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特点及创新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20 共2886字


论文摘要  根据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上的定义: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是一种社会服务活动,主要指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健康的规律,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即通过培养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疾病的目的。其宗旨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保持成年人的正常发展;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病态人格、精神发育迟滞;消除引起心理压力和各种不良心理的因素。

  一、国外社区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特点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兴起于美国,1963 年时任肯尼迪总统通过《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标志着美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正式诞生。在西方国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不仅在整个社区服务业中一定影响,而且在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也颇受重视,社区心理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样普遍的 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在于:首先,它基本上是由国家政府发起的并直接管理或引导执行,政府的宏观政策保障了社区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方向的正确性,有利于激发相关人员的发散思维及工作潜力。其次,心理理论、治疗理论和观点丰富多彩,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再者,西方非常注重心理学在社区和社会的应用,倡导社区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与非专业人员“共享”的态度和方式。

  二、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我国的发展现状。从相关文献整理发现,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属于起步阶段,且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公众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识还不强,甚至对心理健康工作存在不必要的误解。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仍然受到具体政策、资金的限制,很难顺利的开展。同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体系空白,缺乏对社区心理健康工作具体指导方案。

  从整体看来,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并不成熟,真正系统享受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居民还不多,很难真正的判断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

  2.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的特点:

  第一、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城乡差异显著。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少发达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先后进行了有关社区心理卫生系统服务的探索研究,向社区公众提供全面、连续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好方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就比发达城市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困难。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就不到位,很多社区居民不认同,缺乏服务的专项资金和技术人员,很难顺利的开展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第二、不同地区宣传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也有差异。

  很多地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不足。据报告,大连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部分知晓率和基本知晓率相对较高, 但只有81.4%, 知晓率最低的城市尚且不到50%。不同城市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就广大沿海进行比较,大多数社区群众是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活动的服务对象, 但部分地区把一些特殊的群体作为具体服务的对象。例如北京主要集中在社区青少年, 空巢老人, 单亲母亲, 残疾人, 社区服刑人员等;大连则开展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干预。

  第三、不同地区的同级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也有差异。

  就吴均林等人对不同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比较研究发现深圳市和武汉市两地的服务模式各具特色。深圳采取“院办院管” 的工作模式,可以支配和发挥主管医院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而武汉市由区卫生局统一规划、领导, 区疾控中心负责, 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医师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三、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对策.

  首先,要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公众的支持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居民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服务,消除人们的误解,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定期在社区中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或其他方式,了解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需要帮助的人群主动进行服务。

  其次,要落实国家政策,做实际到位的支持。政府宏观调控,加大监管力度,对社区心理服务进行把关。对城乡地方,内地和沿海地区进行互补完善工作,不仅要提升硬件措施,还要注意软环境的质量。为提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经费,开设心理健康门诊或者建立心理咨询室,电话咨询热线、心理信箱、网络在线咨询等,给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持。

  第三,建立完整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笔者比较赞同杨凤池[等人提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网络体系,该体系是以政府心理工作中心为核心,以各街道心理工作站为平台,以街道相关机构人员为基础。

  四、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发展创新想法和发展建议

    中国人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之上,要做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中国本土化。在服务方法上,我认为以中国国情而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政治思想的教育方法。中国是强调政治信仰的国家,我们充分的利用这点,把它与心理学融合在一起。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族,民族文化和习惯不同,所以笔者认为这在中国是个特色,我们可以考虑民族特色的方法,确保心理咨询可以服务不同民族不同的对象。

  笔者觉得中国对于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方面有待改善,据笔者观察我国绝大多数社区的心理咨询室,除了对外宣传外,其门口、玻璃窗上甚至室内依然有明晰的心理咨询的字眼。换位思考一下,没人希望自己在众人的注意下走进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好像无形中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一样。所以笔者的建议是除了必要的宣传外,进入服务机构内,尽量避免明显的心理咨询的字眼,毕竟在国内心理咨询还没有完全开放到人人可以接受。比如,全国文明城市---湖北宜昌各个社区都设立了一种叫“网格员”的社区心理辅导人员,居民亲切地称“网格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觉得小王不错,经常到家里陪我聊聊,像亲人一样。”这些网格员都是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培训程序,分区按综合成绩选拔出来的,他们平时都承担着社区心理咨询辅导的职责,但如果说是心理咨询员,社区居民心理上很难接受,但网格员这个名称他们都能接受。

  笔者觉得社区应该多建一些心理宣泄室,其实大多数人的压力可以通过宣泄的方式排除而不只是交谈。例如,在每年中高考的所谓“黑色七月”时,社区应该有针对性的对需要中高考的学子进行必要的辅导,这是完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七月。社区工作者可以集中组织学子去专门的宣泄室,对宣泄器材排除自己的紧张以及压力,亦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舒缓他们的不安。

  总而言之,中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发扬光大,并走出自己的特色来。我们必须要遵循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本身发展的规律, 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现状, 通过扎实的研究和细致的工作, 努力建设科学的、系统的、中国化特色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

  [2]陈传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

  [3]Trull,T.J,Phares,E.J.著.,丛中等译.(2O05b).临床心理学(pp.36)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