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态学论文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问题与解决策略

来源:现代化农业 作者:张玉梁
发布于:2020-04-18 共5338字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我国耕地产能提出了新要求。加之我国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耕地占补平衡遇上“资源紧约束”,国家未利用地资源不断建设,占补平衡项目标准逐渐提高。近年来,***总书记提出“两山论”,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时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能够得到同步发展。针对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或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开发整理; 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的输出产量,也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耕地产能。所以,需要我们认真看待这个问题,从根源上了解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现有的土地开发整理形式来进行调整,保护好农村的土壤、水资源,维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开发区的土地不但能够为人们带来经济价值,也能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行。

  1、 农村土地的开发整理概述

  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国家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应尽一切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用地粮食的总产量,决定粮食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质量与数量。我国当前的农村粮食生产现状为,农民在农村对未使用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和复垦,通过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以增加粮食的产量。通过对农村土地的开发整理,使未被利用或者产能低的土地资源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这是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遵循。这些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包括农村的荒地、荒山、滩涂等,针对这些未经开发的土地进行设计、改造,施工,使周边的农田、水利、道路、林业等得到综合的整理,使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将农村的村镇进行重新规划,对低效农耕地进行重新规划,并加强对农村基本设施的建设。这一系列开发整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并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此外,对于一些复垦土地的建设施工是将已经被破坏的土地进行重新利用,恢复其因自然或人为导致的土地荒芜和损坏情况,使土地再次应用于农村的生产活动中。

  2、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形式

  2.1、 农民自发行为

  农民自发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一般建立在农民的个人需求和利益上。农民自发对荒山、荒地等进行整理,未经过集体组织的干预和制约,是一种未经国家法律允许的个人行为。农民自身缺乏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大局观念,往往会使开发治理工作不够科学规范,使开发区域的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存有将国有土地进行开发耕种,认为只要是自己开发的土地权属就属于自己的,将国家的土地擅自开发据为己有,也是一种非常不妥当的行为。对于社会环境的稳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行为也难以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问题与解决策略
 

  2.2 、乡村集体组织

  与农民的自发行为相比,乡村集体组织形式的土地开发整理比较正规,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形式下乡村可以有计划对废弃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和改造。如村镇的道路、村屯的布局、水田调整等。这也符合我国新农村纲领的建设要求,使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稳步提升,使得农村管理更加集约化,村镇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但在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影响,使农村土地表层植被受到破坏,农村原有的生态平衡被人为打破。

  2.3 、企业用地整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村镇经济也开始得到发展,一些农作物深加工企业也在陆续建设中。同时,随着地下资源的开发,一些企业进行矿产开采时也占用了部分农村的土地资源。农业用地幅员辽阔,合理地对土地中的资源进行开采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但如果过度使用就会使农村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损坏。例如,对石油的过度开采、对矿山的过度开垦等,都会使周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使周边的生态得以恢复,就需要对这些过度开垦的土地进行生态恢复,并使其能够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

  2.4、 地方政府土地开发项目

  目前的农村土地开发项目一般是由地方政府通过使用土地整治专项费用进行投资,地方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立项,通过招投标方式或者竞谈方式交由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也在逐年增加,农村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就给城市的各项活动带来困扰。于是国家出台了城乡结合的经济发展策略,使城市经济带动周围乡镇共同发展,使一些农村闲置的土地得以有效开发利用,使得城乡经济发展逐渐维持平衡。在对农村土地进行开发前,需要对各项活动进行评估,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并确保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但实际上有些承建企业并没有对开发项目进行实质的可行性分析,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使得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人员参与严重,存有专项资金挪用现象,产生经济纠纷,致使项目成为烂尾工程。

  2.5、 专业机构实施土地开发项目

  当前,我国有部分国有企业根据当地政府赋予的职能,专门从事土地整治项目。这类企业从事类似项目的优点就是资金有保障,项目从设计、施工、验收、移交为一体工程,项目实施规模较大且能够严格按照地方土地整治项目的标准进行实施,项目设计标准高,具有一定的规模性,项目实施后移交地方,一般由专业的农业种植公司耕种,撂荒的可能性极小,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当好。但随着未利用地资源的减少,地方政府保护严重及国土、林业地类认定存在冲突的因素,该类实施项目的方式难以落地。

  3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1 、对农村耕地的影响

  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开发整理工作极为重视,随着对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的开发整理也将成为今后国家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农村土地的开发包括对土地平整率、土壤改良、电网、水利配套及道路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但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很难进行协调处理,人们在生产开发和生活的过程中就会无形中给环境带来损害。

  当前农村土地使用及开发整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建筑用地显着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面积,使耕地面积受到缩减,一些未经开发的土地资源就会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被私自挪用,这就使我国的耕地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二,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国家没有出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例如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很多农村生活垃圾到处堆放,占用了房前屋后或者道路沿线的很多土地,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化学物质会污染垃圾堆放区的土壤,如果进入耕地就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使人们在食用这些农产品时容易受到疾病的兹扰。一些村镇工业用地的开发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使周边的植被受到破坏,土壤受到污染,土地结构受到人为改变后,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土壤营养流失、农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而一些国家的立项工程如果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就可能会使周围的土壤结构受损,土层养分下降、植被受损等问题频发,使农村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增加。同时,土壤结构的受损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重要的植被和生态微生物遭到破坏,恢复期长,且无法恢复到原有状态。

  3.2、 对水资源的影响

  在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道路、村镇房屋、水田等进行整理和改造,这就可能对周围的河流、水源等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根据农田布局调整水埂、改建道路等,一般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来对原有的沟渠、土地进行改造,使原有的地质形态、水文情况等发生改变,这就可能会对水生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因建设活动将污染物排放到周围河流中,给水资源带来严重的污染。在农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农业喷洒的化肥、农药等更容易对周围的生物、水源造成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自然繁衍。目前我国在对村镇进行整合管理时,将城市自来水工程也引入农村,这就使原来的水资源在人工干预下失去了自净能力。同时一些水生生物在改造后的生态环境中也难以存活,因为很多农田水埂都改造成砖石砌造的结构,使水田的降渍功能丧失。

  3.3、 对原有植被的影响

  在山村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对荒山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也将山区的原生和次生自然植被和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打破,使一些生物的栖居地受到破坏,植被和森林大量减少。农业化生产取代了原有的自然植被覆盖形态,使山体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后期不做好妥善的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危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开发整理使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影响了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在这种影响下很多适应能力强的害虫因缺乏天敌的克制大量繁衍,反过来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3.4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规划者往往倾向于为农民提供生活和交通上的便利,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而容易忽略维持物种多样性、确保生物链完整性等问题,这就可能在开发工程项目时侵占生物的繁衍基地,大量生物因失去繁衍的适宜地而灭绝,致使开发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例如,农田中原有的蛇、青蛙灯由于农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少见,而田鼠、蚂蚱等因繁殖能力强,缺少天敌的制衡而数量大增,人们在施药的过程中又造成了大量生物的死亡,使自然生态环境的美景难以保存,生态平衡难以维系,很多特殊的地质地貌一旦改变就可能永远难以恢复到原有的面貌。

  4 、解决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产生的环境问题对策

  4.1 、注重土壤改良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作物应进行合理的选取和种植。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产品。同时,相关建设单位应结合土地工程,将保水、保肥等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农村推广,提高耕地的质量,降低不科学种植和滥用化肥的行为,减少种植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伤害。此外,还应对开发地区的土壤,应用土地工程方法,对土地进行重构改良,提高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和水土保持效果。使土壤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以及自然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4.2 、保护农村水资源

  在农村土地开发中,应对开发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对农民自发的开发行为应予以劝阻,并提高集体组织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发过程中要兼顾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和资源平衡等问题。人们的饮用水要确保安全无污染,灌区的水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村镇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用水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各种污染源进入水源造成水体污染,保全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多样性。

  4.3、 对开发项目进行综合管理

  在对农村土地进行开发时,应做好事前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提高可行性评估的及时有效性,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开发人员的各项工作进行约束和管理。土地资源开发评估要做到对多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如地上、地下水体的水质和储水量、开发可能造成的污染、生物、农田等都要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应以环境保护为开发的根本宗旨,如果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毁灭性的损害,必须叫停开发项目,重新对项目进行审视和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案才能实行。否则决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农业发展的代价。

  4.4、 提高开发整理人员的环保意识

  不管是村民,还是乡镇政府人员,或者建设施工单位的人员,都要做好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 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合理的对农村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并且在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在进行农田扩建时,应选择科学的整理方案,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同时,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监管,对各种不合理的开发行为进行制止,确需开发地由地方政府主导,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基础,由专业的企业进行开发整理。

  4.5 、由专业企业进行土地开发

  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单位多为地方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但是施工单位较多,很多施工单位没有相应的资质,多为挂靠企业,施工工艺不精细,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实施,对设计、施工、验收不够严格。建议地方政府将土地整治开发项目交由专业的企业进行实施,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在设计评审、可行性分析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确保项目实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融合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和规划的重点项目。但是在土地开发和整理的过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农村经济和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从长远规划来看,该项目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人们共同解决。其中环境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给周边的植被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的各项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只考虑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生态环境将难以再恢复原貌。因此,应严肃对待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高其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和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倩,吴慧洁.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17.
  [2]冯国清.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3):250.

作者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张玉梁.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现代化农业,2019(10):48-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