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组织行为学论文

工作态度的概念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0 共3203字
  一、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里和行为倾向。态度具有社会性、指向性和相对稳定的连续性的特点。态度是评价对某个特定的人或事物喜爱或不喜爱的心里倾向,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感受。  态度与行为紧密关系。通常,管理中存在的缺乏激励、反馈、信任或其他问题会导致员工产生消极态度。对于管理者而言,了解态度的前因后果非常重要。 
  
  (二)态度的构成 
  
  态度是在人和事物的评价性反应基础上产生的,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部分构成。  1.认知成分  认知成分是指对人或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它由个体所持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组成。  2.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某人或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这也是左右态度并指导其行为的关键。  3.行为成分  行为成分是指对事物的行为准备状态和行为反应倾向,是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事物作出赞赏或反对的意向。态度的行为要素是通过观察行为,或者询问关于行为和意图的问题来测量的。 
  
  (三)态度和个体行为的关系 
  
  1.态度一致性  人们总是春秋态度之间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之间协调一致,以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如果出现不一致,个体就试图采取措施以回到态度和行为重新一致的平衡态。其做法是: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者找一种合适的理由。 
  
  2.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由列昂·费斯廷格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1.认知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的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和谐。个体试图减少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没有人能完全消除不协调状态。  2.降低不协调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激励)。  3.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帮助组织的管理者预测员工行为改变的倾向。 
  
  二、工作态度 
  
  (一)工作态度的含义 
  
  每个人对待不同的人和事物都有不同的态度。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与工作相关的态度,即工作态度。这些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包括员工持有的对工作环境方面的积极和消极的评价。所谓工作态度,是指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 
  
  (二)工作态度的构成 
  
  组织行为学中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三种工作态度上: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其中,前两种态度指向的是工作,后一种态度指向的是组织。  1.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当人们谈论员工的态度时,更多的指工作满意度。事实上,这两个名词经常交互使用。因此,组织行为学家认为工作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2.工作参与  工作参与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维度来解释这一名词。本书采用Kanungo的定义:工作参与是个体对工作的心理认同的一种总体认知状态,在此状态中,工作被看成具有满足个体主导需要和期望的潜力。工作参与程度高的员工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且真的很在意他们所做的工作类型。有的学者称此为工作投入,即个人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 工作绩效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3.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所以,高工作参与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高组织承诺则意味着对于所在组织的认同。 
  
  三、工作态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对其行为的影响,科学地即使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员工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提高士气,进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前国家足球队教练米卢有句座右铭:“Attitude is everything”,几乎每次训练课上他都会戴着写有这句话的帽子出现在队员和记者面前,并且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潜移默化地向弟子和外界灌输着这一思想。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不算复杂,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二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其实中国国家队的表现,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当初,米卢在任的时候,时时刻刻强调态度的重要性,要各个队员摆正态度,进行各项比赛。正是凭着米卢的这句话,不断地激励着国家队的队员们,所以最终中国队才能在44年后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决赛阶段。  在足球场上,这句话带给中国人巨大的震撼与惊喜,在成功的企业中,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确保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使员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获得较高的工作满意度以促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态度结构中的认知成分与员工掌握的知识和获得信息有密切关系,因此,管理者试图通过沟通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时,要注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的范围、深度、和准确性。另外,在沟通时要注意技巧和沟通方式的多样化,防止员工产生心理阻抗,促使他们形成准确、积极的工作态度。 
  
  企业员工因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为避免群体孤立,会使其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符合群体规范和成员期望,因此管理者可运用群体的力量改善个人态度。并且员工们遵守相同的行为规范,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使他们更易形成相似的 态度。因此,企业管理者可通过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来有效地改变员工态度。实验表明:集体规定公众参与的态度形成与改变比个人的劝说更具有权威性,更有助于人们态度的改变。如果把组织规定与个别劝说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群体行为规范建设是管理者促进员工准确态度形成的重要措施。 
  
  参与改变就是积极引导员工参加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改变态度。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参与较好的转变态度。比如让员工参与改制将改变他们的敌对态度。组织也可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员工参与到活动中。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一个时期内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并按照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生活,使扮演者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最终实现态度转变。比如某些医院开展医生病人角色互换体验活动,让彼此更加理解对方尤其是医生在体验角色之后,工作态度的转变十分明显。  组织管理过程中对员工态度的管理,可以保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的结果往往发现,最糟糕的抱怨可能来自那些拥有最好工作条件和最优厚待遇的员工身上,那些管理层认为客观公正的政策可能被大多数员工认为是不公正的。因此我们需测量和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有助于管理者忌食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便于人才的管理。另外,组织管理中,有些员工本事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并不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操纵技术不熟练或是健康状况不好,而是受他们的工作态度的影响。因此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培养员工的工作态度有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推动组织的创新发展。 
  
  态度管理有助于组织的成功并购和顺利改制。如今,面临市场竞争的巨大挑战,较多企业环境实践中逐渐对企业文化认同。如果将两间具有不同企业文化的公司并购,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研究表明:员工工作态度调查问卷调查的“工作满意度”、“改制适应性”、“成就心向”三个方面改制企业员工心理体验水平普遍较低。也就是说企业的成功并购,顺利改制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来自不同文化的公司员工工作态度的和谐和认同。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这一时代最重大的发现,是我们可以改变态度来改变生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行为的表现。任何成功的人都应具备两个因素:良好的态度、优良的能力和技巧。一个优秀的员工首先应该有良好的态度,这个态度既包括他对待事物,为人 处世的态度,也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过去的组织管理往往强调理性、规则和刻板的上下级关系,却忽略员工的心理需求是否满足,忽视精神的管理。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决定组织命运,影响组织工作氛围和员工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