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也逐渐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架马车,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要进行消费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中产阶级恰恰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因此,中产阶级和消费的“亲和性关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产阶级也被认为“消费前卫”.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从职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美国社会中的中产阶级称为“白领”,他认为白领阶层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本文拟借鉴米尔斯的分析方法,从职业角度切入对都市白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一、白领的构成
尽管国内外有众多对中产阶级的研究,但是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并没有一致的标准。米尔斯根据是否拥有产权,将农场主、店主、小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称为老式中产阶级,将管理者、工薪专业工作者、销售人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称为新式中产阶级.国内也有研究借鉴米尔斯对新老中产阶级的划分方式进行新老中产阶级研究的.周晓虹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情况,认为我国的中产阶级主要包括六个群体 :1978年以后新生的私营企业主和乡镇企业家、小业主、小商贩等自营业者、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以及国营企业的领导人,“外企白领”(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方管理阶层和高级员工),大型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者,因高新技术的采用和新行业的出现而产生的高收入群体.如果说这种划分更多的是经验观察的话,那么刘欣的划分方法则更为精细。他将党政事业单位的中层及以下的领导干部、国企中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小业主(雇佣2-9人)、民营企业(雇佣10人以上)经理、专业技术人员、有行政定级的职员/办事人员、私营企业中的低层管理者、私营小企业经理等归为中产阶级.
本文借鉴上述研究的成果,将白领具体操作化为以下人群 :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下的公务员,国有企业副处级及以下管理者,事业单位处级及以下管理者,雇佣8-100人的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中低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有行政定级的办事人员/公司职员。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1-2012年间在苏州市、南京市和连云港市进行的江苏省中等收入群体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的目标群体为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考虑到进行比较研究的需要,也向非中等收入群体发放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2份,有效回收率83.4%.其中,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1056人,占有效回收问卷总数的60.3%.运用于本文数据分析的即为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样本(以下简称青年样本)。在青年样本中,女性占59.6%,男性占40.4%;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4.1%,大专、高职程度的占21.6%,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4.3%;中共党员的比例为25.6%;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38.5%,10-50万元的占56.8%,50万及以上的占4.7%.
根据上述对白领的操作化界定,白领青年有725人,占青年样本的68.7%;非白领青年有331人,占青年样本的31.3%.在白领人群中,女性占57.9%,男性占42.1%;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5.6%,大专、高职程度的占22.8%,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1.7%;中共党员的比例为30.6%;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30.9%,10-50万元的占63.9%,50万元及以上的占4.2%.在非白领人群中,女性占63.3%,男性占36.7%;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2.7%,大专、高职程度的占19.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8.2%;中共党员的比例为14.6%;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55.8%,10-50万元的占40.3%,50万元及以上的占3.9%.卡方检验发现,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在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和家庭年收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二、白领的消费观念
学界在研究消费现象时,注意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一些研究对居民的消费观念变迁进行了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定量数据分析对消费观念进行研究。肖明、柯惠新最早尝试用11个题项测试青年人的消费观念,刘程及其合作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15个题项测量流动人口的消费观念,他们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因子来分解消费观念-“时髦和以消费为乐的意识”、“品牌和超前消费意识”、“消费的符号性和健康性意识”、“对城市消费方式认同的意识”.本研究受对消费观念4个维度的分解的启发,结合当下我国的社会现状,用5个题项来测量人们的消费观念。这5个题项分别是“:国外的东西比国内好”、“高消费是成功人士的象征”、“超前消费是很有必要的”、“与其勤俭节约,不如能挣会花”、“品味比流行更重要”.调查采取5点里克特量表格式,被访者从“完全认同”、“比较认同”、“一般”、“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中选取一个选项。表1将青年样本中人们的消费观念按照白领和非白领两类呈现了对上述5个题项完全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例及其检验情况。【表1】
由于国内频繁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原因,人们对“进口”产品有一种青睐。调查显示,40.8%的白领青年认同“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好”,30.6%的非白领青年认同这种观点。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在对“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好”的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白领青年更加认同这种观点。
近年来中国人疯狂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消费似乎成为成功的重要标志。从对“高消费是成功人士的象征”的认同来看,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白领青年中仅有6.9%的人完全认同这种观点,但是非白领青年中有12.5%的人完全认同这种观点 ;白领青年中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占25.1%,非白领青年中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占18.7%.传统意义上中国人坚守“量入为出”,对超前消费有天然的抵触。调查显示,无论是白领青年还是非白领青年对超前消费的认同都比较低,两者在对超前消费的认识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与量入为出的观念相类似,中国人一向强调勤俭节约,但是,调查发现 :17.5%的白领青年完全认同“与其勤俭节约,不如能挣会花”,35.2%的白领青年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非白领青年中完全认同的比例为16.6%,比较认同的人占25.1%.卡方检验说明,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更强调要“能挣会花”.中产阶级往往被赋予具有“小资情调”,这种情调其实是一种品味。品味强调乐趣、舒适、放松、自我奖励、地位显示以及认同的维度,因此当询问人们对“品味比流行更重要”看法时 :白领青年中40.4%的人完全认同这种观点,36.9%的人比较认同;非白领青年中32.5%的人完全认同这种观点,37.8%的人比较认同。尽管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在对品味的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他们对品味的认同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将5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发现,可以提取1个主因子,我们将其命名为“消费观念”因子。通过 计 算(x=a04*0.6483+a05*0.6266+a06*0.6221+a07*0.6803+ a08*0.5927)得到一个连续变量,它的最大值为15.85,最小值为3.17,均值为10.00,得分越高表明消费观念越前卫。
对新生成的消费观念因子进行T检验发现,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平均得分为10.15,非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得分均值为9.68,两者差异显著(t=3.2836,p=0.0011)。所以,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更为前卫。【表2】
此外,调查中还询问了被调查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会考虑哪些因素。结果显示,白领青年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产品质量(70.8%)、价格适中(50.1%)、便捷性(18.6%)、环境优雅(15.4%)、服务态度(13.2%)和品牌与时尚(11.36%)。非白领青年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产品质量(74.2%)、价格适中(55.6%)、便捷性(16.2%)、服务态度(13.7%)、环境优雅(12.7%)和品牌与时尚(6.2%)。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在对产品质量、价格、便捷、环境、服务等的看重程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对品牌与时尚的强调上存在显著差异(χ2=6.6,p=0.010),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更为看重品牌和时尚。
三、白领的消费行为
在消费行为的测量方面,调查选取了家庭消费开支、住房选择、私家车拥有情况、旅游和社交情况等方面进行测量。
调查中让被调查者根据日常消费的情况回答哪项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最大,结果发现 :白领青年回答的依次是房屋按揭贷款(28.8%)、饮食(23.7%)和投资理财(19.51%);非白领青年回答的依次是饮食(25.2%)、房屋按揭贷款(24.8%)和教育学习(18.5%)。无论是白领青年还是非白领青年,住房和饮食都占据了开支的很大比例。而占据家庭消费开支第三位的有所不同,白领青年进行投资理财的比例占据第三位,非白领青年中占据第三位的是教育学习(主要是子女的教育费用)。
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都指出了房屋按揭贷款的压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90.7%的青年人目前拥有自有产权的住房 ;其中,92.7%的白领青年和86.3%的非白领青年表示拥有自有产权的住房。
在购买房屋时的考虑因素上,白领青年考虑的因素为子女上学方便(74.6%)、交通便利(66.4%)、环境优雅(58.5%)和价位合适(47.5%);非白领青年考虑的因素为子女上学方便(77.0%)、交通便利(65.8%)、价位合适(54.6%)和环境优雅(51.2%)。
在子女上学方便和交通便利这两个因素上,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但是在对环境优雅和价位的考虑上,两者表现出显著差异(环境优雅的检验结果 :χ2=4.82,p=0.028;价位合适的检验结果 :χ2=4.46,p=0.034)。白领青年更强调环境优雅,而非白领青年更看重价位。这可能与非白领青年较白领青年不具备经济优势相关。
青年样本中65.0%的被调查者拥有私家车,其中,白领青年拥有家有轿车的比例为71.2%,非白领青年拥有家庭轿车的比例为51.2%.两者相差20个百分比,差异显著(χ2=39.35,p≈0.00)。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旅游这一休闲消费方式。调查中询问了被访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是否进行过旅行,旅行发生在什么范围。结果显示,88.4%的白领青年和77.9%的非白领青年都有过旅游行为,两者差异显著,非白领青年的旅游行为更高。通过表3可以发现,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在国内本省旅游、港澳台地区旅游和国外旅游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国内外省旅游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72.7%的白领青年和56.0%的非白领青年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是国内外省,两者相差16.7%.【表3】
社交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场所的选择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阶级品味。李欧梵在对旧上海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充满政治和文化意味的咖啡馆最早被中国的中产阶级接受,成为他们消费的重要场所.调查中询问了被访者的社交通常是在哪里进行,其中回答社交通常在茶馆、酒吧、咖啡馆进行的白领青年的比例为34.4%,非白领青年的比例26.8%,两者差异显著(χ2=6.14,p=0.013)。也就是说,白领青年更倾向于在茶馆、酒吧和咖啡馆等场所进行社交活动。四、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观念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本部分将通过对青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分析来揭示消费行为是否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分别将是否拥有私家车,在过去一年中是否进行过本省旅游、外省旅游、港澳台旅游、国外旅游和社交是否通常发生在茶馆、酒吧和咖啡馆作为因变量,将因子分析后的消费观念因子作为自变量,将是否白领、性别、年龄、党员身份、教育程度和去年家庭年收入作为控制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呈现在表4中。表4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消费观念会影响到人们是否购买私家车、是否进行港澳台旅行和是否在茶馆等场所进行社交。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这三个模型进行分析。
在影响购买私家车的因素中,消费观念、是否白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消费观念越前卫,越有可能购买私家车 ;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更可能购买私家车 ;男性比女性更可能购买私家车 ;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购买私家车 ;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购买私家车 ;家庭年收入越高,越可能购买私家车。
在影响是否去港澳台旅行的因素中,消费观念、是否白领、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观念越前卫的人,越可能进行港澳台旅行 ;非白领青年比白领青年更有可能进行港澳台旅行 ;教育程度达到大专及以上的人比高中及以下的人更有可能进行港澳台旅行 ;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越有可能进行港澳台旅行。
在影响是否在茶馆、酒吧和咖啡馆中进行社交的因素中,消费观念、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消费观念越前卫的人越有可能在茶馆等场所进行社交 ;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有可能在茶馆等进行社交 ;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越有可能在茶馆等场所进行社交。
五、结 论
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消费,不同的人秉持着不同的消费观念进行消费。通过对江苏省三城市的抽样调查,本文从比较的视角呈现了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并对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消费观念方面,白领青年和非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存在显著差异,白领青年的消费观念更为前卫,他们更加认同“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好”、“高消费是成功人士的象征”、“与其勤俭节约,不如能挣会花”、“品味比流行更重要”;同时,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在日常消费中更为看重品牌和时尚。
在消费行为方面,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更有可能进行投资理财,拥有私家车的比例更高,购买住房时更加看重环境因素,更有可能进行旅行,而且旅行时选择国内外省旅行的比例更高。此外,白领青年比非白领青年更有可能在茶馆、酒吧和咖啡馆等休闲场所进行社交。
就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来看,消费观念会显著影响到青年群体购买私家车、是否进行港澳台旅行和是否在茶馆等场所进行社交。消费观念越前卫的人,越有可能购买私家车,进行港澳台旅行和去茶馆、酒吧、咖啡馆进行社交。同时,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授孩子自护技能时,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在家中共同完成。目前我们还缺乏一些官方的正式的对父母的指导性课程,一些地方儿童保护组织和儿童宣导团体正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家长进行指导。这些指导将为家长提供一些儿童自护的技巧,比如如何应答陌生人的到访,合适回答家中的来电,安全的使用家用电器,以及进行必要的紧急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