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态学论文

贵州小叶苦丁茶品种界定、分布及生态生物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8 共3420字
论文摘要

  1、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种界定
  
  《中药大辞典》(1977)记载:“苦丁茶主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贺震旦等(1992)认为,苦丁茶的原植物有 5 科5 属 10 个种之多;张灿坤(1994)调查,有 5 科 16 种 1 变种植物作苦丁茶使用或称作苦丁茶;郁建平(1997)调查结果,贵州省有苦丁茶原植物 6 科 6 属 9 种;陈杖洲(1998)认为,全国称为苦丁茶的植物有 6 科 l1 种植物;高爱红(2002)统计,我国各地报道的苦丁茶原植物有 9 科 15 种;刘国民(2003)统计,苦丁茶的原植物至少有 30 种(包括变种),涉及 12 科 13 属,其中木犀科有 9种植物被称之为苦丁茶;黄林芳(2003)统计,全国作为苦丁茶使用的植物有 8 科 19 种。归纳起来,现已报道有 31 种植物在不同地区被称之为苦丁茶。其中,开发规模较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冬青科的苦丁茶,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和浙江等省区开发的冬青和大叶冬青苦丁茶;另一类为木犀科苦丁茶,即西南地区贵州、四川、云南和重庆等省市主要开发的木犀科女贞属苦丁茶。据统计,已报道的木犀科苦丁茶有 12 种,分别是:粗壮女贞、紫茎女贞(亦称变紫女贞)、丽叶女贞、总梗女贞(又名序梗女贞)、日本毛女贞、日本女贞、女贞、光萼小蜡、华女贞(又名李氏女贞)、紫药女贞(又名川滇蜡树)、宜昌女贞、牛矢果。在《中国植物志》中已将紫茎女贞(Ligustrum purpurascensY.C.Yang)归并于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贵州小叶苦丁茶属于木犀科女贞属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2、自然分布
  
  粗壮女贞于 1850 年在印度被植物学家发现并命名,先后有 Olea robusta、Visiania robusta、Phillyrea robusta、Ligustrumpubescens、L. robustum var. pubescens、L. thibeticum 和 L. pur-purascens 等异名被使用。现在,已发现它在中国、孟加拉国、缅甸、越南、柬埔寨有分布。在我国,粗壮女贞分布在安徽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湖南西部、湖北东部、广东乐昌、广西西部、贵州、云南和四川,是一个分布较广的种,分布海拔 400~2000m.

  在我省,贵州小叶苦丁茶(粗壮女贞)分布在余庆、台江、赫章、威宁、大方、黔西、纳雍、水城、息烽、习水、遵义、绥阳、凤冈、德江、印江、思南、石阡、江口、剑河、丹寨、麻江、雷山、黎平、荔波、安龙、册亨、兴仁、兴义、瓮安、普安、惠水、紫云、平坝、息烽、开阳、修文大多数县市均有分布,海拔 400~1600m.

  3、生态学特性
  
  贵州小叶苦丁茶(粗壮女贞)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0m,树姿呈直立或半披张形,具明显主干,经反复砍伐采摘后的植株呈丛生的灌木状,小枝密生白色皮孔,叶纸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上面有光泽,叶长 2~8cm,宽1.5~3.5cm,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叶柄长0.5~1cm,圆锥花序着生于枝顶端,花白色,芳香;幼果绿色,成熟后变成褐黑色,稍弯曲,长圆形,长 1~1.4cm;花期 5~6 月,果期 10~11 月。在形态识别上,叶椭圆形或卵形,无毛,小枝密生皮孔,花序轴多少被毛,果椭圆形稍弯曲来进行识别。

  喜生长在山坡中下部河谷、沟谷和坡地,对土壤湿度和肥力要求较高,而对土壤厚度和坡度要求不严,且无明显的坡向选择。粗壮女贞分布地为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 10.6~18.3℃,1月份平均气温 2.2~8.9℃,7 月份平均气温 23.1~35.6℃,最高气温 40.7℃,年降雨量 971.4~1499.4mm,适应性较广。生长群落中粗壮女贞均处于灌木层,高度 1~1.7m.群落上层密度较大时无粗壮女贞生长,在无遮荫时粗壮女贞可正常生长,但叶面出现皱纹,有时叶片两侧向中间闭合,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

  在粗壮女贞生长的群落中,它都处于灌木层,因为人为采摘,未见到处于乔木层的植株,粗壮女贞在砂页岩上常与厚叶鼠刺(Itea coriacea)、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 crenula-ta)、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牡荆(Vitex sp.)、西域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油茶(Camellia oleifera)、尖萼柃(Eu-rya acutisepala)、十大功劳(Mahonia sp.)、白栎(Ouercus fabri)、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等伴生,植被覆盖度可达 90%,灌木层覆盖度可达 85%,灌木层高度 1.5~2.7m.而在白云质石灰岩上,常见的伴生植物有光枝勾儿 茶 (Berchemia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皱叶 雀梅 藤(Sageretia rugosa)、小蜡(Ligustrum sinense)、齿叶黄皮(Clausenadunniana)蒾、球核荚 (Viburnum propinquaum)、中华绣线菊(Spi-raea chinensis)、铁仔(Myrsine africana)、山腊梅(Chimonanthusnitens)、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等,灌丛植被,是原生性植被破坏后的结果。经调查,在群落中,粗壮女贞均是以零星散生的形式出现在群落中,100m2有 1~9 株不等,高度 1~2m,在群落上层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没有粗壮女贞的生长,但在没有上层一定遮荫的条件下,粗壮女贞也可以正常生长,但叶面会出现皱纹,或叶片两侧向中间闭合,表明该种是一个中性偏阴的种。

  在粗壮女贞的生境中,都是在山坡的中部以下,在这样的条件下,水分条件很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在山上和山顶,都未见有生长,从坡度看,粗壮女贞对坡度也没有严格的要求,陡缓坡均可见有生长。从坡向看,粗壮女贞也没有明显的坡向选择。

  4、生物学特性
  
  粗壮女贞的实生苗人工定植后 5 年开始结果,果实在 10~11 月成熟,若不经处理,萌发困难,据报道,只有 5%,而且要在次年的秋季才能萌发,经除去外种皮后普通沙藏,发芽率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要次年的秋季才能萌发。经过余庆县试验,采用脱去外种皮后地窖沙藏的方法,不仅可以提早发芽在初夏,还可以使萌发率达到 82%,并且发芽势也很好。对于种子繁殖的实生苗,一年生平均高为 61.8cm,平均地径0.61cm,最高为 99.8cm,在定植后的第一年,最长的梢年生长达 62cm,10 年生的植株,平均地径 5.38cm,最大达 8.0cm,在进行生物量调查时,测定的一株粗壮女贞的主干的年轮年生长量最宽可达 5mm,可见,粗壮女贞是一个生长比较快的树种,萌发能力也很强,经反复砍采后仍然可以萌发。同时,粗壮女贞的年生长也很有特点,通过观察,粗壮女贞一年四季均在生长,冬季气温较低的一段时间生长较慢,生长较快的季节是在夏季。叶片保留期 1.5 年,集中落叶时间在 6 月,粗壮女贞的花是在春梢萌发后才开始形成,然后在 5~6 月开花,10~11 月果熟。在自然状态下,粗壮女贞的植株受到人畜或自然倒伏后,会在被土壤淹埋的部分生根,生根位置不定。这在扦插苗中也可以观察到,即粗壮女贞可以皮部生根,也可以从愈伤组织生根,是一个扦插很容易生根的树种,在余庆县、台江县最高的扦插成活率已达 93%.

  5、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粗壮女贞作为一种很有价值的经济植物,正在被掠夺性加以利用,许多地方大量挖采野生苗用于繁殖和定植,贵州的台江、石阡、余庆等县正在探索走规模化繁殖和栽培之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永续利用粗壮女贞宝贵的资源,应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对台江、余庆品质较好的种源,更应该加以保护,禁止掠夺性采挖;同时,对分布较为集中的粗壮女贞资源实行自然式经营,就地抚育,就地繁殖苗木后,增加密度,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的产品优势。

  由于粗壮女贞具有中性偏阴的生态学特性,有别于传统种植的茶,难以用经营茶园的技术措施来培育粗壮女贞,应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规模的采种基地和采穗圃,积极探索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才可能走规模化的种植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美珍等。中国植物志[M].1992:155.
  [2]陈亮,周智修等。3 种苦丁茶与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比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3):298~300.
  [3]江苏中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8,1295.
  [4]吴赵云,包雪声,顺庆生等。苦丁茶的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1):43~44.
  [5]盛育英。苦丁茶品种考证[J].中药材,1997(2):l04~l06.
  [6]刘国民。中国木犀科代茶植物的多样性与开发状况[J].贵州科学,2003(1~2):69~77.
  [7]鄢东海,郑文佳,李祥明。贵州苦丁茶资源的考察[J].中国茶叶,1997(1):37.
  [8]张灿坤。苦丁茶的原植物及商品调查[J].中药材,1994(3):14~15.
  [9]郭颖,王华等。贵州小叶苦丁茶(粗壮女贞)生态学特征与种子育苗技术[J].种子,2010(6):104~106.
  [10]王华,郭颖等。粗壮女贞无性繁殖的关键[J].技术研究,2010(29)。
  [11]杨礼旦,王安文。粗壮女贞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7):18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