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法社会学论文

未成年儿童犯罪的原因与防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16 共2126字
论文摘要

  未成年人在社会和民族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有效预防未成年儿童犯罪,可以有效预防社会犯罪事件的发生。而由于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越发严重。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事件,对社会犯罪事件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未成年儿童犯罪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年满14周岁至不满18周岁的年龄段为诶成年犯罪的年龄界限。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不满16周岁则只对《刑法》规定的八种严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件危害自身、家庭和社会,同时影响社会未来发展的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我国的未成年人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接受了许多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好处。

  二、未成年儿童犯罪的原因

  每种现象有其特殊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自身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

  (一)未成年人自身因素

  在青春期期间,未成年人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同时却没有相对应的控制力,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不同步,从而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由于模仿性较强,极易受到不良分子的引诱,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未成年人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从而在无意中犯下罪行;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都较差,使未成年人在社会中极易受到伤害,同时由于此时情绪的不稳定性,极易导致未成年人发生犯罪。

  (二)家庭因素

  未成年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建立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父母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父母的不良行为可以在生活中诱使子女走向犯罪的道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也会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另外,在和同龄人接触中经常会有不健康的亚文化传播,这些不健康的亚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学校因素

  学校由于对于学生成绩的片面要求导致对“差生”的歧视,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元凶之一,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不管不问,导致“差生”经常在社会上活动,极易受到坏人诱导。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未成年人辍学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使部分未成年人缺乏通过正常手段取得成功的机会,迫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社会因素

  近年来由于文化监管的力度不足,导致大量不健康文化流入未成年群体,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发展,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文化使心理发育不完善的未成年人在价值取向上走向歧途,从而走向犯罪。另外,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尚未完备,社会对于未成年犯罪的态度使得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十分容易产生恶性循环。现今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尚未完善、法治理论仍显落后、司法机构不够健全,而且最重要的未成年罪犯社会回归机制尚未健全,这些都使得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缺乏足够的教育。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儿童犯罪

  未成年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可塑的。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远大于未成年人自身,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比打击更加有效地手段,只有社会各界团结一致,才能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一)推进素质教育

  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这时对未成年人进行素质教育,可以有助于未成年人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还要注重对未成年人品德和法律意识的教育,使未成年人可以在受到诱惑时有效抵挡,防止未成年人走向犯罪。

  (二)加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我国尚未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区别开来,这就无法凸显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特殊性。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判决应该体现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性,同时应该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污点制定一定的消除规定,防止未成年人犯罪者在刑满后无法正常回归社会。使未成年人的判决以教育为主,以处罚为辅,使未成年人在事件中受到教育,从而使未成年人摆脱犯罪后的恶性循环。

  (三)发挥家庭学校作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的生活地点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在学校和家庭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可以对未成年人产生深刻影响。在家庭中要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家长在家庭中为未成年人的发展做出表率。同时在学校中要注意对未成年人辍学事件的阻止,保证学生接受应有的教育。另外,还要注意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改善,防止不健康文化传入家庭和校园,确保未成年人成长在健康的环境中,从而避免未成年人产生不健康的思维方式。

  四、结语

  未成年人在社会中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的正常发展相关联。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就能有效减少日后社会上的犯罪事件的发生,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教育力度、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未成年人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同步带来的弊端,从而减少未成年犯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秋.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J].铜仁学院学报,2010(04).
  [2]李文婷.解析校园女生群体暴力[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3).
  [3]徐秉政.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