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三篇:风景园林建设中生态设计思路的应用
摘要:以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建设中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案。通过简要说明风景园林设计基本原则,在多样性、层次性、经济性内容的引导下,从场地选择、气候分析、延续性建设、生态性展示、生态群落营造5个方面,说明园林景观的建设条件,为生态设计的应用实践提供参考材料。
关键词:风景园林; 生态设计; 景观植物;
风景园林建设条件建立在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上。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生态环境成为了社会高度管理的热点内容。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思路的应用,可以提升风景园林建设水平,并在优化景观环境的同时,提高整体建设质量,为优化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条件。
1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1 多样性
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植物应用条件的多样性,并在合理选择景观植物设计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使景观中的生物体系形成自然化群落,从而在保证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使其形成自然的群体抗性。尤其在抵抗人为干预、天灾影响、病虫害迫害的能力上,形成超出单一群落的生态化优势能力。
1.2 层次性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强化生态体系中植物群体中的层次感,并在丰富地域植物群落过程中,使其展现出较强的群落性状态。因此,在景观园林观赏性功能上,可以始终保持一定的观赏状态,并在层级化的美感展示中,适应社会对生态景观的客观需要。
1.3 经济性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需求程度,判断具体园林项目的投资建设水平。园林景观建设是对多样性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将生态化属性进行放大展示的具体建设方案。在具体项目建设中,需要从经济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园林景观的建设条件,在确定生态化属性的同时,降低建设中的成本投入,以此达到节约开支的管理目标,适应经济性基本原则。
2 风景园林生态景观设计方案
2.1 风景园林的建设场地选择
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规划分析建设场地,并在确定用地条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应用调整展示效果。设计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条件,需要在自身设计风格与生态化条件上,尽可能地适应整体所处地域的文化风格与地形地貌特征,以此保证建设统一性,同时也能降低人为破坏的概率[1].
在保证场地原生态属性基本条件下,需要在人为景观条件上作出调整,通过对人为景观条件的适应性处理,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态化建设需要,并在突出原有生态属性基本特征状态的同时,实现景观内容中的层次化区分。
为了实现景观建设目标,需要在前期景观设计工作中,做好相应的调研与准备工作,在原有地貌特征前提条件下,提高景观环境的自然属性。在这一方法下,不仅降低了地形地貌处理消耗的成本条件,也使自然景观条件的原有特征状态得到保存与延续,进而保证了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原生态属性,使自然环境与人工景观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弱化园林中人工建设的操作痕迹。
2.2 景观建设中的气候性分析
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主要以生态化绿色植物应用为核心,在形成区域小环境的同时,也要符合其所处地域的基本生态环境条件。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判断风景园林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属性,并在气候类型、降水条件、温度特征、风力风向等生态因子的分析中,形成完整的生态化数据资料[2].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该数据资料可对植物选择、体系构建等具体工作内容形成有效指导。而在具体植物控制中,也可以通过分析这种地域气候条件,在结合社会性因素的前提下,判断具体生态景观中的胁迫性条件。通过数据资料的整合,确定景观设计中,抗性因子的塑造,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状态。
另外,地域性气候条件中,也要分析水体条件、地域文化条件。通过确定这一类内容,可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控制人造景观的建筑类型与形式,以此保证景观环境的管理水平,并保证景观园林生态环境状态的改善与塑造,形成一体化的景观园林体系。
2.3 地域条件下的景观延续性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需在对接生态设计理念的同时,注意景观在地域条件下的延续性,并在尊重植物生长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杜绝一切背离景观设计理论的内容。在景观设计工作中,要在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放大其特征性内容,并在灵活使用景观设计思路的过程中,为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添加新的意境内容,使其与原有的城市历史传统、地理文化、特征资源融为一体。
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上优秀经验,在整合提炼地区文化、民族精神的同时,将其转化为园林景观形式下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我国文化背景前提下,落实文化内容的建设发展,对整体园林景观的塑造与展现,并不具有较高的难度。可以从传统园林造型设计理念中,整合设计思路,并与现代化的生态与建设理念进行融合,以此保证整体园林设计工作的统一性,将生态绿色环境设计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建设工作中。而执行设计内容调整,则需要将园林设计思路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结合,形成统一化的发展体系,并在具体设计核心思想的指导与引领下,完成相应的设计优化工作,使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框架始终保持一定的成长性状态,并在发展中维持良好的延续能力[3].
2.4 景观园林的生态效应展示
景观园林设计中,通过对景观与植物的综合化调配,会在一定的区域条件内,形成小型生态化体系。在具体建设中,可以分析园林景观生态效应,在判定内部循环体系的同时,尽可能地优化塑造循环中的功能性系统,展示生态循环系统的优势性,并在为城市提供景观环境的同时,以生态化的自然属性为依托,提高景观建设水平。
在生态化思想的影响条件下,需要在生态化景观建设中,具体分析地域原生态环境。尤其在建设风景园林时,应在地区植物体系的基础上,细化分析应用的外来植物,在确定生态融入平衡性前提下,与地域自有植物形成良好组合搭配。另外,在建筑学视角下,也要补充综合生态化设计原理,在配合自然植物的同时,保证生态化建设条件,在美化景观设计的同时,实现提高生态净化能力的双重目标。
2.5 景观园林营造的生态群落
景观植物的生态平衡状态下,需要有效分析景观风景园林的生态群组,在塑造空间与时间体系时,进一步强化景观展示的立体化效果。例如,在生态设计理念影响下,需要区分植物的生长季节,在常绿植物、常青植物、落叶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等不同种植搭配中,形成完整的观赏链。另外,在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植物的体系中,形成立体化的观赏视觉平面,以此保证生态群落的完整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生态化设计理念起到了基础性的影响作用,在适应地理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下,结合地区文化氛围与风景地貌,可以系统化地改造建筑空间,在道路与建筑生态化调整中,完成乡土植被景观设计应用,并在优化人文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敏,朴世英。景观生态设计模式的公众感知研究---以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6)
[2]娄钢,段渊古,唐英,等。郊野公园乡土景观资源应用策略研究---以榆林市榆溪河郊野森林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6)
[3]岳邦瑞,费凡。从生态学语言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语言的转化途径[J].风景园林,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