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度三者的关系分析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作者:曹晓君;代莉
发布于:2020-03-17 共7276字
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第八篇: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度三者的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华师范大学的328名本科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分别与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r=-0.19,p<0.001),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通过回归分析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能力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信任; 生活满意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CAO Xiao-jun DAI Li
 
  School of Education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life satisfaction. Methods: 328 undergraduates from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urvey.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cale,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I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SWLS) were use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life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r=-0.16,p<0.01;r=-0.19,p<0.001), and the total interpersonal trust score and the total life satisfactio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r=0.13,p<0.05);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build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un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an directly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and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lso can indirectly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through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has a partial mediation effect betwee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意味着通过沟通来实现有意义的互动从而建立亲密感[1]。人际关系的维持和发展需要对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合理运用和规划,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信任是构建成功的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能力[2]。同时,伴随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学生将网络视为他们日常生活(如收集信息,网上购物,生活消遣和沟通讨论等)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沟通,降低了大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另外有研究发现频繁上网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要显著低于上网频率低的大学生[4]。正是由于大学生不敢轻信他人,导致他们的人际心理距离疏远,孤独感和抑郁感也随之增加[2,5],生活品质和满意程度直线下降。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当代教育背景下刻不容缓的课题。
 
  人际交往能力是权衡一个人是否符合社会现代需求具体要求之一,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的能力。Klein等人 (2006) 把人际交往能力界定为“涵盖了沟通和关系的培养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复杂的感性和认知过程,动态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不同的角色、动机和预期进行交流互动的目标导向行为[6]。”
 
  人们的社交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需要通过人际信任来实现,它是促进人与人进行友好交往的粘合剂,为人们在交往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提供较为稳定的心理预期[5]。美国心理学家多依奇将人际信任的概念界定为对情境的一种能动反应,并且信任双方的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7];在个人层面中, 国外把人际信任看作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性格特质或信念;而国内则把人际信任看作是在人际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义务性和责任性的保障感或者是在对不确定的人际交往产生的一种心理期待行为[8]。
 
  不同的专家从个体层面、组成成分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对生活满意度做出了不同的解释:Veenhoven(1984)等人认为生活满意度在理论上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9];而Diener(1996)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主观幸福感中的认知成分[10]。
 
  从三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来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得越开放和主动,并能占据交往中的主导权,其学业、家庭、友谊、自由和学校满意度以及总体生活满意度会更高。但大部分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偏低,且不能协调好与他人关系[11]。研究也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12]。由此假设: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假设一)。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以往的研究在考察人际信任作为两因素的中介变量的情况居多。在罗清文等人(2015)的研究中发现: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12]。据此可提出大学生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的猜想(假设二)。
 
  综上,笔者发现以往的研究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探讨机制背后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并综合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提升人际信任度来提高生活满意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图1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中介作用构想模型   
 
  2 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主要采用随机抽样,以西华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的本科学生作为此次抽样考察对象,共发出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程度为82%。其中男生57人(17%),女生271人(83%);大一81人(24%),大二88人(26%),大三100人(32%),大四59人(18%);农村学生231人(70%),城市学生97人(30%);独生子女149人(45%),非独生子女179人(55%)。
 
  2.2研究工具
 
  2.2.1人际交往能力量表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是由我国学者马建青编制的,问卷涵盖30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1-5分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测得总分越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越差;总分超过120分的个体的社交能力存在严重的问题。该问卷信度(Alpha系数)检验为0. 88,结构效度检验为0. 87。
 
  2.2.2人际信任量表(ITS)
 
  《人际信任量表》由Rotter(1967)编订制作的,涵盖25个项目,其中12个题项为正向评分,剩余为反向评分。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表示完全赞同到完全不赞同的态度倾向,问题得分累加即为总分,以评估个人对他人的信赖程度。量表总得分从25分至125分,总分中间值为75分,表示对人际关系的信赖程度由弱到强递增,所测对象的得分与其人际信任程度成正比。该量表无性别差异,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施测,信效度良好。
 
  2.2.3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该问卷由Diener等人(1985)研发的,旨在对考察对象一段时期内的生活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共包含5个项目,采用7级计分法,1-7分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态度倾向,项目相加所得分数即为个体对生活满意度的态度,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
 
  2.3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三份问卷的施测收集有效数据。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在问卷施测过程中一律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并制定统一的操作指导语。
 
  在数据处理阶段,在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之后运用SPSS18.0和AMOS21.0对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度及生活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及差异分析
 
  表1 不同生源地、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和生活满意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注:*p< .05,**p< .01,***p< .001,下同。
 
  表2 不同生源地、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表2显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表现出显著差异,农村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学生(t=5.38,p<0.05;t=4.34,p<0.05)。由于人际交往能力与实际得分成反比,问卷得分越高,人际交往能力越低,因此生活在城市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明显高于农村学生(t=5.12,p<0.05)。但是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和生活满意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
 
  3.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及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
 
  表3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度总得分的相关关系发现(结果见表3),人际交往能力与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分别与人际信任得分、生活满意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r=-0.19,p<0.001),但由于人际交往能力得分与人际交往能力成反比,因此,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与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越强,其人际信任和生活满意度越高。此外,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之间也呈明显正相关(r=0.13,p<0.05)。
 
  3.3大学生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21.0进行路径分析,并参考温忠麟,叶宝娟(2014)[13]进行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首先将人际交往能力总分作为自变量,人际信任作总分为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总分作为因变量,组建多元标准回归方程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X)对人际信任( M)和生活满意度(Y)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人际信任是否能作为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从而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
 
  (1)方程一:Y=cX+e1,检验人际交往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
 
  (2)方程二:M=aX+e2,检验人际交往能力对人际信任的预测作用;
 
  (3)方程三:Y=c’X+bM+e3,检验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
 
  表4 人际交往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总效应及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值及效果量 
 
  表4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直接作用效应值为-0.166,置信区间取值范围为(-0.284,-0.039)不包含0,说明主效应成立;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24,且置信区间取值范围为(-0.060,-0.002),说明中介效应存在,中介效应的产生路径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在人际交往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总效应(-0.190)中占12.63%,可见人际交往能力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的效应有12.63%是人际信任起的作用。
 
  3.4 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为中介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模型检验
 
  在分析数据检验中介效应的过程中,采用AMOS21. 0组建结构方程模型。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将人际信任总分、人际交往能力总分以及生活满意度各题项作为观测变量,生活满意度作为潜变量。
  图2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图   下载原图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的路径分析,根据图2显示的模型结构,其拟合程度结果如下(见表5):X2/df=2.334<3,p<0.01且RMSEA=0.064<0.08,TLI>0.9,GFI>0.9,AGFI>0.9,说明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理想,其输出的结果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中介效应模型是成立的。
 
  表5 人际交往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总效应及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指标 
 
 
  4 讨论
 
  4.1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人际交往能力也与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4]。研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与人际关系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因此,很多学生倾向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信任以增加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满意度。同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自我效能感成显著正相关[5],领导能力和交流满意度以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5]。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越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就越强,更容易处理好与同伴、师生、室友以及学校组织成员的关系,并且能从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16]。反之,人际交往能力低的大学生,他们的人际圈子狭小,人际关系较为封闭,更容易滋生孤独感,在与周围人相处时,很难对他人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人际信任度也较低。当涉及一些稀缺资源(三好学生、评优评干等)的竞争时,这种不信任感甚至会转化为对他人的敌意,从而出现人际危机,产生负面的人际交往情绪体验(如抑郁情绪)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16]。也有研究显示,抑郁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7]。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降低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16],比如孤独症、抑郁症等,带来积极的生活体验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生活满意度。
 
  4.2 大学生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通过路径分析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有研究显示,大学生领导能力能显著的预测人际信任[15],大学生领导能力也是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组成,因此人际交往能力也能直接预测人际信任;同时,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预测作用,说明人际交往能力也能通过人际信任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预测作用明显小于人际交往能力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因此,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已有研究发现,通过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包括建立良好的友谊、形成认知与理解、加强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并能促成一个引导学生学习与行为改变的氛围的形成[18],也能增强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从而提升生活满意度。缺乏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孤独和抑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且通过社交网络与他人保持密切联系来拥有他人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孤独感,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17]。这个发现暗示了社交能力的提升和人际信任及社会支持的获得对于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预防大学生的抑郁、孤独症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应该通过开设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提供人际交往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技巧,对有沟通交际障碍的同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大学生在交往中抗挫折能力,使大学生拥有较好的心态应对人际交往,改善对交往形成的错误认知。另外,社会自我效能可以提高自尊水平,减少焦虑和孤独程度[18]。因此,可以通过聘请一些从事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类的讲座,或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之类的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增进人际信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Canevello A & Crocker J. Creating Good relationships: responsiveness, relationship qual- ity, and interpersonal goals. Journal of Person- 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0,99(1), 78-106.
  [2] Peters, Hannah Osier. Social connections: Internet prevention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in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Palo Alto Universit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2013.
  [3] Amichaio-Hamburger Y. Internet and persona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2 ,18, 1-10.
  [4] Li J & Zhao, Y. Internet u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self-esteem in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10(3), 200-201.
  [5]程珺.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6] Klein C, et al.Uncovering Workplace interpersonal Skills: A Review, Framework, Research Agenda. [M]//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 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6,21, 79-126.
  [7]王明明,周婷,赵倩倩.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之间变量关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37(11):94-97.
  [8]贺佳乐.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41):174-175.
  [9] Veenhoven R. Conditions of happiness [J]. 1984, (7):22-28.
  [10] Diener E, et al,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5,49, 71-75.
  [11]冯媛媛,池丽萍.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研究, 2013,6(6):81-85+96.
  [12] 罗清文,王纬虹. 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31(2):110-114.
  [13]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46(5):714-726.
  [14] Chien-Huang, et al. How Instant Message Affects the Satisfaction of Virtual Interpersonal Behavior of TaiW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dolescence; Roslyn Heights, 2007,42: 417-430.
  [15] Jachowicz & Lynette Marie. Trust, leadership, and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perceptions of their department and division chairs University of Kansas,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2016.
  [16] Bandura A, et al. Role of Affective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in Diverse Spheres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J]. Child Development, 2003,74(3).
  [17] Burke M.,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2010.
  [18] Van Leusen P, et al . Interpersonal consulting skills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consultants: A multiple case study. TechTrends, 2016, 60(3), 253-259.
点击查看>>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热门推荐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曹晓君,代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2020-03-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257.R.20191223.1436.006.html.
相关标签:人际交往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