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互联网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新媒体作为一种借助数字技术并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传递新闻及各类信息的媒体形式,在表现形式和用户互动方面拥有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特点,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中摄影记者的工作情况和未来规划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人人都可以拍摄新闻现场并将其上传到社交网络上的时代,摄影记者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地位。针对这种情况,摄影记者应当积极地去寻求突破口来实现自身转型,以适应当下的新媒体环境。因此,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的发展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摄影记者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摄影记者; 生存现状; 转型策略;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的。“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由E.罗斯托提出并在美国流行,后来逐步在全世界有了发展空间。新媒体作为媒介传播新闻信息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传播形式也比传统媒体更多样。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和相机不再是奢侈品,人人都有了用自己的设备记录新闻现场的能力,因此摄影记者不再是新闻的第一拍摄者,失去了职业优势。所以,摄影记者不仅要通过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来进行转型,尽快突破职业瓶颈,还要去除浮躁,静下心来做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纸媒行业发展活力减弱,摄影记者生存空间被压缩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媒体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借助手机或电脑来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活力被大大削弱,人们对传统媒体的需求有所下降。如此,平时在纸媒上发布摄影作品以及拍摄新闻图片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就被不断压缩,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摄影记者面临着失业或下岗的窘境,不少摄影记者已经选择其他职业或自主创办摄影工作室。
(二)社会大众审美水平提高,对新闻图片质量要求有所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不再闭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收到许多信息。不仅如此,随着审美教育的普及,社会大众的审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们阅览过大量新闻图片后,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记录现场的图片,更加注重新闻图片或其背后蕴含的新闻故事和新闻价值。但由于传统纸媒篇幅有限,摄影记者的发挥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并不能够保证每一张新闻图片背后都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新闻内涵和新闻张力,这就导致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摄影记者的职业发展也会陷入瓶颈。
(三)摄影设备开始普及,摄影记者失去职业优势
在目前的社会收入水平下,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上到老人,下至小孩,都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不仅如此,智能手机普及所带来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也大大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途径。“新闻”不再专属于新闻行业,在社交平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例如,在某一社会新闻发生后,处于新闻现场的旁观者可以及时用手机记录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当摄影记者赶到现场拍摄时,该新闻可能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摄影记者拍摄完图片并处理再发布,新闻的热度很可能早已下降,该新闻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关注,点击量也会大大下降。长此以往,摄影记者就会逐渐失去职业优势。
(四)行业追求发生转变,摄影记者难以打磨出好作品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每天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新闻,有时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能够引发大众的兴趣,成为“爆文”或者“热点”,收获较高的关注度。这样一来,一些新媒体平台或机构为了生存,也开始迎合大众的喜好,一味追求新闻数量,忽略了新闻的质量。处于这种大环境下的摄影记者,也只能追随大众的口味,拍摄新鲜猎奇的内容,没有时间也难以沉下心去打磨优质的新闻摄影作品。这有悖于摄影记者最初的职业理想,许多摄影记者也因此陷入迷茫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转型的具体策略
(一)不断学习新技能,争取生存空间
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一篇完整的新闻通常要几个部门共同完成,摄影记者只是负责记录新闻现场这一部分,新闻的产出效率不是很高。但在新媒体行业,从业者可以兼顾摄影师和文案撰写等多重身份。以公众号为例,运营者可以同时完成图片拍摄、文案撰写、后期编辑和发布等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新闻产出效率大大提升,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运营账号的热度和关注度。
因此,摄影记者应当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摄影记者就可以独立撰写新闻,免去传统工作中烦琐的环节,保证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摄影记者只有掌握更多技能或者能独立做出新闻报道,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不仅如此,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丰富图片内涵
面对大众越来越高的审美水平,摄影记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摄影水平,丰富图片的内涵,拍摄的新闻图片应更具有温度和人情味。
在日常拍摄过程中,对于一些非突发性的、不需要立刻报道的新闻事件,摄影记者可以采取长期跟拍的方式,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全景式的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拍摄不能仅记录新闻现场,还需要摄影记者深入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并通过拍摄手法将这些故事展现出来,让受众在看到图片时就能够感受到拍摄者想要表达的新闻内涵。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发挥自身优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要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发挥自身优势。尽管摄影行业的门槛在不断降低,但摄影记者从事的新闻摄影行业在性质上与普通摄影还是有区别的,也更考验摄影记者的技术。一个好的摄影记者除了要能够从不同视角切入新闻事件本身之外,还应拥有较强的图片后期处理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图片编辑和排版技巧。因此,摄影记者应当尽力发挥自身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
例如,由于大多数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都比普通大众的水平高,因此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微博账号或者公众号分享自己的拍摄技巧,这样能够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一些摄影爱好者或者想要学习摄影技术的受众。当自身的微博账号或公众号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后,摄影记者就可以将这些平台作为新闻传播的渠道来分享自己拍摄的新闻图片,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
(四)不盲目追随潮流,用心沉淀作品
对于高质量的深度摄影报道,大众喜闻乐见。因此,摄影记者应沉下心来,努力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拍摄和采访。尽管有些深度报道需要摄影记者付出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够完成,拍摄过程也许会很艰辛,但这些报道一经发出却是最能引起公众思考和社会反思的。作为报道该事件的摄影记者,本身不仅可以收获很高的关注度,也能使自己的职业与所追求的新闻理想相契合。不仅如此,如果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能够沉淀下来做一些好新闻,那么当下的新闻环境也会得到改善,人们的新闻视角也会因此大大拓宽,对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面临着传统纸媒发展活力减弱、自身发展空间被压缩、大众审美要求提高、职业优势面临挑战和行业环境趋于浮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摄影记者可以通过积极学习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沉淀内心打磨作品等方式来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摄影记者才能够突破当下的瓶颈,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式。同时,如果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够积极地作出改变实现转型,那么新闻环境也能够得到极大改善,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忠.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差异化生存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18):265.
[2]李远.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摄影记者的坚守与转型——以长江韬奋奖获奖摄影记者王天定和于文国为例[J].视听,2016(8):148-149.
[3]陈思言.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J].现代交际,2016(8):89-90.
[4]杨忠军.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J].记者摇篮,2018(3):35-36.
[5]牛强.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8(2):22.
[6]余轶群,陆芳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J].视听,2014(7):104-106.
[7]赵铁军.融合时代传统新闻摄影的处境与出路——以《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与“豫见”栏目为例[J].中国记者,2015(9):31-33.
[8]李春日.新媒体时代记者转型发展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159.
[9]周巍.探究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生存现状和转型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1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