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起的从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临床综合征,又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血管性痴呆、有血管性成分的阿尔茨海默病和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西医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思路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发病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为主。中医治疗VCI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的优点,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接受,现将近年来有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头针
王伟等将68例有认知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后2组的LOT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于向华等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体针
史洪润等将6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后2组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基于疗效指数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赵惠等以原络配穴针法为主联合安理申为治疗手段,设单纯安理申为对照组,观察48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MMSE、ADL及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唐强等将60例具有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药物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NCSE)及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变化。结果针康组的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针康组血浆皮质醇的含量低于药物组。
吴威等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康组,每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针康组进行针刺配合认知训练治疗。结果针康组在改善患者MMSE、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均优于针刺组。
蔡斐将12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果针刺组治疗后各表得分较前明显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李墨等将7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电针
侯小兵等将58例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热针组30例,毫针组28例。结果显示普通毫针与电热针均有明显疗效;电热针组疗效要优于毫针组。
赵煜等将84例MCI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电针头穴组和辨证配穴组。结果针刺组改善血管性痴呆症状疗效优于药物组。殷建权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显示电针配合药物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组。刘娇等将5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行电针百会、神庭治疗。结果提示电针配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眼针
李志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丹参片,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眼针治疗,取上焦区、肾区、脾区,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3.3%(P<0.05)。
观察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眼针疗法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田迎春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肝区、肾区)40例,对照组(药物组)口服吡拉西坦,小剂量阿司匹林40例。治疗前后观察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眼针组治疗有效率82.5%,药物组治疗有效率65%,眼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艾灸
朱才丰等将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CA与ADL评分,2组治疗后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组各量表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苏志伟等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益肾通督灸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2组均治疗15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王频等将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艾灸组和西药治疗组,经2个疗程治疗后艾灸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
中药
肖姝云等将6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给予调心补肾方中药,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3个月。经治疗后观察数据得出结论调心补肾方能有效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
赵建军等将180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后显示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且安全性较高。
屈秀峰等将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针药结合
孟繁烨将选择7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前者采用针刺加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后者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MMSE、HDS、ADL量表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李守翠等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结果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金海涛等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固地开天针刺法联合天地精丸治疗,对照组口服喜得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张长巨等将12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进行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尼莫地平,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能改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积分。
李伟等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50例和药物组50例,针药组给予针刺结合口服尼莫地平,药物组口服尼莫地平,共治疗3个月。结果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罗展等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2组MMSE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
马云枝等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片)66例和治疗组(口服通脉舒络胶囊结合针刺)70例,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黏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血管性认知障碍属老年常见病,发病早期积极治疗具有可逆性。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病机为本虚标实,病因由虚、瘀、痰等方面,最终导致脑络瘀塞,髓海失养,灵机失用而成认知障碍。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临床多是以观察各项临床症状及指标来判断疗效,目前防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药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报道近期疗效观察较多,远期跟踪性研究较少,难以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很难判定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劣,发挥不了科学的严谨性,临床设计缺乏科学的设计方案,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上述问题均有待于今后研究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