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大众偶像崇拜的历程与社会心理学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21 共6199字
  (二)社会心理冲突不容回避
  
  一个时代的大众偶像崇拜反映了一个时期的主流价值追求。偶像本身也体现了一种社会地位、一种社会认同,往往背后都能代表一个社会群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正是因为偶像崇拜蕴含着利益诉求,因此,偶像崇拜的多元化也难免会带来社会心理冲突。一种是体现为群体心理冲突。例如,不同偶像明星的粉丝团之间的互骂和对掐,不同球队球迷之间的语言和身体冲突,不同流派政治观念的争鸣和碰撞,甚至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约架”等社会现象。另一种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表现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的概念是着名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用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不相兼容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例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产生的心理冲突,书本教育和社会实践不一致产生的心理冲突等等。还有双趋冲突、趋避冲突也体现了心理上的选择困难,从而诞生了“爱什么,也爱什么,还爱什么”的凡客体叙事方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引起的社会群体的共鸣、认同,进而扩散、流行和效仿。
  
  (三)社会消极心理不容忽视
  
  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复杂化、社会利益多元化、阶层文化多样化,使社会矛盾带来的社会消极心态变得更为突出。社会大众承受着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和心理冲击,部分人产生的消极心态在社会治理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一些研究和媒体报道显示,当前的社会消极心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焦虑心理、浮躁心理、冷漠心理、茫然心理、悲观心理、抑郁心理、暴戾心理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负面现象,例如暴力对抗执法者却博得少数人的喝彩和同情,受害者却受到咎由自取的无端指责。另外,“英雄过时论”和“去英雄化”在某些领域甚嚣尘上,对英雄人物的解构往往从英雄形象的边缘入手,通过拼贴和戏仿等“恶搞”方式,颠覆英雄形象通常的意义。解构英雄的目的就是打破一元的、明确的主流英雄形象,使其成为多元的、破碎的、凌乱的形象,从而逐步瓦解英雄崇拜,在戏谑中消解传统、理性、秩序和权威,使历史英雄作为偶像和榜样的激励作用失去影响力[3].这种凭空捏造、恶意歪曲的恶搞心理、戏谑心理,甚至敌视心理,其本身就是社会消极心理的体现和宣泄,容易加深信仰危机。
  
  三、政府开展社会心理疏导的策略探讨
  
  (一)重视偶像崇拜蕴含的大众心理需求是社会心理疏导的前提条件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偶像崇拜是由心理需求产生的,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能过偶像崇拜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则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爱好的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是人们将自己内心的愿望、欲求、理想、情感和信念向外的投射和放大,本质上是一种深层自我的现实化和理想化。偶像崇拜在心理上有三大作用。一是心理投射。崇拜者将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梦想和遗憾投射到自己迷恋的偶像身上。当个体或群体的某些理想和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时,对于偶像在外貌、才能、兴趣、性格等特质和事业、财富、魅力等成就的迷恋就成为了人们自我心理安慰的特殊方式。二是心理补偿。个体在身心某方面的短板和缺失往往会通过其它方面进行补偿。通过崇拜某个偶像,可以令崇拜者在自信心、自我概念、自我确认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种补偿作用可以大大强化其偶像崇拜的欲望。三是心理认同。崇拜者以偶像的言行、价值观念来引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自我认同的力量。偶像往往是生活的榜样,是人们心中美好情感与梦想的寄托。偶像的言行是拥趸们模仿的标杆,甚至能给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所以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其本质上是对偶像的人格魅力或事业上的成功的认同[4].因此,政府需要重视偶像崇拜中的大众心理需求以及外化的相关利益诉求。社会心理状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中,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摸查、监测和预警社会心态的发展和变化,加强社会心理疏导才能有利于政治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
  
  (二)合理引导偶像崇拜是社会心理疏导的重要内容
  
  平常时期政府要在常规管理中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利用多种举措和渠道传播正能量,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首先,政府要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偶像崇拜的重要性。正如文学家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先生时所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在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人物都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和引领激励作用,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心理认同和行为效仿。没有对英雄人物的偶像崇拜容易导致社会信仰危机、精神空虚和价值迷惘。其次,政府要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偶像崇拜的合理性。正确区分偶像崇拜和个人崇拜的差异。个人崇拜往往片面夸大个人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把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个人当作“神”来崇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偶像崇拜是一种适度的崇拜,具有个人选择和价值判断,不具有强制性。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社会公众教育水平,有助于社会公众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提高鉴别判断和选择偶像崇拜的能力。另外,政府还要引导社会大众正确选择崇拜的偶像人物。每个时代都有可歌可泣值得尊敬的人物,要坚持英雄崇拜的人民主体论。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所言“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政府的宣传工作要了解和引导社会大众需求,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客观、真实、全面的塑造英雄形象。关于榜样人物的相关信息发布要公开透明,公正客观,要经得起质疑和推敲,避免“高大全”的刻板形象和光环效应,使偶像崇拜的对象“去神秘化”和“去神圣化”.同时社会心理疏导有利于社会大众学会运用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看待英雄偶像,避免极端思维和xuwuzhuyi,避免过于拔高和隐匿不足,有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大众选择偶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疏导的关键环节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悲剧的,需要英雄的时代也是悲剧的。偶像崇拜也是同样的道理。健全心理疏导体系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发现英雄、识别英雄、塑造英雄、尊重英雄,避免不识英雄、不屑英雄和渴望英雄。当前国内社会心理疏导的理念亟待重视,机制亟待健全,力量亟待加强。因此,政府需要健全社会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一是明确社会心理疏导的相关责任。明确界定社会心理疏导的主体责任和主管机构,厘清常规管理和应急管理中心理疏导活动的对象、方法、内容、程序,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扩大社会心理疏导的影响力和实效性。二是健全社会心理疏导相关机制。做到配套机制制度化、组织机制高效化、预警机制常态化、评估机制全程化、反馈机制便捷化。三是有效拓展畅通社会心理疏导渠道。政府可综合运用文化宣传手段、教育引导手段、法律惩戒手段、社会建设手段对社会大众提供价值引导、精神慰藉、心理服务和文化满足[5].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心理疏导,一方面可以培育社会积极心态使社会公众更理性的参与和对待偶像崇拜;另一方面社会心理疏导也可以替代一部分偶像崇拜行为,使社会公众合理表现自身心理需求和利益诉求。
  
  总之,面对社会心态的复杂化、多样化、差异化,以及伴随产生的偶像崇拜的多元化、个性化和虚无化,社会心理疏导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有其强烈的现实效用。以大众偶像崇拜为切入点,社会心理疏导有助于重塑社会信仰凝聚社会共识,调适社会心态规范社会行为,从而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蓝强。从偶像变迁看青少年成长[J].思想理论教育,2010(13)。
  [2]温海玲。时势造偶像:解析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8(8)。
  [3]何其二。合理引导英雄崇拜努力推进英雄精神不断内化[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4]余理,李平,陈丽。崇拜心理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7.
  [5]秦攀博,秦桂平。在建设幸福城市中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J].攀登,201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