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占很大的重要性,而体育是很好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所以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体育德育论文的范文,让大家了解一下此类论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德育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德育的渗透研究
摘要: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人格塑造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发挥德育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适当地渗透德育。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有很多德育渗透的契机,抓住这些契机进行教育,将会大大提升教育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
一、小学体育与德育的关联性
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各个学科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尤其是体育课程,与德育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课程是一项活动课,不仅需要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还需要学生进行合作、竞赛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忍耐力、毅力、决心、自信心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他们能够在不断的训练下突破自己,发掘自身潜能。而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团结的力量……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联,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二者的关联,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虽然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在我们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忽视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优势无法凸显、枯燥空洞、浮于表面等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体育教学中对于德育渗透的忽视。
虽然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渗透德育的契机,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他们并未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德育素质发展之间达成良好的共识。许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大多时候回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较为基本的知识,但是忽略掉了教学的德育功能。
2.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优势没有凸显。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其主要是在户外活动,而且教学内容是比较丰富、有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更关注的是动作是否达标,比赛是否能获胜,而并没有真正凸显德育的优势。
3. 小学体育中的德育空洞,枯燥,浮于表面。
德育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是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不应该是空洞的、枯燥的、浮于表面的。然而当前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即便是渗透德育,也是机械的,空洞的,浮于表面的,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三、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一定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在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堂细节处渗透德育。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1. 注意发挥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因此,要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做起,首先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与教学行为,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规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遵守时间、不迟到早退的良好的品德。要求学生完成训练量,教师自己也要完成一定的训练量,要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坚持下去。又比如,要求学生体育课上穿运动服,体育教师自己课上一定要穿运动服;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敢于承认;上课要求学生要准时,自己更要准时……这样才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在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
一上课,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立规矩”,对课堂常规进行确立,将课堂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学生必须要遵守课堂的规章制度,要文明礼貌,注意组织性、纪律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合作教育,训练学生培养优良的品质。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3. 在教学细节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会有很多的细节,这些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果教师能够细致地挖掘细节中的德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借还体育器材的时候,有的学生对器材不爱护,不愿意整理体育器材,那么教师可以对于热心帮助老师,主动整理体育器材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不仅能够激励这些学生,也能够刺激其他学生培养责任心,养成爱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还有在做热身运动的时候,有些学生的热身运动做不到位,出现小动作、说笑等情况,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并且进行引导,告诉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做什么事都不可以三心二意。像这样的细节,每一节课都有无数个,只要教师能够把握住这些细节,及时地进行引导,学生的德育素养就能够得到提升。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从小学体育与德育的关联性着手,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并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了探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幼小,价值观、世界观都非常不成熟,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但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又毫无收效,所以教师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时机,将小学体育与德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冬萍.新课标下渗透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7).
[2]唐善奇.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
文献来源:刘转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德育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20(06):164.
体育德育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摘要: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当代的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道德教育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德育;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moral education must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hrough subject teaching is the most frequent and basic way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and physical education is no excep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school quality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akes on the main task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hildren,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incomparable with other subjects.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which makes the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become a hot topic concerned by the major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s
Keyword:
Primary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可见,学校体育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我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一、运用体育课堂常规,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体育规范是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条件,因而,只要学生一旦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等作用下,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
笔者在教学中从队列和休操队形抓起,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往往会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充分表露出来。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比如,体育课的着装要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
二、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体育锻炼主要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健康教育主要是维护健康,保护体能发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是要让小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学会保健的方法,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生存能力,竞争意识和本领。而以前的体育正是由于缺乏了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不爱体育,不会运动,不懂得保健的体育盲加健康盲。但值得可喜的是这一状况正在成为历史,体育与健康教育正在一步步迈向学生的心灵。有资料显示,天津、湛江八所实验小学对三干多名学生的调查,表示喜欢本课程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97.7%,学习后锻炼的主动性有提高的占95.5%,对养成卫生习惯有帮助的占97.5%,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行动的占90.5%。
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加强教育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坐姿、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三、培养高度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这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所以,体育课中的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每个体育教师的重视。
首先是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上课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并根据课的内容和特点,强调如何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辅助练习,使学生课内和课外体育锻炼时,能够避免或减轻受伤,更重要是学生走向社会,在场地、设施简陋的条件下,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让学生学会保护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再次是让学生关心器材收拾。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四、诱发学生进取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具很大的差异性,每个小学生心理特征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比较复杂,那些身体和心理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注意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可以发挥他们自身优势,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类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在教学中,采用了距离错位的方法,给不同层次学生以一种平等竞争的假象,以刺激学生的练习欲望,诱发学生的心理竞争意识,达到练习效果。
在教学中还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掌握了某一个技术动作以后,就对它失去了新鲜感,没有了竞争意识,丧失了做得更好的动力。并且,由于自控力差,有的学生还会连续犯各种错误。但笔者还是会正面引导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此时,笔者会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练习进行教育,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比如通过讲述革命领袖锻炼身体的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克服障碍(如阻力、困难等)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着特征,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能觉察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如有些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较好,但怕吃苦、动手能力差、性格倔犟等。作为体育教师就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个体的任务,把它作为份内之事,不要作为额外负担,应把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优点,来逐步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定时、定量、定强度、定具体细节要求”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在身体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坚持练习。及时发现正典型,正确进行评价,对特殊学生区别对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机智、诚实、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克服困难、坚毅不拔等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目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佛爷”,往往有自我为中心倾向和对家长强烈的依赖心,面对新的环境,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以消除这些“小宝贝”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融为一体,自觉以集体的规范约束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互相影响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参与竞争,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中的团队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小组、教学比赛中临时结成的队(组)等等,都构成了团队。在集体项目中,团队更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和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细致活,需要体育教师用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去迎接这一挑战。
文献来源:惠春.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J].办公自动化,2020,25(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