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究石蜡疗法治疗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 对比两组疗效, 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下肢痉挛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肌张力及内收肌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显着低于对照组, 内收肌角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着 (均P <0.05) 。结论 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石蜡疗法, 能够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 可显着改善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脑瘫; 儿童; 石蜡疗法; 康复训练; 下肢痉挛;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中枢神经障碍疾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感知觉障碍、智力障碍、交流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 严重的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痉挛性脑瘫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 占总体比例的70%左右[2], 患儿的痉挛主要表现在髋关节的内收肌群、腘绳肌、股四头肌、三头肌, 还有少数患儿会表现出前臂屈肌的痉挛。下肢肌群的痉挛导致患儿出现双侧下肢的交叉、内收,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翻身等动作, 影响患儿的正常运动功能。如何有效改善患儿的双下肢痉挛, 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点。石蜡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的治疗方案, 但目前在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治疗上应用较少, 本文就石蜡疗法治疗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评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0月~2018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观察组包括男45例, 女11例, 月龄9~37个月, 平均 (16.4±5.2) 个月;对照组包括男44例, 女12例, 月龄10~38个月, 平均 (16.9±5.1) 个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着差异 (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痉挛性脑瘫的诊断标准; (2) 均有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 大腿内收等下肢痉挛表现; (3)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 (1) 接受过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者; (2) 注射过肉毒素者; (3) 合并先天下肢畸形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治疗: (1) 患儿取仰卧位平卧于三角垫上, 治疗师用腘窝控制患儿单侧膝关节, 使对侧下肢外展、外旋并固定, 之后一只手扶持患儿的单侧大腿, 另一只手扶持患儿足底部, 使患儿踝关节呈背屈位, 依次屈曲患儿的髋、膝、踝关节, 最后外展外旋整个单侧下肢, 并在伸展的同时保持踝关节的背屈位, 伸展到位之后保持5~10s, 回到初始位, 交换双侧下肢动作, 重复进行操作, 缓解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整个康复训练要根据患儿的病况, 逐渐增大角度, 避免造成组织损伤; (2) 扶持患儿做在圆滚上, 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曲运动, 降低内收肌力, 引导鼓励患儿在跨坐时弹跳运动, 产生持续牵拉内收肌的效果; (3) 患儿取侧卧位时, 治疗师用玩具引导患儿用下肢踢打玩具, 使患儿主动牵拉内收肌; (4) 患儿与圆滚平行俯卧在圆滚上方, 由家属引导患儿在头前拍手, 治疗师控制患儿双足抑制患儿的自发性运动, 减少下肢肌肉痉挛的代偿模式, 帮助患儿逐渐适应双下肢的外展外旋, 并保持足背屈位, 增强患儿全身运动的协调性, 抑制下肢内收肌张力。每天每套运动各10min左右, 1次/d, 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将固体石蜡放入恒温蜡疗仪, 用间接加热法融化, 调节温度在80℃, 将融化后的石蜡倒入陶瓷盆, 厚度在2~4cm即可, 使石蜡自然冷却, 待温度降至40~45℃之间后将凝结的石蜡取出, 摊开置于塑料布上, 将石蜡均匀敷在患儿双下肢内收肌部位, 用塑料布包裹保温30min。1次/d, 连续治疗2个月。
1.4、 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疗效, 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下肢痉挛情况。临床疗效评价参照文献[3], 显效:患儿治疗后双下肢内收肌肌力下降至少1级或恢复正常, 内收肌角角度增加至少30°或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治疗后双下肢内收肌肌力下降至少1级或恢复正常, 内收肌角角度增加在20~30°之间, 且未恢复正常状态;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 (54/56) ,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5.7% (48/56) , 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n (%) ]
2.2、 肌张力及内收肌角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肌张力及内收肌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显着低于对照组, 内收肌角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及内收肌角对比
3 、讨论
脑瘫是由于非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所引起的, 患儿的神经症状表现可能是局限性也可能是广泛性的,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障碍。目前脑瘫是导致小儿运动障碍的主要疾病, 而痉挛性脑瘫属于锥体系损害, 因此患儿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 运动功能障碍。既往研究表明[4], 痉挛性脑瘫患儿多属于早产儿、低体重儿, 部分则具有新生儿窒息病史,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新生儿存活率上升, 相应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痉挛性脑瘫患儿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下肢痉挛, 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的交叉、内收,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翻身等动作, 越早发现患儿的异常, 越早治疗, 患儿的预后也越好。目前关于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技术等研究较多, 但在康复理疗方面的报道较少, 因此部分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儿预后较差。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康复训练上, 然而单纯的康复训练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下肢功能, 但由于不能与患儿沟通交流, 缺乏患儿主动的配合训练, 效果一般。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进步, 电刺激、石蜡疗法等辅助康复治疗方案逐渐被临床重视。石蜡疗法是利用石蜡蓄热能大、热容量大、导热性小、不呈对流现象的特点, 将温度传递到病灶部位, 实现温热治疗的效果。在治疗时石蜡与局部组织紧密接触, 但并未绝对接触, 中间仍留有一定的间隙, 保留的空气层确保了皮肤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避免了皮肤组织的烫伤[5]。石蜡具有持久、良好的温热效应, 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同时可有效缓解肌张力。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在热融化后凝固过程中体积会逐渐缩小, 对组织产生轻度的机械压迫作用, 可加速热量传递, 同时也有利于挛缩组织的恢复, 结合康复训练方案可起到促进锻炼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6.4%,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5.7%,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及内收肌角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 说明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 能够更有效改善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 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石蜡疗法, 能够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 可显着改善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喜悦.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 (14) :1561-1563.
[2]袁兆红, 尤玉慧, 秦志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4, 54 (41) :83-84.
[3]张小敏.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 2015, 11 (6) :89-92.
[4]金珠.蜡疗护理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状态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7) :180.
[5]刘静, 李恩耀.中药酊剂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 2014, 36 (8) :1788-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