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摄影大数据怎么用,往哪儿走?
当前,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云存储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及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摄影的影响愈发深刻。在经历数字化后,摄影要转变思维,及时引入大数据理念。
1.构建基于图片库基础上的摄影大数据
“互联网+摄影”模式,当务之急是建立摄影大数据,改变摄影的传统观念与商业运营模式,强化“数据兴业”,分析摄影数据,重视摄影数据开发利用,提升摄影数据管理,使用摄影发展与管理在大数据的轨道上运行,把现有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使摄影发展更和谐有序。同时,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启动摄影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分析和利用等基础性工作。云计算是实现海量数据分布式计算与智能化分析的基础平台和关键技术,图片库是海量多源数据采集、分析和识别的基础,因此,基于云计算和图片库基础来设计、建设摄影大数据综合平台是首要工作。摄影大数据最初始数据即为图片库数据,应从完善建立 “小数据”开始。图片库与图片交易数据是摄影走向大数据的起点,目前国家摄影博物馆、新华社、中新社图片库与商业销售数据便是摄影大数据的基础。同时,各类商业图片库与图片社也是摄影大数据的组成部分,目前虽处于分散与零星式分布状态,却在图片市场中起到重要作用。
2.建立 “摄影行业云与大数据”综合平台
当前,摄影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摄影博物馆、摄影网站群的建设,推动了摄影信息化发展。然而,仅此不够。摄影要弱化对公有云依赖,逐步分期建立独立的 “摄影行业云与大数据”.可在当前摄影信息化基础上着手展开,即在云计算和分散图片库基础之上构建摄影大数据综合平台,涵盖摄影硬软件、传播展示环节和应用开发方面。摄影硬软件用于识别设备信息和采集数据,传播展示环节利用网络传输信息。应用开发方面利用后台的云计算系统,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
数据综合平台将摄影产业、教育、商业、行业管理等分散的数据综合打捆,运用公有云商业工具与数据软件,定向分析、抓取互联网相关数据,搭建摄影大数据综合平台,使摄影与移动网络、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纵向整合、共享。目前中国摄协的国家摄影博物馆与摄影网站群具有该项功能,但没有摄影大数据的明确导向。总之,在摄影大数据综合平台建设中,要推动摄影由原始数据服务向深度数据服务发展转型。
3.建设摄影大数据生态系统 (Big Data Eco-system)
摄影大数据生态系统涵盖摄影发展、创新、转型与升级的前沿技术和重要应用等多方面,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应从摄影大数据人才培养开始。目前,摄影行业急需如摄影拍卖、收藏、策展、管理以及摄影大数据、摄影作品鉴定等人才。当前中国摄影教育缺乏相关专业与培养定位,摄影数据分析人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急缺人才,包括摄影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运用等环节和要素方面的人才。未来摄影竞争会是在 “大数据”规则下的竞争。要赢得战争,必须要有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同时,需构建面向摄影领域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摄影大数据分析应用流程,开展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数据分析应用,既要注重数据的市场安全与商业机密,又要提倡数据共享开放,防止滥用。
随着 “互联网+摄影”模式的推广,统筹数据、技术和应用需求,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总结规律和建模推演,发掘有价值的深度数据,推动摄影发展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升级,驱动摄影转型升级。
4.开展摄影大数据应用
目前摄影家协会实现了会员管理、作品展示、版权保护等方面的数据管理,各图片库和图片社实现了图片销售网络化,摄影网络化发展领域与范围在不断扩大,启动了由摄影信息化向 “互联网+摄影”的转型,摄影数字展示、作品交易、数字制作等工作在不断推进。但在摄影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图片使用统计、图片消费计算、大数据分析、影像移动消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要充分借鉴、联合互联网企业与数据公司,促进摄影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完善图片内容分析、图片商品消费分析、创作方式方法指导、数字技术专业服务、图片用户体验质量应用等模型,提升摄影的专业化水平与定位的准确性。在大数据时代,摄影行业的发展基于数据和分析,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摄影要面向影像企业、图片用户、摄影作者,提供大数据服务。
5.大数据推动摄影数字化快速发展
大数据促使摄影业与其它媒介快速融合。摄影要尽快适应 “互联网+”新形势,着力在开辟摄影新业态与发展新方式上做文章,通过价值链和信息网络实现摄影跨界资源整合,打破行业藩篱与系统孤岛,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既有思维。首先,要在摄影行业内部资源整合中,以开放化、平台化、用户化互联网思维为核心,整合内部人力、作品、技术资源和能力,引领社会资源聚变重组,实现资源与作品的社会共享、转型,它是 “互联网+摄影”的核心要义。
摄影与各个艺术门类及不同行业的融合与交叉,使摄影发展产生了诸多可能,如计算摄影、美术摄影、3D摄影,就是因需求而出现的。其实这些也是摄影大数据之下新业态的萌芽。未来还可从相关数据分析与应用中找到一些的新形态与新方式。摄影当借鉴互联网在线积累、快速获取以及高效处理海量多源数据优势,为催生摄影新发展空间,促进摄影从信息化转向互联网深度融合转化,为行业决策、市场应用、内容预测、商业智能服务。例如,可基于摄影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来分析预测摄影发展、引导摄影创作、核查图片商业数据、实现行业预警等。使摄影内容与外在形式变化,体现在行业管理、商业模式、创作内容等方面。要建立摄影数据标准化与监测管理体系,规范数据需求管理流程,提高数据应用水平,确保数据的一致完整性,同时整合分散的零星的各类摄影资源,完善跨行业、跨系统的共享资源平台。
四、摄影大数据种种误区
雾里看花几多真真切切?大数据是一种新生事物,对它还应有一种常规心态,因为大数据还有种种让我们无法理解与感受的东西。
数据准确性。当前,商业与艺术摄影作品已将摄影行业数据与金融数据结合起来,通过资本市场对于摄影业的关注和成交记录研究,透视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机会。大数据已成为摄影圈定题材、锁定目标受众、优化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制定销售策略的 “利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摄影大数据因其案例选择与分析定位的失误,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度已成为让人迷惑的话题。
应用科学性。大数据是并非万能,中国摄影历史数据与现实数据收集、存储极不系统,影响摄影大数据准确性。加之互联网数据的随意性,摄影数据分析软件与推演模型的不完善,决定了现阶段摄影大数据只能是参考,而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法宝。
大数据核心是针对用户。当下摄影图片用户与互联网图片消费版权保护处于弱势,摄影大数据能够相对全面、及时地反映摄影商品消费的需求,分析结果,市场预测、趋势评估能为摄影创作提供切实有效的竞争策略,但在 “互联网+摄影”发展业态定位与实践运用中出现偏差,仍有不确定性。
市场定位不清与独创性灭失。有人认为图片免费消费会搅乱产业秩序。互联网的核心是免费,大众消费图片免费已成趋势,而商业与艺术摄影的市场秩序尚不规范,一、二级市场区分不明等,也为摄影大数据带来许多未知风险,对摄影业正常发展与摄影市场环境构成了不定因素。互联网将所有摄影从业者、图片创意与拍摄、制作及图片传播与销售一体化。虽然摄影作品创作成本降低、价值提升、传播增速,但原本独立的摄影创作,却因网络用户提前参与作品的创作,影响了作品的独立性与原创性,我们该如何定义摄影的内涵与外延?
大数据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摄影。当下人们对大数据的重视前所未有。那些原本尘封多年的陈年数据一瞬间身价倍增。鲍德里亚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越来越多而意义却越来越少时代。如何收理、处理、分析、使用摄影大数据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孙宇龙,新生态环境下的软件图片演变趋势探析 [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5年3月期
2.胡永利、孙艳丰、尹宝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J],计算机学报,2012年06期
3.孙宇龙, “网生代”摄影与摄影的网络化生存研究-网络的救赎与摄影的突围 [J]福建艺术,2015年3月期
4.戴炳荣、宋俊典、钱俊玲,云计算环境下海量分布式数据处理协同机制的研究 [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01期
5.孙宇龙,产业链下的类型摄影将往何处去? [N]中国艺术报,2015年04月17日
6.余凯、贾磊、陈雨强、徐伟,深度学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09期
7.孙韩林、张鹏、闫峥、谢晓燕,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无线传感网体系结构 [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