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农业经济危机对美国农业建设的作用探讨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作者:刘鹏,贺露
发布于:2021-12-17 共4300字

  摘    要: 美国的农业经济危机前后困扰美国一个多世纪,其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导致的“谷贱伤农”、科技滥用、资源浪费等现象,对美国普通农户收益、农产品生产质量、农业生产资源造成各种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为美国迈入农业规模化生产之路,彻底摆脱粮食危机,雄霸世界农产品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     农业经济危机;不利影响;“谷贱伤农";科技滥用、资源浪费;

  众所周知,“经济危机”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生产过剩”,而长期困扰美国的农业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则是农业生产过剩。美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四次农业经济危机,前后困扰美国长达一百多年,对美国在不同阶段的农业发展造成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农业经济危机的角度入手,分析农业经济危机对美国普通农户、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源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并同时客观指出其为美国农业雄霸世界农产品市场做出的巨大贡献。

  1、 “谷贱伤农”与推动大农场经济体系建立

  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品供过于求而引发的价格下跌,美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普通农户的收入一直处于微薄乃至亏损的状态,通俗来讲就是“谷贱伤农”。美国内战结束后,随着北方大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一条在工业推动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农业转型的道路。一方面,美国农业在整个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渐为“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农产品价格的长期趋势是不断下降的”,所以农民阶层的实际收入“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趋于下降”。即在美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普通农户的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出持续低迷且下跌的趋势,这就是“谷贱伤农”的直接表现。如1920年6月美国出现的第二次农业经济危机期间,假定以1867年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则1928年下降为64,到1932年则只剩下29,在这一系列的价格指数中,谷物下降了63%、牲畜下降了56%。农场主销售收入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47亿美元,净收入由61亿美元下降为20亿美元。总之,在美国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产量蓬勃发展的同时,农产品价格却在迅速下跌,农业发展越快,普通农户受到的伤害越深。

  在“谷贱伤农”对美国自耕农、中小农场主等普通农户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美国农业却加快了土地规模化和生产集聚化的脚步。有雄厚工业资本乃至于金融业资本支持的大农场主可以承担短时期内的亏损,并借助农业普遍亏损的时机用最低廉的价钱兼并普通农户的土地、设备、农产品乃至劳动力。美国在1910年有3200万农民(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口的35%)生活在640万个农场上;到1990年,全国只有1.8%的人口(460万农民)生活在210万个农场里。在1920—1941年期间,美国倒闭的农场数目多达213万个;在1930年因负债而遭抵押的农场数目就有416万个,占其总规模的66%,然而在大批农场破产、抵押、倒闭的同时,美国农业生产总值增加了17%。1962年1月31日肯尼迪总统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农业问题咨文中就明确指出:“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农民家庭收入同我们其余的人比较起来,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低的”,“每年有一百多万人从农村流进城市”,“找零工活以补助农业劳动中微薄的收入”。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借助农业经济危机所造成的“谷贱伤农”逐步缩减了农业从业人口、完成了土地兼并,大农场通过不断的蚕食、鲸吞自耕农和中小农场,将初期农业的分散型生产经营状态转变为规模型大农场的经营状态,将农业剩余劳动力驱赶到城市,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人口。在“谷贱伤农”的同时,以一代农民的血泪为代价,间接推动了大农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也使美国正式迈入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1.png

  2、 科技滥用与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依托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建立了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由此衍生出的强大的农业生产力导致农产品过剩的农业经济危机长期存在。美国内战后北方大工业发展的同时,各种农业机械化用具被广泛使用。美国政府也着力于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推进科学农业的发展,实际就是把最全面、最可靠的信息传播到农民手中并鼓励他们使用最新的农业生产方法。1929—1972年期间,美国农业产量增长81%,生产效率提高的71%归功于科学研究;1939—1972年,农业科研与推广中每1美元投资可获得7美元的收益。在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使得美国整体获得巨额短期收益的同时,科技的滥用也对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滥用化肥

  自英国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北美地区凭借其自然优势(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就分布在密西西比河平原)很少使用肥料,由于一战期间的战时状态才开始制造人造钾肥。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二战期间向海外疯狂倾销农产品的刺激,美国迅速成为二战后全世界商品肥料的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且商品肥料中绝大多数都为化学肥料。在1962—1963年度,美国使用化肥的数量为883万t,占全世界使用总数的25.7%;到1971—1972年度,美国使用化肥的数量激增至1562万t,占全世界使用总数的21.7%。过量化肥的使用改变了土壤结构,导致原有的良田变得贫瘠、结块,最终被荒芜、废弃;对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以空气质量下降、土壤贫瘠和地下水污染为代表;化肥催生出的农产品在口感和质感方面都有明显欠缺,且有害物质的残留还对人体产生了潜在危害。生产过剩导致的农业经济危机中,滥用化肥对经济、环境、农产品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2.2 、滥用农药

  对于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品来说,病、虫害对产品的生长、质量、产量都有严重的影响,因此美国农业的相关部门和各级农场都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防治病、虫害,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各种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兽用抗生素、抗毒血清等农药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是,疯狂追求利润的背后,一方面因农产品产量再度上升加剧了“谷贱伤农”的状况,市场供给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了“农药公害”问题,即:滥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既可以通过食用、饮水、大气污染等方式危害人体,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杀死益虫、鸟类、野生动物等,统称“农药公害”问题。如美国着名的环保学者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强烈反对农药滴滴涕,曾经掀起过美国环保的浪潮。

  3 、农业生产率再创新高与生产资源浪费

  伴随着美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过剩农产品越积越多,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农业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生产率再创新高,粮食产量每年递增约3%,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着手调控农业经济危机现象,其调控农业经济危机的手段却又导致了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3.1 、库存消耗

  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也为了储备充足的口粮,美国政府每一年都要从国内市场上收购大量的农产品用以储存。再加上美国政府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型农场的压力,允许农场主将自身收获的所有农产品封入仓库,然后用这些库存品作为抵押担保物,进而向商品信贷公司申请贷款,贷款价格按照政府规定的每一单位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上述应对农业经济危机的措施直接导致了美国农产品库存大幅度增加,如小麦的库存从1948年初的257万t增加到1972年初的2674万t;玉米的库存从284万t增加到2863万t,分别增加了9.4倍和9倍。面对农业产量和农业库存不断激增的局面,美国国内农业消费量并没有相应增加,为了保持供需平衡,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产品需要输向国际市场。然而除了一战、二战、国际粮荒等特殊时期外,平时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量有限,美国国内仍旧储存了天文数字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需要花费更加天文数字的财力、物力、人力来进行储存保鲜,如1961年美国每天需要花费保管费140万美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3.2 、休耕补贴

  为了遏制由于农产品生产过剩而引发的农业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行了休耕补贴政策,即农场主按照比例停耕、停种部分耕地,由政府对农场主给予相应补贴,以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据统计,在1986—1989年期间,美国政府发放的现金补助均在100亿美元以上,更有甚者在1987年仅一年的支付金额高达170亿美元。但是,在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休耕补贴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大农场主利用政府发放的补贴金对未停耕的土地开挖耕种,反而导致单位亩产节节攀升。休耕补贴政策最终花费了巨额的政府资金,加之又促进了农业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增加,在浪费公共资源的同时又进一步加重了农业经济危机。

  4 、结语

  无可否认的是,农业经济危机从侧面彰显出美国极为强大的农业生产能力,但也带来了农业经济危机频发的副作用。从殖民地时期至今,美国持续经历了四次农业经济危机,每一次都出现于战争过后或科技革新的时代,农业、工商业蓬勃发展。秉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治理观念,美国政府应对历次农业经济危机时调控措施软弱无力,无力阻止市场推动下农业产量持续上升,农业经济危机的出现,一方面为小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对利润的一味追求也带来了科技的滥用与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代价虽然残酷,但也以此推动了美国的农业经济产业链的升级进步,使美国早早迈入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且随着美国的农业生产率的持续上升状态,为美国彻底摆脱粮食危机,雄霸世界农产品市场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更为美国工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对美国式“农业经济危机”的功过评价仍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264.

  [2] HN沙伊贝, HG.瓦特, HU福克纳.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 76.

  [3]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32.

  [4]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尔曼剑桥中国经济史: 20世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693.

  [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国农业经济概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6]安杰,孙境鸿, 刘顺美国农业推广发展及启示[J]商业经济,2010(7) : 21-23.

  [7]韩慧美国近代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3) : 42-46.

  [8]王思明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 101.

  [9]王洪会,何彦林.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 24(8) : 35-36.

  [10]徐更生美国农业[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7 : 158.

  [11]洪君彦当代美国经济[M].北京:时事出版社, 1985: 118.

  [12]潘晓成转型期农业风险及保障机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77.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学
原文出处:刘鹏,贺露. 农业经济危机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辨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5):227-228+23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