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性产业,近几年,由于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及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指标大幅上升等原因,导致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一个冰冻期[1]。另外,煤炭企业生产事故也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安全体制构建等问题不断显现。
在此种错综复杂的煤炭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突破困境,并打破常规生产及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成为煤矿管理人员及行业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2]。高良[3]做了关于加强选煤厂安全监察工作的一些思考,分析了选煤厂安全监察工作薄弱的原因及监察执法应把握的重点,并提出了加强对选煤厂安全生产监察的建议。刘建明[4]提出的监测监控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及促进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杨正柯[5]和孙爱云[6]等提出对煤矿设备自动化改进以及设置自动化保护装置等措施来促进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及管理。
本文对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及其趋势做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顺和选煤厂为例,为促进科学技术在煤矿企业不断应用以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出了构建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对煤矿企业的管理体制革新具有实际借鉴意义。
1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及其趋势
目前,国内煤炭行业受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影响,煤炭供严重大于需求,致使煤价不断走低。从国际范围来看,煤炭价格由2011年的130美元/t左右骤降到2013年底的80美元/t,并且进入2014年以来,煤价格已跌破80美元/t。在此国内外严峻环境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原煤产量走缓
近年来,从宏观来讲,我国原煤产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但增速不断下滑,从2008年到2012年原煤产量分别为26.2亿t和36.5亿t,但同比增速却分别为14.25%和3.69%。至2013年,国内原煤产量在37亿t左右,增速较上年下滑。这就表明,我国原煤产量增速不断下滑,处于一个走势平缓的状态。
1.2煤企经营效益下滑
根据几项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销售收入达到32404.73亿元,同比减少3.23%,实现利润总额2369.87亿元,同比减少33.34%,销售利润率同比下降约4%。由此可见,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下滑。
1.3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
就近年来的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呈现一个起伏动态波动变化状态。从2009年到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3021亿元和3770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90%和23.30%。至2012年到2013年,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6亿元和5263亿元,呈现一个负的增长趋势。
1.4国内天然气的缺口较大
从供需和市场来讲,国内天然气消费将呈现需求量大幅增长和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天然气将逐渐出现多元化的消费结构。为补充天然气资源的供给不足,煤制天然气将以城市燃气作为目标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空间。
根据一项煤炭行业分析报告,预计到2020年,国内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t左右,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约55%左右。今后一个时期,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并总体呈现出平衡状态。随着国家各项行业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工业的机械自动化、集约生产规模也将不断提升。另外,煤矿企业自身管理结构也将面临体制的革新,为煤炭行业适应国内外负责的能源环境奠定基础。
2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在煤炭行情日益下滑的趋势下,安全高效生产为煤炭企业的第一要务,而在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技术应用、制度及其体制构建方面却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尤其在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的环境下,企业应在安全高效生产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精力,来适应自动化、少人化、集约化生产的模式。本文以顺和选煤厂为例,提出几点构建选煤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并形成一种管理体制。
顺和选煤厂为顺和煤矿建设的一个配套选煤厂,属矿井型选煤厂,并隶属于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于2014年4月份。该厂设计规模为100万t/年,服务年限与矿井相同为38.7年,主要产品为精煤、块煤、末原煤和煤泥;主要工艺为手选排矸、跳汰主选、粗煤泥TBS分选机分选、细煤泥浮选、浮选尾煤浓缩压滤等。
2.1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以及适应顺和选煤厂的发展需求,需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的、具备高素质及丰富经验的人才。顺和选煤厂应将员工培训纳入重要工作之一,并邀请不同层次专家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在具有部门交叉的工作环节,实施人员轮换培训管理模式。各工作部门应针对复杂环节、常见故障、隐患以及恶劣工况进行特殊专门的培训,并分层次进行考核,务必做到使各岗位员工掌握该部门的操作规程以及顺和选煤厂的有关业务知识,从而提高全体员工文化、技术以及整体素质水平,也为顺和选煤厂的优质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2.2落实领导管理责任制
首先,顺和选煤厂应成立以厂最高领导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并严格执行,如:“班组责任制”、“主管责任制”等。各负责人即管理人员应坚持现场指挥、现场组织、层层把关以及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切实将顺和选煤厂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班组和部门、每一个领导和员工身上。同时,实施扁平化组织架构以解决组织结构臃肿、管理幅度跨度大、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以零事故为目标,做到员工自我约束、管理人员自我约束,做到逐级负责机制,推行安全生产绩效制,并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责任网络体系。
2.3加强日常设备管理与维护
目前,顺和选煤厂的洗选设备具有大型化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这给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不同工况、结构特点制定管理维护措施,是顺和选煤厂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笔者在顺和选煤厂的生产管理经验,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定期检修设备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缺乏故障总结以及突发事故处理能力;2)更新设备部件不及时,在恶劣工况下,设备带故障并超负荷运行;3)设备维护人员对新设备以及新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以及对设备的管理维护重视程度不够;4)设备应用培训不具备针对性,太过理论化而不契合实际,造成员工对生产设备学习、应用、维护不到位。
顺和选煤厂应本着洗选设备长期高效运行的目标,在实际生产中科学地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对管理维护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塑造一批专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的设备保护者。针对以上顺和选煤厂面临的几个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日常管理维护故障:
1)坚持洗选设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维护方针,掌握设备危险源并将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2)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将该制度完全落实到日常生产过程中。
2.4增加安全生产技术投入
结合现有工业生产集中控制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顺和选煤厂在安全生产技术现状投入来看,顺和选煤厂应切实在安全生产集中控制、调度指挥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以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调度大屏显示系统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技术引入并应用。
该系统应用成功后,顺和选煤厂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设备自动化、洗选煤流水线化、工作现场少人化等生产模式,并在国内达到一流现代化企业水平。具体应用范围及目标如下:
1)生产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
该应用主要包括:选煤厂的原煤系统、主洗选系统、压滤浓缩系统、装车系统及集控调度室相关设备组成的生产控制系统。主要目标包括:在控制室内实现设备的集中、就地、远控等多种控制方式相结合的集中控制。该系统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生产集中控制系统和系统安装部分。
2)调控指挥及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应用。
该应用需满足:在工况恶劣、不安全因素多、人流量大的情况下,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必须及时、准确并且实时性高、抗干扰性强、终端分布范围广以及类型多样化。主要目标包括:话机之间有线语音通讯、有线电话与无线话机通讯、调控台实现对话机的统一调控管理。
3)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调度大屏显示系统。
该应用需满足:对重要生产环节、安全场所、重要岗位、主要大型设备运转情况等进行实时监视并录像,该系统主要包括工业电视系统、DID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目标包括:及时发现各监控点违规操作以及记录安全生产情况,为顺和选煤厂安全生产提供图像分析资料,同时,为顺和选煤厂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顺和选煤厂应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为基础,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以设备看设备”的管理理念,提高生产现场硬件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程度。利用现场视频监控和自动化保护装置取代传统的一人一岗模式,使职工从可能的危险环境中解脱出来,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顺和选煤厂安全高效的生产以及管理。
3结语
在国内煤炭行业的严峻形势下,分析了引起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几点原因以及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煤炭行业在新的严峻形势下,以顺和选煤厂为例,提出了几点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案及措施并形成安全管理体制。为顺和选煤厂实现设备自动化、洗选煤流水线化、工作现场少人化等生产模式,以及煤矿企业革新其安全高效生产及其管理体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当代世界煤炭工业》课题组.当代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11(3):119-124.
[2]杜雪明,陈其慎,李建武,等.全球煤炭供需格局[J].中国矿业,2011(1):5-7.
[3]高良.关于加强选煤厂安全监察工作的思考[J].中州煤炭,2013(11):107-108.
[4]刘建明.监测监控技术在神华哈尔乌素选煤厂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煤炭,2009(3):49-51.
[5]杨正轲,王冬.选煤厂安全生产自动化改造[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6):37-40.
[6]孙爱云.自动化保护装置在大柳塔洗煤厂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12(1):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