方式上会采用电话家访、一对一辅导、建立帮扶群等。

  (五)小学生生命教育

  小学生生命观总体良好,但是学校落实情况欠佳。通过调查发现:80.50%的小学生一直认为身体健康很重要;有18.89%的小学生通过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才认为身体健康很重要;此外还有0.61%的小学生一直都不看重身体健康。对于“宁愿吃得好而生命短暂,也不愿吃得差而活得久”这样的观点,有7.20%的小学生同意,8.83%的小学生认为说不清,可见对于生命的看法,有少部分学生不重视生命健康。对于疾病预防宣传教育,87.98%的教师所在的学校都会进行,但是部分学校实施的频率并不高,且5.77%教师所在的学校没有疾病预防宣传教育。71.63%的教师一直看重生命教育,24.04%的教师以前不看重,经过此次疫情,才认为生命教育很重要。74.52%的教师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结合疫情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50.0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在珍惜生命、基本自护自救能力上最需要改进和加强。67.79%的教师经过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认为今后最需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38.11%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珍惜生命、基本自护自救能力方面最需要加强和改进。

  四、思考与建议

  (一)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最初来源于图书馆界,基于ILP与CILIP合作发布的《CILIP信息素养定义2018》,信息素养是指一种对于所要查找和使用的信息作出批判性思考以及公正判断的能力。18如今信息化时代,国内外都开始重视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19此次线上教育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必要性。该文件还指出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

  信息化时代,我们身边围绕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有害信息。因此,具备信息素养,学会批判性思考是新时代公民应具备的能力。此次“双黄连事件”,暴露出我国公民信息素养的缺失,当灾难降临时,公民缺乏理智的判断力,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次调查结果显现出小学生信息素养不强,教师重视程度亟待提升。由此,作为小学德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于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考评方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多个科目教学。例如科学验证,对于网上某个科学现象的真假辨别,可通过教学带领学生去验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工具,了解整合并解读当下热点事件的相关信息,初步具有了解和批判性把握媒体信息的能力。由于目前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主阵地在高校,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实践与研究较少,所以,可借鉴香港数学教育推出的学校与大学伙伴协作计划,让高校与小学相互协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

  (二)开展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培养

  新高考的落地实施,使学生需要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然而当前学生在进行高考选科时,职业认知不清晰,导致部分学生在选择时处于被动地位。我国目前采用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典》共列出1 838个职业,但是小学生所了解职业的数量与之相差甚远,缺乏职业认知。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工人、农民这两者小学生选择占比均不超过1%,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其缺乏认知。例如,新时代的农民非以前传统认知中的农民,它已演变为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化农民,需要有丰厚的知识技能储备。2019年11月19日,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南京开幕,参会选手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80%,现在及未来的农民需要知识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而现在的小学生并不了解新农民,从而不愿意选择此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各个角色间的均衡与配合决定其发展高度。因此,每个行业都是社会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从小抓起,并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开展小学职业启蒙教育,促进小学生对自我与职业关系的认知,用循环上升的方式加强小学生的职业认知,扩大小学生对职业在准入门槛、具体工作、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了解,切实做好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20

  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学生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超过一半的低年级小学生都表示职业选择受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此次事件中医护人员的精神对小学生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可结合当下时事引导学生树立美好理想,感受理想的力量,并愿意为理想而奋斗,使得积极影响发挥最大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份职业。

  (三)多方协作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教育部修订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其中指出要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1经调查发现,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学校应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拥有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并且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目前大部分小学都未专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都由讲座或者班会活动等方式开展,并且主要由班主任或德育工作者代替。因此,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业的心理教师任教,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同时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关注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家长关注学生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并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并进行疏导。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方力量合作构建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服务体系,校长做好统筹规划,专业心理教师利用专业做好引领作用,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发挥带头作用,学科教师利用本学科做好渗透作用,家长则要积极配合,共同给学生一个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使其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22

  (四)利用疫情补上生命教育课,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对其解读有所不同。在中国,生命教育的开端即是安全教育。在《手册》中的体现则是认识自我与尊重生命,有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预防疾病的活动,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等。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顾明远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特殊时期,“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句标语随处可见,国家对于此次疫情的处理深刻地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此次疫情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在家期间的个人健康与生活习惯蕴含着生命长度,动物保护与生态和谐蕴含着生命宽度,品格实践与公民素养蕴含着生命高度。23对于疫情起源的认识让学生思考对生命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教师要如何教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正确看待生命的流逝等,这些都是疫情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知生命的可贵,并在实践中学会保护。此次疫情让教师更加重视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校需加强生命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补上小学生命教育课。

  (五)以高低年级德育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林崇德曾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儿童期,此时是品德发展的协调性时期,此阶段道德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24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疫情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影响比高年级小学生更深刻,且高年级与低年级在某些品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手册》中提到小学低年级正是培养基本行为习惯的时段,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行为依赖教师、家长的指令,言行比较一致,动机与行为也比较一致,而高年级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发展、道德动机的发展,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大,此阶段则是发展学生道德信念,提高道德行为的思想境界。25《手册》中对高低年级的每个德育内容的德育目标是不同的,高年级的德育目标一定建立在低年级德育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低年级小学生的可塑性最强,因此,小学德育需从低年级德育抓牢,为高年级德育实施奠定基础,注重品德塑造,并且根据高低年级不同目标进行德育。但是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并没有有针对性地对高低年级采用不同的德育方式。学校与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应以对应年级德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联系实际生活以及当下热点时事,各学科注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并随着年级的改变,德育目标的改变,对德育内容及方式作出改变和调整。多数教师都认为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最好的教科书,其中凸显出来的人文精神、美好品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可充分利用疫情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

  五、小结

  本研究设计的小学德育调研问卷包含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五个维度,调研维度的选择旨在突出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而不是面面俱到,注重“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思想。26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品德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在信息素养、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学校德育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更好地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高度重视德育建设,但是小学德育工作落实情况欠佳,所以,今后需要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落地和相关督导工作,采取科学方式,减少形式化,重视课程建设,改变学习方式,创新评价体系。

  注释

  1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3.

  2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1.

  4(1)占燕,吴淑娟.新时代大学德育实现路径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6):85-88.

  5(2)郭磊,徐飘燃,姚菲,等.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OL].[2020-05-15].http://h-s.kns.cnki.net.forest.naihes.cn/kcms/detail/50.1189.N.20200318.1410.002.html.

  6(3)宋乃庆,王钦,郭磊,等.重大疫情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及其教育应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4):116-121.

  7(4)卫晋丽,宋乃庆,王春婵.重大疫情对中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3):17-21.

  8(5)宋乃庆,郑智勇,肖林.重大疫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22-24.

  9(6)杜威.杜威教育论着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8.

  10(7)美国总统就职演说[M].岳西宽,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50.

  11(8)邓晓芒.康德论道德教育[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3):1-14.

  12(9)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13.

  13(10)任苏民.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2):93-97.

  14(1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8.

  15(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16(13)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287.

  17(14)刘保中.我国城乡家庭教育投入状况的比较研究——基于CFPS(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7(12):45-52.

  18(15)石乐怡,赵洋.CILIP开展的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J/OL].[2020-04-21].http://h-s.doi.org /10.19764/j.cnki.tsgjs.20192844.

  19(16)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0-05-10].http://www.moe.gov.cn.forest.naihes.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0(17)刘晓,黄顺菊.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审视、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19(11):28-34.

  21(18)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2012-12-07)[2020-05-10].http://old.moe.gov.cn.forest.naihes.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html.

  22(19)卫萍,许成武,刘燕,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2):91-96.

  23(20)夏雪燕,周建军.启蒙儿童的真实学习生活——基于抗疫素材的班会课设计[J].中小学德育,2020(3):42-44.

  24(21)林崇德.品德心理发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25.

  25(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6(23)宋乃庆,陈重穆.再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6(2):15-18.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原文出处:宋乃庆,唐瑜君,郭磊,沈光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德育现状与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01):56-64.
相关标签:小学德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