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当网络作为中介时,宠物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还会存在。方法:通过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收集了284名被试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差异检验。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网络”云养宠“行为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消极情绪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存在“云养宠”行为的个体与无“云养宠”行为的个体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情绪上差异则不显著。结论:网络“云养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而对消极情绪则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云养宠; 情绪; 生活满意度; 心理健康;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动物也逐渐摆脱其动物属性,而作为具有社会性的宠物而存在。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萌宠博主”应运而生,“萌宠博主”是指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宠物日常的自媒体人,它满足了那些受到收入、住房、时间等限制而无法自养宠物的“铲屎官”。在本文中将网络“云养宠”的概念定义为:至少每天关注并评论宠物视频并进行互动的行为。
20世纪60、70年代,国外研究者开始研究宠物与人类心理健康的关系。大量的综述和研究证明,宠物与人的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关系[1]。人与宠物的互动可以有效减少个体的一些消极情绪,包括焦虑、抑郁等。在对儿童与宠物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宠物互动可以缓解儿童孤独、担心和恐惧的情绪[2]。有的研究发现,在老年人群体中,宠物对于缓解个体的孤独、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甚至要优于人际支持[3]。除此之外,宠物对于特殊人群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例如为了失明人群而专门训练的导盲犬,不仅仅在生活上给予了帮助,在心理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5]。人宠互动不仅对于个体的情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生活满意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老年人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宠物在这一时期填补了老人缺乏陪伴的孤独感,提高了其生活满意度[6]。
人类和宠物直接进行互动,包括宠物饲养或是依恋行为,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网络自媒体平台作为中介时,宠物对个体的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否还存在。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筛选被试。首先,在某社交网络平台上随机选取三个与养宠有关的博主,在其互动模块中发放网络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其次,在现实生活中随机发放问卷,获得相关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84份,其中男生38名,女生246名;家中无家养宠物的211名;存在“云养宠”行为的被试有112名,无此行为的有172名。本次调查中对“云养宠”操作性定义是:至少每天关注宠物视频并进行互动即视为存在“网络云养宠”行为。
研究工具:对于是否“云养宠”的个体自情绪上是否有差异,主要是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量的。该量表由20个题项构成,其中包括10个描述积极情绪(PA)和10个描述消极情绪(NA)的形容词,得分采用1(几乎没有)至5(极其多)的5点计分方式,分数越高,表示相关维度的程度越高。黄丽等(2003)其翻译的中文版情绪量表进行了中国人群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两个维度上的系数分别为0.85和0.83,具有良好的心理特性[7]。而对于是否“云养宠”的个体自情绪上是否有差异,主要是通过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进行测量[8]。该量表由20个题项构成,包括8个反向计分题目,得分采用0(不同意、不确定)和1(同意)两种计分方式,题目得分相加总和即为总分,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
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统计结果
本研究中收集到的有效样本为284,其中女生占比86.6%,男生占比13.4%;25.7%的人家中有家养宠物,74.3%的人家中没有家养宠物;存在“云养宠”行为的个体占比39.4%,无该行为的占比60.6%。表1列出了各个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是否“云养宠”和积极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即存在“云养宠”行为的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显著水平为p<0.001),生活满意度较高(显著水平为p<0.05),但是否“云养宠”与消极情绪相关不显著(p=0.37)。考虑到家养宠物可能会影响到“云养宠”对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将是否家养宠作为一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家养宠只与积极情绪存在相关(显著水平为p<0.05),与消极情绪(p=0.07)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均不显著。
表1 网络“云养宠”和情绪及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列出了各变量平均值、标准差和t值。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是否云养宠的个体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差异,存在“云养宠”行为的个体,积极情绪的水平(31.63±6.50)较无“云养宠”行为的个体(26.23±7.61)高,二者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p<0.001);在生活满意度水平上,是否存在“云养宠”行为的个体分别为34.37±5.07和32.56±7.44(显著水平为p<0.05)。但在消极情绪上,无论是否存在“云养宠”行为都无显著差异。
三、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是否家养宠、是否“云养宠”、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云养宠”与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网络上关注并积极参与“虚拟宠物”(宠物视频)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更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与之前有关宠物与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人在与宠物进行互动的过程会提高人类幸福感,给予其安抚和支持[9,10,11]。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网络作为中介时,人与宠物的互动变成人对宠物的单方面接触,此时人与宠物的单方面互动仍然对个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与消极情绪的相关分析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有研究证实,宠物饲养会对个体的抑郁、焦虑和孤独感等不良情绪产生正向影响[12]。虽与消极情绪相关不显著,但其P值为0.07,这可能是由于被试量不足所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预测当被试量足够大时,“云养宠”可能会对个体的消极情绪产生一定调节作用。
其次,对是否存在“云养宠”行为的个体在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做了差异检验,研究有无“云养宠”的个体在相关心理特性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有无“云养宠”行为的个体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情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在网络平台上与“虚拟宠物”互动的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感和生活幸福感要高于无此行为的个体;而是否存在“云养宠”行为在消极情绪的区别并不显著。
表2 网络“云养宠”和情绪及生活满意度差异检验
总的来说,网络”云养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个体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而对消极情绪则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最后,如果“云养宠”行为对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有积极作用,那么希望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借鉴并作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在1999年之前,人们一般认为网络的结构都是随机的。但随着Barabasi和Watts在1999年分别发现了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并分别在世界著名的《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之后,人们才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1]
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茂杨,彭小凡,胡朝兵,张兴瑜.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心理学视角的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142-149.
[2]周霞,郑日昌,傅纳.儿重对宠物的依恋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2):135-138.
[3]Krause-Parel lo,C.A.(2012).Pet ownership and older women: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oneliness,pet at tachment support,human social support,and depressed mood.Geriatric Nursing,33(3),194-203.
[4] Sachs-Ericsson,N.,Hansen,N.K.,&Fitzgerald,S.(2002).Benefits of assistance dog s:A review.Rehabilitat ion Psychology,47(3):251-277.
[5] Valentine,D.P.,Kiddoo,M.,&Lafleur,B.(1993).Psychological implicat ions of service dog ownership for people who have mobility or hearing impairments.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19(1):109-125.
[6]郑日昌,傅纳,Bruce Headey.宠物犬对“空巢父母”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心理学,2005(6):19-22+27.
[7]黄丽,杨廷忠,季忠民.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志,2003,17(1):54-56.
[8] 范肖冬.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75-77.
[9] Knight,S.,&Edwards,V.(2008).In the company of wolvesThe physical,social,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dog ownership.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4):437-455.
[10] Me Connell,A.R.,Brown,C.M.,Shoda,T.M.,Stayton,L.E.,&Ma r tin,C.E.(2011).Friends with benefits:On the positive consequences of pet ownership.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01(6):1239-1252.
[11] Voith,V.L.(1985).At tachment of people to companion animals.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Small Animal Practice,15(2):289-295.
[12] Endenburg,N.,t Hart,H.,&Baarda,D.B.(1991).Attachment of companion animal owners to their animals.Tijdschrift Voor Diergeneeskunde,116(S1):85S-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