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使飞行量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空管局运行呈现“三高”态势:即高流量、高密度、高增长,这对空管安全等级和空管运行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空管运行的设备数量和密度进一步增加;空管设备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利变化(如恶劣天气逐年增多);供电故障以及设备老化、失效等各种因素,导致空管设备运行中断或者故障次数逐年增多等。因此,空管设备运行管理,以及备件快速响应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1、 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1)贯彻落实民航空管“三横三纵建设纲要”要求
20 09年5月,民航总局空管局顺应民航的快速发展需要,正式颁布《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民航局领导提出空管发展的五个体系建设和走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根据这些纲领性文件的指示精神,空管系统设备运行保障体系将建立空管设备维护维修技术支持机制、空管设施设备零备件调配机制、空管设施设备状态监控及信息通报机制、空管设施设备应急处置机制、空管设施设备运行态势分析评估机制、设备运行质量监控机制等六大机制,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全面、有效、直观的掌握和控制,形成规范统一、机制健全、信息通畅、运行高效有力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
(2)加快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
民航局空管局领导指出,要加快推进设备管理电子化,完成对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对设备故障历史规律的摸索和研究,完成有针对性的保障储备,同时进行合理的资源储备和布局,加快提升空管设备的快速响应及管理水平。
(3)通过数据积累,提高计划决策的科学性
空管设备属于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传统的人工式管理模式会有出现重复采购和过度采购现象。由于各部门在进行采购时依据个人经验进行决策,导致采购的数量和种类与保障设备的匹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的大小与各个人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4)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高利用率
采购计划经审批后,开始进入采购环节,采购到货入库后,对设备进行配送到指定库房和机房进行保管。发生故障后进行更换,替换下的故障设备进行评估。对于具有利用价值的设备进行维修,检测确认正常送入库房作为正常备件储备,以备下一次的使用。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备件则进行报废。
这就构成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5)实现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的要求
各地区空管局设备维护部门,使用本地区空管局设备库进行本地区范围、跨区域内的资源调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到本地区的资源实际情况,进而在设备抢修或者需要紧急调拨时,按照流程规定,组织起高效、合理、快捷的调配。
2、 华北空管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华北地区飞行航班数量迅猛增长,因此华北地区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不但要确保责任区域内的大密度航班安全运行,还要为航班的准时起、降进行指挥管理,面临极大的业务压力。另外,随着航班数量的增长,华北地区空管系统空管设备的种类、数量成几何级增长,对于设备的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华北民航空管的设备管理和运行保障手段,还停留在各部门分散管理、手工记录的工作模式下,没有统一系统来管理,采购方面仅凭传统经验进行决策;保管、使用、维修整个流程均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导致汇报时间长,汇报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经常发生;同时各个分局站点的信息被分散记录和存放,统计数据没有充分得到积累、统计和分析,挖掘其潜在价值。
(1)计划、决策
华北空管局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流程。
首先,由通导部会同财务部,确定各设备维护部门本年度的采购额度。然后,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需求优先级,依据采购额度上报本部门的年度采购计划。最后,将计划汇总至通导部,以对采购需求进行评估审核,并报局领导审批。
(2)设备采购
华北空管局的采购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对于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的需求,由综合保障部门负责执行;二是对于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国内设备,各使用单位自行组织采购;三是对于不能直接采购的国外设备,则通过委托代理渠道进行采购。
(3)设备管理
华北空管按照三级体系进行管理。地区空管局负责二、三级库的管理,通信网络中心负责华北地区二级库的维护,设备维修中心负责华北地区地空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二级库的维护,各三级机构负责三级库的维护。
3、 华北空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华北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保障体系管理机制与手段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
(1)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整个华北地区空管系统,在大量数据使用纸质登记后,信息检索、调用、归纳、分析难度较高,信息的再利用率低,无法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在计划编制上,年度决策基本是凭借经验进行决策。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持,不能作出科学、有效、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审批环节分散,缺乏统一系统的安排华北空管局的设备采购审批,目前是由OA等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的信息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审批流程需要在多个功能模块间流转,审批信息传递环节多、速度慢,导致审批决策时效性差。
(3)设备采购需求与执行进度信息传递不畅当采购需求由使用部门提出后,使用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到采购过程与进度信息,同时使用单位的意见也难以及时有效地转递到采购单位。
(4)设备调配不顺畅各部门分别对本部门的设备进行保管与使用,虽然本部门自己使用起来相对方便,但如果需要应急处理其他部门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难以实时汇总的问题,会造成库存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协调困难的情况。
总体来说,通过对华北空管局设备管理体系进行深入分析,主要问题集中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使得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针对管理规定的要求,目前还无法全面落地实施,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
4、 数据大集中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核心的资产,并将深刻影响业务模式,甚至重建组织架构。如果不能利用大数据贴近业务、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作出预判,其关系系统将是低效的。
对于数据集中后的处理,可以运用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清洗、聚类、挖掘、预测等处理,针对不同的“维度”进行上下钻取,通过连续的动态表来产生可透析的各种展示数据,直观地显示分析者所要探询的某种属性或规律。
在结构化信息方面,可以通过对华北空管设备流转轨迹进行分析。通过采集使用信息,了解到采购了哪些、在哪里使用、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发生故障等。
在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信息方面也可以进行跟踪和处理,比如发生了设备的配置变更、维修记录、相关人员的讨论等。更有多种数据方式的融合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参考,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一些数据。
5、 思考和建议
依据以上观点,本文提出华北空管局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1)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以全局的视角,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状态。面向地区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部、局直属技保中心、监控中心、设备维修中心和通信网络中心以及各个分局站等运行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地区空管局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计划执行、采购管理、备件保管使用等管理的统计分析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规范化。
(2)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建立
对设备从计划、采购、保管、维修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对业务理解的准确性,不仅仅是基于对设备本身的认识,也要对应用的环境、场景、业务承载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要充分考虑民航空管各使用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习惯,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转及控制流程。
(3)SLA需求的分析预测
根据空管局下属各部门在用设备情况,结合承载业务对SLA(服务级别协议)的要求以及参照上一年度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设备运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可得出计划制定与执行等关键绩效指标的偏差情况,各部门的绩效、供应商的评价信息,设备的利用率以及采购资金的占用情况等数据,对综观绩效指标关联分析、动态分析经营成果以及因果探讨与趋势分析,为计划部门进行采购预算的编制和采购计划的编制提供数据参考及编制工具。
(5)建立运转流程和规章制度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从需求的评估到请购计划的拟定批准、设备到货验收保管、领用更换、备件的维修、直至报废。涉及到地区空管局站、通导处、综保中心、财务部门、局领导等众多部门和单位。由于涉及到众多部门和操作流程,需要从制度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于相关使用部门在流程和角色配置上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渐进提高的过程。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补充、完善。
第一,库存的信息化管理。由于业务所需,民航空管系统的备件保管地点比较分散,各地都保管着各种型号的备件。一旦某个地点的备件出现短缺,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迅速的查找系统内部是否有相应的备件库存,以便及时提供响应支持,使业务故障得到快速的解决。
第二,设备使用的全程跟踪。从采购到使用及维修,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因此设备在循环当中,实现紧密的跟踪和档案化,会为后续的维修、维护和再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6)数据评估指标维度与数据分析挖掘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据挖掘,通过建立BSC策略,其组成从策略、议题、目标及KPI到绘制策略地图,并针对BSC管理周期,设定各期KPI的目标值。数据进行分析。详细的分析项目见表1。
6、 结束语
通过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零备件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维修再利用情况及时、全面、有效的掌握和控制,形成规范统一、机制健全、信息通畅、运行高效有力的零备件管理体系,实现地区空管局与民航局空管局以及与所属各空管分局站点之间零备件信息的快速检索,零备件的互通有无确保零备件的快速响应。系统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对设备安全生产、业务顺畅进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OL].中国民航局.
[2] 专稿.2009年民航空管十大新闻空中交通管理,2010(1).
[3] 张辉.我国空中交通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民用航空,2007(4).
[4] 张军.现代公众交通管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09.20-21.
[5] 冯海超.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J].互联网周刊,2012(24).