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约束理论的思维过程在柴油机零部件生产中的使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20 共4494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某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零部件制造分厂,主要生产柴油机用连杆、凸轮轴、齿轮室等零部件。其中生产过程最复杂的是连杆。连杆生产需要经过锻造、热处理、机加工三个主要的环节,细分为原材料的领入、下料、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包装、配送等步骤。
  连杆的生产周期包括: 下料锻造 3 天,热处理 3 天,抛丸探伤 1 天,机加工 8 天,共计 15 天。因生产周期较长,在锻造环节储存了 6. 1 万根连杆锻件,机加工生产线上有 1. 3 万根在制品,另外有 1 万根连杆成品。生产过程中的锻件、在制品和成品库存总数 8. 4 万根,远远大于 3. 5 万根的月均连杆使用数量。
  对该零部件制造分厂连杆生产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生产周期长和库存量大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人员缺乏、部分机加工工序手工准备作业时间长、部分设备能力不足、设备及时修复率较差、不同型号连杆机加工时共线使用关键设备、整体物流断续不连贯、等待时间较长、各环节库存标准不明确、计划没有起到整体控制作用、热处理周期长。如何厘清上述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本研究引入约束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ts,TOC) 中的思维过程( Thinking Process,TP) ,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和改善。

  2 约束理论之思维过程

  约束理论 1990 年由高德拉特( Eli Goldratt) 提出,可视为一种关于改善的内涵哲学和方法论,它包括聚焦瓶颈调度法、绩效评价体系、思维过程( TP) 和解决问题工具。它的核心思想是,每一个系统都必然至少有一个约束。约束理论的思维过程( TP) ,包括以下 5 个分析工具。

  2. 1 现状树( Current Reality Tree,CRT)

  系统中明显地存在着的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无法准时交货、库存增加、成本居高不下等,约束理论把这些现象称为“不良效果”( Undesirable Effects,UDE) 。不良效果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现状树帮我们梳理不良效果之间的因果逻辑,找到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现状树的形式见图 1。
  现状树图
  2. 2 消云图( Contradiction Resolution Diagram,CRD) ,又称为冲突解决图

  约束理论认为一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其背后有矛盾、对立和冲突。消云图用来解决隐藏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背后的冲突。消云图画法见图 2,A 是双方共同的目标,B 和 C 分别是双方的需求,D 和 D'是双方的行动。即使在目标相同的情况下,D 和 D'之间,也会产生冲突。消云图通过提问: “为什么做了 D',就不能满足 B?”“是否存在某种方法,可以确保做了 D'之后,仍然能满足 B”,“为什么做了 D,就不能满足 C?”“是否存在某种方法,可以确保做了 D 之后,仍然能满足 C”来寻找解决方案。
  消云图
  2. 3 未来树( Future Reality Tree,FRT)

  根据消云图得到的现状树中不存在的解决措施,约束理论将其称为注入项( Injection) 。现状树中的不良效果得到解决后的状态,称之为“满意效果”( Desirable Effects,DE) 。未来树是用来表明注入项和满意效果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预期结果。因其作用是对未来状况进行预测,所以称之为未来树,其结构见图 3。
  未来树图
  2. 4 前提树( Prerequisite Tree,PRT)

  通过现状树、消云图、未来树,得到的是解决方案。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得到充分的实施才能产生效果,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障碍和困难。前提树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的障碍,帮助人们摆脱障碍的束缚,并安排好摆脱障碍的顺序。

  2. 5 转移树( Transition Tree,TRT)

    转移树绘制了从初始阶段到整个目标完成过程中的步骤和变化。转变树是一个连续的、在“要求 ( Need) ”“结果( Effect) ”和“行为( Specific Action) ”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新结果的过程。

  3 运用思维过程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3. 1 连杆生产现状树

  根据本文引言中提及的连杆生产过程的问题,整理出 11个“不良效果”( UDE) 。分析不良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绘制成现状树见图 1。
  通过现状树可以看出,生产计划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各环节库存标准不明确、不同环节加工批量不一致无人解决、热处理环节周期长不去缩短等问题。不同型号的连杆共线使用设备,加之人员缺乏导致设备故障不能及时修复,造成设备能力不足。各环节库存标准不明确,致使生产过程中产生过量的库存。不同环节加工批量不一致,则整体物流断断续续、等待时间长,生产周期也受到影响。等待时间长、热处理周期长、机加工周期长,从而整体的生产周期也较长。设备能力不足、没有统一的库存量标准、生产周期又较长,为了应对用户的需要,所以各环节储存了数量非常大的库存。
  连杆生产现状树图
  3. 2 连杆生产消云图

  从现状树中可以看出,“生产计划没有起到控制作用”是核心问题。深入分析得知,生产计划不起作用,是因为传统做法中铸造、热处理和机加工一直分开核算,零部件制造分厂没有要求生产计划部门进行生产过程总体控制。其解决办法是较为明显的: 更改零部件制造分厂管理政策,锻造、热处理与机加工库存统一核算。
  而生产过程中较为突出的“库存量大”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用“消云图”进行分析。“库存量大”这一问题的背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 其一是维持较高的库存,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一种是持有较低的库存,降低生产成本。两种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零部件厂取得较好的效益。图 5应用消云图展示了这种“冲突”所在。
  连杆生产消云图
  绘制好消云图后,要解决冲突,需要按思维过程( TP) 的要求进行提问。为什么“持有较低的连杆库存”,就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要求”? 是否存在某种方法,可以确保在“持有较低的连杆库存”的情况下,仍然能“很好的满足客户要求”,为什么“维持较高的连杆库存”,就不能“降低连杆的生产成本”? 是否存在某种方法,可以确保“维持较高的连杆库存”的情况下,仍然能“降低连杆的生产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的提问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发现逻辑背后的假设、得出解决措施。D'到 B 背后的假设是,因生产周期长,如果库存降低的话,可能无法应对用户的需求,解决措施是尽量缩短生产周期。D 到 C 背后的假设是,不合适的高库存量无法降低成本,解决措施是每个环节研究最合适的库存量。
  经讨论,缩短生产周期主要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①改变热处理工艺,锻造后余热淬火,缩短热处理时间; ②取消去重块的加工工序,缩短机加工时间。经讨论,每个环节确定最合适的库存量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①由原来的锻造车间独立的锻件成品仓库改为工序仓库; ②核定库存考核当量,各环节建立库存目视表,每日监控。
  除由“库存量大”的消云图得到的上述两个注入项外,针对其他不良效果,也可以进行类似分析。由此得到的改善措施还有: 由原来的少批次大批量生产模式,改变为多批次小批量生产; 连杆大头孔加工余量减少、毛坯小头平面改斜面; 采取工装夹具的快速更换技术减少准备工时。
  在现有的使用约束理论思维过程( TP) 的文献中,所有的“不良效果”均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和现有的文献不同,本研究的“不良效果”中研究存在“不可控项”。因为公司处于人员调整期,不可能增加人员,所以“人员缺乏”这个“不良效果”是无法通过增加人员改变的。
  连杆生产未来树图
  3. 3 连杆生产未来树

  通过3. 2,得到的解决方案包含6 个注入项。注入项1: 锻造、热处理与机加工库存统一核算。注入项 2: 锻件库改为工序库; 核定各环节库存量标准、每日监控各环节库存量。注入项 3: 多批次小批量生产。注入项 4: 大头孔加工余量减少、毛坯小头平面改斜面。注入项 5: 余热淬火、取消去重块机加工工序。注入项 6: 采取工装、模具、刀具、夹具快速更换技术。
  将注入项插入到现状树中需要突破的环节,重新绘制连接,不良效果( UDE) 得到解决后之后的满意效果( DE) 也体现出来,从而形成未来树,模拟和检验注入项对连杆式生产未来产生的影响。
  图 6 的逻辑是,如果零部件制造分厂改变政策,生产过程统一核算,计划部门起到总体控制作用,锻件库改为工序库、核定各环节库存量标准、每日监控库存量,那么新的库存量标准将被严格遵守。虽然共线使用设备、设备修复率差,但因为栏杆大头孔加工余量减少、毛坯小头平面改斜面,设备使用量相对减少,设备能力得到保证。由于采用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物流断续情况得以改善,使得等候时间缩短。采用余热淬火,热处理周期得以大幅缩短。取消去重块机加工工序,与此同时采取工装夹具快速更换技术,机加工周期也得以大幅缩减。
  等待时间减少、热处理和机加工周期减少,会使整体生产周期缩短。设备能力不再不足,、库存量标准明确、生产周期有所缩短,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合理的较低的库存数量,仍然能较好的满足客户要求。

  4 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效果

  参照前提树和转移树,零部件制造分厂针对 6 个注入项,考虑了实施过程中可能的障碍,并拟定了具体的改善步骤。
  通过零部件制造分厂及其计划部门、技术部门、生产车间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热处理周期减少一天变为 2 天,机加工周期减少一天变为 7 天,共计 13 天( 比原来减少两天) 。锻造环节的连杆锻件降为 1. 8 万根,机加工生产线上降为 1 万根在制品,连杆成品降低为 0. 3 万根。生产过程中的锻件、在制品和成品库存总数 3. 1 万根,大大低于原来的8. 4 万根。
  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零部件制造分厂建立了三个新观念。一是整体观: 锻件仓库是锻造和机加工车间分立时的产物,将其变更为工序间仓库,锻造和机加工的价值链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二是精益观: 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变为增加投入批次,看“库”排产,看“库”投料,分批锻造,较好地控制住了工序间库存。三是改善观: 采取针对性措施,取得的显着效果,增强了零部件制造分厂进一步改善生产和运作过程、提高管理水平的信心。

  5 结论

  约束理论的思维过程( TP) ,显示了各种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帮助人们从复杂的多个问题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思维过程( TP) 较好地避免了解决问题时,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孤立的现象上,一个一个现象进行分析,逐个解决,而置核心问题于不顾。
  看似复杂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列成图表之后,给人的感觉更为直接,理解起来更为容易。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厘清冲突背后的假设,快速有效地找到解决办法。
  思维过程( TP) 并不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它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模式。使用这种模式,我们能够对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参考文献]
  [1][美]沙尔文迪. 江志斌,易树平等译 . 工业工程手册第 3分册( 第三版)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William Dettmer H. Goldratt's theory of constraints: a systemapproach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M]. Milwaukee: ASQQuality Press,1997.
  [3]金升龙 . 制约理论[M]. 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4]( 日) 岸良裕司 . 包立志,董珍珍译 . 高德拉特问题解决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刘晓敏,檀润华,王晓云等. TOC 构造过程模型驱动产品创新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2007,14,( 4) : 269 -273.
  [6]万庆. 基于 TOC 的核心业务流程识别及再造[J]. 机械,2010,37,( 8) : 44 - 46.
  [7]邵建军,柯大钢,林梅. 制约理论之思维流程在某制造企业的应用[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 1) : 104 -109.
  [8]王长军,雷大洋,刘泳. 约束理论之思维过程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技术,2012,31,( 5) :25 -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